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浅谈基层民主生活会存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2年10月18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民主生活会制度是党内组织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加强党内监督、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水平和党性修养的有效途径。当前,在创建模范党组织生活活动的有力推动下,边防部队为突出民主生活会原则性、战斗性和先进性,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了民主生活会程序和评价标准,有些基层党支部对模范民主生活会标准掌握不够,理解不深,存在民主生活会质量不够高,效果不够好的问题,笔者结合创建活动和工作体会,就如何提高基层所队党支部民主生活会质量,增强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进行简要阐述。

        一、当前基层党组织民主生活会存在问题

        (一)存在会前准备不充分的问题。部分基层单位在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征求意见——专题学习——谈心交心——自我剖析——开展批评——研究整改——通报情况”的方法步骤开展,“征求意见”和“专题学习”大多统一到“准备发言材料”上,存在“只要材料准备好了,会前准备工作就算做好了”的想法。

        (二)存在“会议跟着材料走”的问题。由于会前准备不充分,围绕主题安排学习不够,支部书记与成员之间交心不够,容易导致会议发言过于依赖事先准备的发言材料,容易出现发言讨论“书面化”,各自围绕各自的材料讲,议题较难集中,针对性不够强,没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现场感”,导致会议更像是按纲施训的“模拟演习”,而不像是解决实际问题,充满战斗性,体现同志式思想交锋的民主生活会,党内民主生活会越来越程式化和形式化。

        (三)存在“会后整改无下文”的问题。部分基层党支部在民主生活会后没有针对查摆剖析的问题和官兵的意见建议召开支委会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或者已经研究制定有整改方案,但整改措施结合实际不紧密,存在制度规章制订的多、落实的少,行动方案部署的多、整改的少,不能指导基层党务工作开展,存在着走过场、搞形式、应付上级检查的现象。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和理论储备不够。长期以来,部分基层党支部民主生活质量提升较慢,在营造党内民主氛围和解决实际问题上离党员群众的期待和要求差距较大,民主生活会逐渐地变成形式化的工作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官兵对民主生活会容易产生“形式大于内容”的不良印象,很难将民主生活会提升到党组织发展和党员进步的政治高度来看待。部分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官兵党务知识不系统,对民主生活会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对民主生活会通过党内组织生活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程序理解不透,致使民主生活会出现行政化、庸俗化、娱乐化倾向。

        (二)上级党委监督和支部自觉整改力度不够。虽然基层党组织已经建立和实施上级党委派员参加并点评下级党委(支部)民主生活会制度,但上级对下级的点评多集中在对整个班子建设情况和会议现场实施情况的监督和点评,监督和审查民主生活会前准备工作、会后整改方案的力度还不够严格,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党支部班子对民主生活会会前准备和会后整改环节的重视程度。基层党支部民主生活会会议机制还不健全,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具体工作落实出现问题,如何追究责任党员,是否具有具体的责任倒查制度等。另外,基层党支部搜集的意见建议多为基层长期存在或在工作标准和工作质量上要求提高的问题,整改周期往往制定较长,整改措施往往不够具体,导致基层党支部在整改过程中容易碰钉子,工作热情难以保持,整改力度逐渐减弱。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在教育培训中提升党员官兵党性修养和政治认同。一是注重引导性的党性教育。党性教育是通过影响党员的思想品质,使之与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的过程,而引导性的党性教育强调启发式的,党员官兵在接触后能够通过自身的思考后内化为自身思想品质的教育形式。观看组织生活示范片、组织开展组织生活实操演练,主题讨论活动都是引导性党性教育的良好载体。二是注重党务知识的系统化。零散的党务知识很难能够正确地指导党务工作实践,只有对自身有限的党务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框架,才能够更好地进一步吸收新的内容。在“三学”活动、民主集中制专题教育和支部书记集中培训等活动中,既要注重解决当前紧要的党务工作实际问题,也要兼顾帮助党员官兵建立较为健全的知识框架,因为“没有框架的建筑只是一堆废砖”。三是注重培养党员官兵的政治认同。在教育培训和组织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党员官兵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使得党员官兵能够自觉地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自觉抵制各种狭隘的、孤立的、自由的错误思想,坚定政治立场,在组织生活中不断提高党性修养。

        (二)在会议环节上强化组织部署和规范会议流程。一是要充分认识会议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民主生活会从最开始的“征求意见”到最后一步“通报情况”,每一个步骤和环节都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这好比木桶原理,每一个环节都是一块木板,最短的木板决定木桶能装多少水,哪个环节没有做好,都会影响会议的整体质量。二是要严格按照流程组织实施。会前,要详细制定会议计划,确定会议主题,避免错误倾向,采取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谈话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找准会议问题;会中,积极营造敢于思想交锋、实事求是的民主氛围,理顺主次议题,维护民主生活会的严肃性;会后及时梳理归纳整改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整改措施,任务落实到人,并将整改情况在党务公开栏动态公开。

        (三)在监督管理上突出动态性和自觉性。一是动态掌握下级党组织整改情况。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民主生活会的指导与督查,除列席会议点评会议外,还应做到对下级组织及领导班子全面情况的经常性、动态性掌握,并适时给予监督指导,通过对照整改方案督导基层党支部工作进度的方法,强化动态地监督。二要严格责任追究。要将民主生活会的实效与年中、年终班子量化考核工作相结合,民主生活会质量高的支部班子,优先推荐立功受奖,对具体问题责任人不负责、整改不彻底的党员,在党内通报或给予处分,促进民主生活会制度的有效落实。三是自觉接受监督抓整改。民主生活会后,党支部班子成员要根据整改方案,明确责任,合理分工,将整改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自觉接受官兵评判和监督,做到取信于民。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对加强领导干部能力素质建设的思考
  • 下一篇:浅议如何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