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典型材料 >> 浏览公安
  • 记市公安局派出所责任区民警某某

    时间:2012年10月09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岁的*是*省*市公安局*派出所的一名责任区民警。每当他走在乡村田间小路上,很多过往的村民都会主动跟他打招呼……

        本来有多次机会调到城区工作,但*热爱脚下的这片 “农家田”,也舍不得离开这条“乡间路”。多年来,他的心思和精力都投入到了 “精耕细作”上。

        **个自然村的情况熟记于心

        *负责的责任区有**个自然村、****户、****人。****年,*调到这个责任区当民警。当时,开展工作的主要难点是辖区地域广、村民居住分散、不利于熟悉情况。上任的第二天,他拿着辖区地图,开始逐村逐户走访。

        走得远了,当天回家就有些困难。*索性就不回家了,走到哪个村子,就吃住在哪个村子,自掏腰包付饭费和住宿费。田间地头和房前屋后,都成了他的办公场所。那段时间,他足足有半个多月没回家。回到家,洗洗澡,换换衣服,然后他又继续回到村屯走访。渐渐地,人员熟了,情况明了,达到了“提人知事、遇事达人”的标准。时间久了,*与很多村民都成了朋友。彼此见面时,打招呼的人多了,拉家常的人多了。

        在*的努力下,辖区内**个自然村的社会治安形势发生了明显改变。打架、斗殴、盗窃等案件明显减少。

        群众心中公正的“裁判员”

        *非常重视开展田间地头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为此,他组建了一支信息员队伍,主要负责收集各类信息。*真心实意与信息员相处,大家的心都紧紧贴在了一起。哪个信息员家里有什么事情,*立刻赶到。

        “大徐子这个人,一点架子也没有,真拿我们这些农民当朋友。本来,我们觉得警察应该是高高在上的执法者,但他却跟我们打成了一片,跟亲兄弟一样。”一直义务做信息员的村民高家梁这样评价他。

        今年春天,平安村的*与*因为半垄地的事闹起了矛盾。理儿本来是在*这边的,但*年纪大,耍横撒泼,*没了办法。

        了解情况后,*来到村里,带*、*和看热闹的村民一起到产生争议的地里看个究竟。*到底是个“农家通”,几句地道的“农家嗑”就把*问得不好意思了。

        最后,*红着脸,笑呵呵地认了错:“怎么你警察也懂这些,我真服了你。你说咋办就咋办,我不和*闹了,再闹我就不知好歹了。”

        纠纷调解成功后,*还注意加强跟踪走访,定期到纠纷双方家庭进行回访,了解情况,掌握动向,调整对策。从接手辖区至今,*共处理各类矛盾纠纷近百起,调解成功率达***%。

        自掏腰包帮扶穷困村民

        考虑到*的年龄问题,领导主动对*说:“局里有照顾老同志的政策,你可以调到局里,找个清闲岗位。”

        “我的身体还挺好,能再干几年,也不想这么早就退到二线。”面对领导的好意,*这样表达心声,“农民兄弟都不容易,我们相处得也不错,我还想为他们再服务几年呢。”

        村民不管遇到什么急事、难事,比如家里的水电故障、房屋修缮、夫妻不和、家人患病、子女就读等,都愿意找*商量。家里有嫁女娶媳之类的喜庆事,也都提前告诉他一声。

        大成村村民严相齐身体有残疾,一家*口人,生活非常困难。为了帮他脱贫,*长期借钱帮助严相齐一家,一借就是七八年。在*的全力帮助下,严相齐一家人的生活如今已大有好转。

        由于家境贫困,正读初中的严相齐的二女儿的思想曾有起伏,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听说情况后,*多次找女孩儿做其思想工作。最终,女孩儿放下了思想包袱,考上了重点中学。

        有人不解地问*:“为了村民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整天这样不回家,不爱惜身体,也捞不到什么好处,你图个啥?”

        “如果换成了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有困难,我们能袖手旁观么?”*咧嘴一笑,“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我,我就应该出份力。他们,不就是我的亲人么?”在*的眼里和心中,这些朴实的村民就是他的亲人。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记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某某
  • 下一篇:记市公安分局副局长某某(二)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