基层公安交警部门服务保障经济建设调查思考
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公安交警部门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部门,要立足新形势下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公安机关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职能作用,把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置于经济发展的工作大格局中,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水平,努力为服务保障“四化两型”建设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现笔者结合所在基层公安交警部门工作实际,就基层公安交警部门如何加强基层基础、服务保障“四化两型”建设进行一些调查与思考。
一、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功经验 近年来,常德市鼎城区公安局交警大队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工作,通过开展“三基一化”建设,公安交管工作水平逐步提升,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年以来,全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好转,重特大交通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大队连年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红旗单位,****年被评为全市绩效综合评估先进单位。 (一)狠抓交警中队建设,延伸基层管控触角。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鼎城区辖**个乡镇、*个农林场,****多公里公路(其中***、***国道**.**公里,***省道**公里,临岗高等级公路**.*公里)。****年以前,全区农村交警中队只有*个,管控的触角没有得到有效延伸。建立健全农村基层交警中队,是预防国省道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有效举措。近年来,大队投入资金近*百万元,先后成立了丁家港、韩公渡、谢家铺、蒿子港*个农村交警中队和*个城区中队,一线警力达**人,基层管控触角得到有效延伸,事故防范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年以来,全区连续*年保持特大交通事故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稳中有降。 (二)从社会化管理入手,构建基层防控网络。借势借力,深入推行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机制,不断建立和完善乡镇、村级防控网络建设,切实加强乡镇、村两级组织的工作责任,筑牢交通安全管理防线。全区建立健全了区级领导包乡镇、包国省道,乡镇干部包村组,村组干部包驾驶员、车辆的责任包保体系;大队在全区**个乡镇建立了摩托车、低速车社会化管理办公室,明确了交通安全专干;*年以来,鼎城区委、区政府将道路交通安全纳入全区“五大安全”工作管理范畴,并纳入乡镇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明确乡镇“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构建了上至区委、政府,下至乡村交通安全员,层层有人管、级级有人抓,纵向到底的社会化管理网络。 (三)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大力整治黑点路段。临岗公路贯穿灌溪和石板滩工业园,因平交路口多等设计不足,导致横穿公路的车辆较多,一度交通事故频发,有“死亡之路”之称,严重影响了我区经济建设投资环境。S***线王家桥路段改造后,因弯道设计欠合理、配套标志标线不完善,也是事故高发的黑点路段。为整改这两条重点路段,大队积极筹措资金***多万元,采取铺设减速道钉、安装爆闪灯、仿真卡通警察、施划振动减速标线和安装红绿灯电子警察等措施,从物防、技防上弥补人防上的不足,有效地遏制了两条主干道路事故高发态势。此外,累计投入***多万元,完成了全区智能交通管理网络建设,交通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有效化解社会矛盾。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如果事故处置不当或处理不到位,都极易激化社会矛盾,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队以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引入人民调解机制试点工作为契机,创新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道路法庭“三位一体”的交通事故调处机制,提高了事故处结率,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群众满意率达到**%。****年*月,该工作模式被鼎城区委、区政府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举措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重点汇报,得到了中央首长的肯定。 (五)推行便民利民服务,创建人民满意警队。基层公安交警部门是直接与群众打交道最多的职能部门之一,工作的好坏影响到政府的形象甚至地方的经济发展环境。近年来,大队按照创建人民满意政府工作要求,结合公安交管工作实际,大力推行便民利民服务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年*月,大队车管所搬迁桥南工业园区新址办公,业务受理范围大幅增加,同时实行业务“一窗式”综合受理、承诺服务、限时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一系列便民措施,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目前已申报全国优秀县级车管所。主动为企业保驾护航,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大队每年为中联重科等企业大型运输车队提供牵引、护送服务**多次。 (六)激发队伍内部活力,提升基层交警形象。队伍建设是交警部门基层基础建设的根本,大队始终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相结合的原则,狠抓队伍内部管理狠抓队伍管理和教育,在队伍内部实行人事制度改革,选拔骨干实行公开竞争,先后有**名优秀民警被选拔为中层骨干。经常性组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和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大力推行便民利民服务举措,深入开展人民满意警队创建,保持了警队良好的纪律作风,近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干警违法或严重违纪违禁事件,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 二、当前基层交警部门基层基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辖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道路里程不断延伸,机动车和驾驶人数量迅猛增加,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当前正值社会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呈现复杂多元化局面,公安交管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严峻挑战,基层交警部门基层基础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 (一)队伍结构不合理。基层一线警力不足、整体素质偏低、人员老化的矛盾相对突出。大队现有在职民警**人,职工*人,其中男同志**人,女同志**人,党员**人,本科学历**人,大专**人,中专*人,平均年龄**.*岁。人员结构老化,信息化等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公安交管工作的需求。 (二)保障措施不到位。经济保障方面,创收保正常运转压力较大。基层办公条件不如人意,大队现办公大楼和院落面积狭小、位置闭塞、功能不全,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交通管理工作需求;部分中队现在还是租房办公,办公条件较差。在政治上,一些民警的职级待遇偏低。我队**名在职民警中,已解决副科及以上职级待遇的只有**人,仅占**.*%,有**名现任中队长、指导员和**名**岁以上的老同志尚未解决职级待遇。 (三)工作环境不如意。除本系统组织的各类活动、检查、考核外,还有大量的中心工作任务,基层民警疲于应付,开展创新不够,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升不快。而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群众的投诉,工作压力大。特别是一线民警工作环境恶劣,长期忍受汽车尾气、灰尘的污染,长期承受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量,导致许多基层民警身心倍感疲惫,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去年**月,大队组织民警体检,只有*人达到健康指标。 三、加强基层交警部门基层基础建设的对策 基层基础建设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是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石。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上级的要求,更是基层交警部门服务保障“四化两型”建设的需要。 一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公安交警部门抓好基层基础建设,就要转变思想观念,各级领导要把基层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经常研究基层建设工作规律,制定切实可行措施,加强基层中队队伍建设,强化警力配置,逐步建立完善建设基层基础的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和实施包括考试、考查、考核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来提高基层交警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全力抓好基层中队班子建设,选好配强直接领兵带队的基层领导班子,同时大力开展充实一线警力工作,按照公安部要求,将**%以上的警力全部下沉到基层公路中队,投放到路面上,增加一线执法力量,做大做强基层中队,夯实基层基础强大的警力资源底垫,打牢基层基础建设根基。 二是强化保障,注重实效。要集中财力物力,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基层建设上,建立落实基层所队办公经费保障制度和民警福利待遇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基层所队无办公用房,无通讯工具、无交通工具的困难问题。在政治待遇上,按政策解决中队长、指导员职务高配问题;在警务保障上,要为基层民警优先配备较完善的单警装备、执法记录仪等,加强民警实战技能培训,提高民警的安全保障系数;建立健全民警保护机制,严格审查对民警的投诉、控告,对投诉、控告不实的,要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减少民警的后顾之忧;在福利待遇上,凡是政策允许的或有文件精神的福利待遇、特殊岗位的特殊津补贴,要积极争取创造条件发放到位。 三是完善机制,争取支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机制,争取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级对交警工作的大力支持,彻底改变交警部门单打独斗的工作局面。 四是科技强警,提升水平。要积极加大公安交管工作的科技投入,提高公安交管工作的科技含量,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效率,向科技要成果,积极推动交通管理工作改革。要强化民警信息化培训,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狠抓信息人才培养。一方面提高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调动民警应用信息化、熟练掌握信息化的积极性。一方面提升一线民警对科技装备的使用能力,使民警熟练对现有的测速仪、酒精检测仪、数码照相机、执法记录仪等科技设备使用,激发民警自觉学习和应用公安信息化工作的热情。 五是加强监督,促进规范。要增强全体民警严格执法、依法行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抵制执法中的利益驱动和人情干扰,做到严格、公正、公开、文明执法,按照警力要下沉、保障要有力、班子要加强、素质要提高、管理要规范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适应时代进步与形势变化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树立公安交警新形象,为服务保障“四化两型”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