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利益诉求群体及潜在的矛盾调研(二)
*县位于*市东北部,地处北回归线以北,*与*之间。东靠*,北接*、*,东南与*、*毗邻,南连*,西与*市*区隔*相望,素有“**”、“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之美称。县城*居县境偏北部,最高海拔****.*米,最低海拔****米,距昆明市***公里,距思茅***公里。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辖*个村民委员会、*个居委会、***个村民小组、**个居民小组,总人口****户*****人。全镇有*等多个民族聚居。****年*县*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比****年****.**万元增长**.*%。完成财政收入****万元,比****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粮食总产量****吨。
一、当前*县*活动突出的利益诉求群体
当前主要的利益诉求群体为企业改制职工、重点工程项目搬迁征地农民和由于山林、水源界限不明引起争端的群众、部分民办教师以及临时工招转问题的人员。由于各种利益诉求群体的存在,*县*群体性事件或群体性事件苗头逐年上升。****年以来,金矿、百货公司、物资公司、石油公司、松香厂、白塘等厂矿企业进行改制后,曾多次发生了企业下岗职工集体到县政府上访事件。由于山林、水源、土地、搬迁、征地等矛盾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时有发生。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由于林界不明、利益之争等反映出来的矛盾纠纷较多。
二、各种利益诉求群体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转型引发的利益矛盾是各种利益诉求群体产生的根本因素。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倾向及社会心态等方面不断地发生变化,并由此诱发出更多的社会问题。不同的群体在利益发生冲突时,群众要求解决实际问题和落实有关政策,必然会形成不同的利益诉求群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地都在围绕促经济、保增长、保民生方面积极努力和改革探索。在此期间,很多举措都会触及群众利益,受各种因素影响,个别地区、个别领域仍经常发生侵犯民利问题,从而引发公众不满,导致社会积怨逐步增多。
(二)事前不作调研和风险评估是各种利益诉求群体产生的直接因素。一些职能部门在制定相应政策和开展城市建设中,普遍缺乏风险评估和工作调研,单方面地采取政策措施,忽视了群众的正当利益和合理诉求。对部分提超高标准要求的群众也很少入户做思想工作,讲透政策,讲通道理,稳定民心。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实施,就很容易激发群体性矛盾。
(三)人民群众的诉求不断增多是产生各种利益诉求群体的内在因素。现在的老百姓经济比较宽裕,基本的经济需求满足后,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维权意识和参政议政意识明显增强,由此引发的诉求也不断增多。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的这些需求,在现阶段,我们无论是在体制上还是在能力上均存在许多不足,难以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各种利益诉求群体。
(四)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机制缺失,造成不满情绪累聚叠加,使各种利益诉求群体长期存在。通过分析近年来发生的各类群体性上访事件不难发现,公众利益表达机制存在严重的缺失已经成为激化群众不满、引发冲突的重要诱因。个别单位仍然存在信访渠道不畅通的问题,有的领导接访不及时,重视不到位,解决不彻底,有的单位仍满足于“拦访、堵访、截访”,稳控的多,解决的少,这样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使得各种利益诉求群体依然长期存在。各种利益诉求群体的存在,在诉求得不到解决,利益得不到实现时,往往就会转化成为群体性上访事件,长期进行闹访、缠访,部分群众甚至对政府不满,并报复社会引发刑事案件,造成严重危害。
三、如何正确对待各种利益诉求群体,有效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种利益诉求的处置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特别是一些补偿问题,决不是哪个部门哪个单位单方面就能做好的。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观念,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正确处理社会矛盾摆在与改革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由党委政府领导牵头、有关部门负责人联合参与的综合领导协调机构,职责上要分工明确,行动上要齐抓共管,共同研究并协调解决矛盾。
(二)要统筹处理社会问题,减少社会矛盾。决策前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利益,在制订政策和改革方案特别是涉及重大利益调整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多方调研思量,充分考虑各种利益主体的承受能力,把握好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尽量避免和减少政策调整给部分群众利益带来的损害。要多方畅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积极主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三)要正视群众的合理诉求。政府、企业和有关部门在作出涉及群众重大利益的决策前,要坚持以人为本,慎重分析调研,积极了解和回应群众的合理诉求,要让一些利害关系群体或代表能够平等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并有机会通过正当程序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及时规避风险。特别在向群众作出政策承诺后,要及时兑现,因客观原因不能兑现的,要安排有权机关和人员出面解释,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简单粗暴地处置,更不能简单地作为影响社会稳定事件交给公安机关单方面进行处理。
四、公安机关如何在化解各种利益矛盾中发挥作用
当前,许多新的社会矛盾正在涌现,涉及多层次的社会关系、多样化的矛盾主体、多领域的利益冲突以及体制、机制、制度、政策、法律、观念等多方面的因素,需要我们不断借鉴历史,关注现实,创新方法,综合解决。作为公安机关,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要牢固树立三种意识:一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要正确引导和教育民警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出发,使民警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时刻绷紧“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这根弦。二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要自觉地将公安工作置于党委、政府的领导之下,积极开展各项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行业和领域制定出台的涉及群众利益的举措、政策,要实行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深入分析研判可能引起的社会反应,本着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敢于从有利于维护稳定的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切实当好参谋助手。三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搜集、掌握情报信息的作用,积极发现和抓紧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反映强烈的紧迫问题,办好群众迫切希望办又有条件办好的事。
第二,要认真履行好岗位职责,全面提升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要扎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全警规范执法的能力及水平;要扎实整改群众最不满意的执法不作为、乱作为、违规执法、执法犯法等突出问题,真正做到法律至上、秉公执法,并尽可能地对弱势群体给予一定的法律援助,力求达到最佳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第三,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积极化解公众疑虑和积怨。在群众不满情绪日益公开、激化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应着力在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诉求、回应群众期待等方面下功夫。
第四,要扎实做好群众工作,积极构建良性互动的和谐警民关系。要以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和群众满意率为重点,着力构建新时期的和谐警民关系,打造民生警务。要通过广泛开展“相约警务室”、“警民恳谈”、“警营开放日”等活动,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公安工作,亲身感知公安民警的酸甜苦辣,在良性互动中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