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安文化建设的思考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没有文化,就好比一个人失去记忆,找不到回家的路。“国民之魂,文以化之;警察之魂,文以铸之”。公安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程度和建设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公安队伍的“软实力”和战斗力,影响公安事业的科学发展,影响幸福警队建设,影响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强公安文化建设,全力打造幸福警队,是我们每一位公安民警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
(一)公安文化的内涵意义 公安文化是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长期的警务活动中创造、积累、发展起来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制度规范以及相关物质表现的总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于全部公安工作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和行为文化之中,是公安“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公安文化建设,是凝聚警心、激励斗志、陶冶情操、提升形象的迫切需要,是全部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加强公安文化建设,是弘扬时代文化精神,在改革发展大潮中奋勇争先的时代要求。面对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加强公安文化建设,进一步弘扬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文化精神,弘扬忠诚为民、公正廉明、拼搏奉献、勇立潮头的新时期价值取向,着力破解制约公安工作长远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基础性难题,着力破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难题,着力破解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问题,是推进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思想保证,是实现社会稳定和谐的精神动力,是在改革发展大潮中奋勇争先的时代要求。 ——加强公安文化建设,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新期待新要求的客观要求。社会管理创新是有效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加强公安文化建设,能使广大民警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夯实功底、更新观念,激励斗志,能顺应时代发展、打破思维惯性、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工作效能。公正廉洁执法是党和政府对公安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迫切愿望,是公安机关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也是人民警察的人民性所决定的。加强公安文化建设,使民警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和公平正义理念,使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成为全体民警的共识,使爱民、护民、为民成为民警的自觉行动,为树立人民警察良好形象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制度保证。 ——加强公安文化建设,是全力打造一支忠勇警队、公信警队、活力警队、幸福警队的重要保证。加强公安文化建设,是推进公安队伍宗旨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反腐倡廉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进一步引导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和幸福观,熔铸忠诚可靠、秉公执法、英勇善战、纪律严明、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展示公安民警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战斗风貌;有利于进一步培育警队对价值取向的认同感,对警察职业的自豪感,对警察集体的归属感,增强警队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警队的大局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关爱意识和感恩意识,有利于提升民警对学习、工作、生活环境的满意度,全力打造一支忠勇警队、公信警队、活力警队、幸福警队。 按照公安文化的内容划分,公安文化主要由四大要素构成,即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管理文化和精神文化。加强公安文化建设,应围绕上述“四要素”强力推进。 1、物质文化建设。即通过物化了的行为表现和展示出来的文化因素的建设。主要包括警营文化环境建设、警用装备建设、文化设施建设、体能技能设施建设、公安史馆和公安博物馆建设、绿化美化环境建设等。 2、行为文化建设。即通过民警的行为、形象等表现和展示出来的文化因素的建设。主要包括民警行为礼仪培养、心理健康咨询和服务、民警合法权益维护和构建爱心为警工程等。 3、管理文化建设。即通过公安机关的各种组织及其活动规则、程序、纪律等所展示出来的文化因素的建设。主要包括执法规范化建设及选人用人机制、考评考核机制、教育培训机制建设等。 4、精神文化建设。即通过公安民警的共同意识、行为准则、理想追求等所展示出来的文化因素的建设。主要包括警队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纪律作风、审美情趣的培育等。公安精神文化建设,是公安文化建设的最深层次;培育警队核心价值观,是公安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