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心理学在消防部队管理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一、当前公安消防部队青年官兵的基本心理特点
放箭要对准靶心,基层消防部队管理教育工作必须有的放矢。针对公安消防部队广大官兵特别是青年一代官兵的心理特点开展管理教育活动,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教育效果。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后总结认为,现阶段青年官兵大体有以下六个心理特点: 1、热心人际交往,重视人际关系 公安消防部队基层单位中的人际交往,是基层消防工作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健康良好的军人集体心理气氛、形成强大战斗力的前提。人际关系好,感情融洽,心情舒畅,大伙团结就好,工作效率就高。所以,官兵们大多热心人际交往,重视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包括上下级关系、官兵关系和战友关系)。但是,也有不少士兵信奉“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为人处事信条,乱拉关系。如果领导引导不力,或士兵本人处理不当,往往容易形成一些非正式群体,甚至是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团团伙伙,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不利于部队建设和发展密切的革命同志关系。 2、求知识重技术,成才心理较强 渴求知识,渴望技术,成才心切,这是当前消防部队青年官兵的又一突出特点。他们不愿虚度年华、平庸无为,不少青年战士希望在服役期间学习和掌握一两门专业技术,拿到大专文凭,或报考军校。学技术成了一大热门,当兵三年,能学到一、两门实用技术,是士兵的一个美好愿望和翅首以待的大好事情。但是,也有一部分战士片面认为学习军事技术是在部队管用,复员到地方无用,学习民用技术才是长久之计,偏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民用技术,对政治学习兴趣不浓,练兵习武劲头不足。 3、民主意识较强,重理解求尊重 民主意识比较强,是公安消防部队青年一代官兵的普遍心理特点。他们思想解放,对部队建设和各项工作,善以主人翁态度积极表明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要求行使民主权利;参与部队的管理和监督。他们爱动脑子,不愿盲目服从,常常是,你讲的,他要听听是否有道理;你管的,他要问问是否符合条令条例;你提倡的,他要看看虚实究竟。他们欢迎民主作风好、不摆官架子的带兵人,不喜欢动辄训斥而不让他们讲话的领导。随着我军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军纪法规教育不断加强,青年官兵的法制意识和民主意识不断得到强化,要求带兵人依法办事,民主带兵,按照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教育,反感“土政策”和主观随意性。但有时分不清民主与极端民主及无政府主义的界限,过于强调自己的意见,片面强调自由,不愿意受纪律的约束。 4、工作压力较大,极易松懈散漫 公安消防部队担负着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伟大使命,日益繁重的日常工作和时刻面临危险任务都给消防官兵的心理带来了焦躁、厌烦等负面情绪,从而出现消极怠工、训练敷衍等行为。 5、爱国奉献自觉,情感心理鲜明 献身国防,抵御侵略,勇于牺牲,无私奉献,是绝大多数消防官兵的服役动机。在经过爱国主义教育和救火、抢险、救灾、艰苦的磨练,青年官兵丰富的情感,进一步向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方面发展,爱国主义和奉献意识逐渐成为他们情感内容的中心和心理特点的主线。 6、信奉集体主义,强调切身利益 公安消防部队是一个紧密团结的准军事群体。执行各种任务,进行各种活动,通常都是采取集体的方式,就连每天的起居作息与文化娱乐等,也必须按照集体的要求来行动,这就培养了青年官兵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意识。同时,部队经常进行的集体主义教育,又使青年官兵树立了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观念。所以,消防部队青年官兵的集体主义精神也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但同时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实物质生活的影响,特别注重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 二、做好基层消防部队管理教育工作的心理学方法 公安消防部队是一个特殊的组织,承担着特殊的任务,执行着特殊的使命。消防军人承受的苦和难,常常令一些局外人难以置信;消防官兵作出的奉献和牺牲也常常令一些常人无法理解。如果不是从大道理上去解释,恐怕就连他们自己也难以圆说。因此,管理教育活动必须考虑官兵的心理特点,调动心理积极因素。 1、摸索心理活动规律,实行超前管理教育 有效的管理教育总是建立在科学预见、正确决策基础上的。加强管理教育。就要摸清官兵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变化规律,提高管理教育工作的预见性和科学性,使管理教育活动走在思想变化的前面,起到先导作用。 (1)从环境变化预测基层官兵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变化趋势,实行超前管理教育。官兵的思想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环境变化必然引起思想变化。 在饮食方面。由于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官兵,在饮食习惯上也不相同。所谓的“北方咸、南方甜,四川战士爱吃辣子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青年人伍来到异地他乡,或部队调防来到新的地区,饮食上可能不大习惯,往往会出现抑食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一想到吃饭或一进食堂,往往引起情绪紧张,倒胃口吐酸水,害怕吃不习惯的食物而产生恐惧、厌食,有的甚至产生离队思想;在集体生活方面。我们的战士从老百姓变成军人,从地方来到部队这个以严格纪律著称的集体,生活方式上的重大变化往往使官兵产生生理上不适应、心理上不协调的现象。有的产生怕紧张、怕苦、怕累思想:有的产生对纪律的畏惧和出现自我束缚现象;有的怕紧急集合;有的甚至不适应部队集体生活,产生诸多思想问题。根据环境变化,预测官兵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和思想动态,可以在环境变化之前,打“预防针”,提前做工作,激发积极情绪,抑制和防止消极心理产生。 (2)从语言行为表现中,预测官兵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动向,实行超前管理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语言和表情的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特定反映,它受心理活动的调节和支配。所以,听其言、看其貌、观其行这些外显信息,就成了观察和判断其心理活动和思想动向的窗口。 “言为心声”。原本诚恳、负责、严谨的官兵,突然变得怪言怪语,阴阳怪气,语无伦次,恶语伤人,这很大可能是不正常的信号。外部表情是内心情感的表露,原本活泼开朗、幽默文雅的官兵,突然变得沉默寡言、狂喜狂欢、神思恍椒、情绪低落,这大半是有了问题;行动是由动机推动、思想支配的行为。焦躁不安,彻夜不眠,狂饮乱抽,突击花钱的官兵很可能是有了什么情况。一般来说,消防官兵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心里在想什么,往往会从他们的言论。行为及外貌上表现出来。管理教育工作要善于察言观色,及时发现变化苗头,勤于思考,深入分析,把握问题的本质,把工作做在前头,防患于未然。 (3)从“时机”上预测官兵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变化,实行超前管理。基层消防官兵的思想情绪不但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也随着时间和任务的变化而变化。就多数而言,新战士对分工比较关心,老兵则对考学、入党、学技术考虑较多;年终评功评奖,平时调配骨干以及老兵退伍等,都会引起官兵的思想变化。管理教育工作要掌握这个变化规律,领悟官兵心理活动的轨迹,把握思想变化的脉搏,抓住时机,搞好管理教育工作。 (4)从相似变化中,做好防范性管理教育工作。一般地说,在主客观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兄弟单位有了某种思想动向,本单位就也可能出现。管理教育工作应以人为镜,以事为鉴,超前加强管理教育,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免蹈别人的覆辙。 2、照顾特长,激发兴趣,调动广大官兵积极性 现在的消防官兵特别是青年一代官兵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入伍前的职业呈现多样化。学习的专业不同,知识结构也不一样,因此,个人的兴趣爱好也不完全相同,各有自己的特长。战士心理研究表明,战士的积极性与兴趣有关,良好的兴趣对活动起着引发。导向、推动、促进作用。战士对工作有兴趣,积极性就高,能够发挥他全部才能的80—90%;如果士兵对所分配的工作没有兴趣,就只能发挥他才能的20—30%。功能自发使用原理告诉我们,人有所长就希望得到发挥,而一旦得到了发挥,有了用武之地,就乐于克服自己的缺点,心情愉快地积极工作。部队是培养人的大学校,也是人才施展才华的大舞台。管理教育工作要注意调查研究,掌握士兵的兴趣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建立“特长战士档案”,尽量照顾他们的专长和兴趣,给以用武之地。这样,他们就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就可调动其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提高管理教育工作效率。 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毛泽东同志曾说的“军队的基础在士兵,没有进步的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就不能达到真正的官兵一致,就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是很有道理的。现在的青年官兵民主意识强,爱动脑子,敢想敢说敢干,认理不认人。基层管理教育工作要善于进行革命理论灌输,对官兵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只要他们认为你讲的有道理,就会服从,并自觉地以大道理管小道理,约束自己,听从教育,服从管理。 古人讲“凡治天下,必因人情”,还讲“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基层管理教育工作要舍得感情投资,动之以情,以情感人,使官兵因得意、愉快、高兴而趋向真、善、美,因厌恶痛苦、烦恼、悔丧而远离伪、丑、恶,基层管理教育工作要善于摆事实、讲道理、促情感、诱行动,把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结合起来,情理交融、情通理达,调动官兵的积极性,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约束自己,主动完成任务。 4、依据奖惩中的心理学原则,做好基层管理教育工作 心理学上有个“强化”理论。对一种行为以某种方式给予肯定,使这种行为得以巩固和保持叫“正强化”。反之,对一种行为以某种方式给以否定,使这种行为减弱以至消退,这叫“负强化”。各种形式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罚,提职或降级,如此等等,都是有力的正的或负的强化措施。一个人的某个行为得到奖赏和鼓励,他今后就更有可能去重复这一行动;如果做了某件事后得到的是批评或处罚,那么他今后就不太可能去重复这件事。这就是说,强化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运用强化手段可以对人们的行为实行定向控制。它对引导和控制基层官兵的行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奖惩应掌握以下原则: (1)赏罚严明,公平合理。治军率众,要有赏有罚,当赏则赏,当罚则罚,赏罚严明,公平合理,历来是管理教育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我国古代军事家不仅主张用赏罚来管理军队,而且也提出了赏罚要严明、要公正的管理心理原则。首先,赏罚要严格。尉缭子提出,管理军队要“赏如山、罚如溪”。其次,赏罚要公正。孙膑提出赏罚要“不唯其人”。诸葛亮提出“赏不避仇,罚不避亲”,即不分亲疏贵贱一样对待。诸葛亮进一步论述赏罚严明的重要性,“赏于无功者离,罚加无罪者怨”。如果赏罚不当,就会造成下级的心理怨恨,背离将帅,或者造成内部之间互不团结。从古代军事家这些精妙绝伦的至理名言中,可以悟出在基层管理教育活动中,要使奖惩收到较好的效果,就必须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赏罚严明。同时奖赏和惩罚都要力求符合社会心理学讲的“公平理论”,做到公平合理。只有公平合理,才能提高奖惩的效益,才能对官兵有强大的吸引力和警示力。,为此,基层消防部队管理教育工作就要严格按条令条例规定,掌握好奖惩的原则、条件和权限,避免主观随意性,真正做到在标准面前人人平等。否则,官兵就会心理失衡,产生不公平感,不服气,不满意,影响积极性。 (2)奖惩结合,以奖励或表扬为主。奖惩结合,不可偏颇。如果只奖不惩,那就会使官兵们只知道管理教育工作在提倡什么,而不明确反对的是什么。同时,动不动就奖,层层发奖,大家都有奖,就会使奖励贬值,失去刺激作用,缺乏吸引力。同样,如果只惩不奖,惩罚太多,动不动就罚,使“罚”疲塌了,人们被罚“惯”了,也就没有什么警示作用,失去约束力。强调以奖励或表扬为主,是部队管理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实践当中,总结出了奖励与表扬不能无原则滥用,要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表扬和奖励都要力求与集体的评价一致,要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的科学经验,使消防部队的管理教育工作具有自己的特色。 (3)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提高奖励的效价。奖励所以能起激励作用在于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物质的需要,也有精神的需要。对人来讲,精神需要制约着物质的需要,而物质需要又是精神需要的基础。因此,对人的奖励要二者兼顾,尤其要重视精神奖励。心理学研究表明,物质奖励虽然能提高工作成效,但其作用有颇大局限性,当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激励作用就减弱了,并且若运用不当还会带来副作用。而精神奖励同样能提高工作成效,且作用比较持久。如果只重视物质奖励,搞奖金挂帅,那就可能把人们引到“一切向钱看”的邪路上去,使官兵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降低,不但会使物质奖励的作用减弱,而且将给管理教育工作带来恶果。 (4)奖励要及时,强度要适当。古人讲,一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罚不迁列,欲民速睹为不善之害也。”意思是说及时进行奖赏、是为了使士卒很快得到做好事的益处,就地执行惩罚,是为了使士卒很快看到做坏事的害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奖惩作为一种强化行为的手段,越及时越好。这叫及时强化,或时效性原则。奖惩的效力会随时间的推延而降低,若时间拖得久了,时过境迁,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奖惩的强度是否适当对效果也有直接影响。惩罚轻了,不痛不痒,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太重了会使受惩者产生抵触、对抗情绪,甚至一蹶不振,破罐破摔。同时,奖励太轻、太少,很不起眼,引不起重视,起不到明显的激励作用;奖励过重,超过了人们的预期,不仅群众接受不了,而且受奖者也会感到不安。结果给受奖者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使他脱离群众,陷于孤立。 (5)奖惩要与正面教育相结合。尽管奖惩是基层消防部队管理教育中应用面最广、频率最高的一种方式,但从根本上讲,它仍然只是思想工作和管理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只有与正面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相配合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在奖惩的同时说明道理,不仅使本人明白对在何处,错在哪里,增强奖惩的效果,而且对其他人也是一种教育。特别是对违犯了法规纪律、犯了错误的官兵,单纯地给予惩处并不利于本人提高认识和改正错误,想不通时还会抵触,产生怨恨心理;通过正面教育,一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造成的危害,往往还会主动要求处分。以减轻个人的自责和心理压力,接受教训,痛改前非。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公安消防部队管理教育工作面临时更加复杂的形势和更多尖锐的问题,面对新任务和新使命,单靠传统的管理教育方法、经验和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部队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在此前提下,将成熟的心理学方法融入部队管理教育不失为一项创新和探讨性实践。针对官兵心理特点开展管理教育,绝不失为一剂良方,也必将取得事半功倍有成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