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对我区维稳处突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2年10月22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体性事件渐成多发态势。由于成因不同、涉及的利益群体不同,其表现方式也呈多样化,给公安机关的处置带来了难度。去年,分局共妥善处置各类突发性闹事事件**起(其中非正常死亡事件**起,群体性事件**起),无一例事态扩大、无一例媒体炒作,有效维护了开发区稳定,得到了管委会和市局领导的充分肯定,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我结合去年处置的群体性事件进行了一些总结和思考,下面,就如何做好我区的维稳处突工作,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稳定谈几点体会和想法。

        一、对开发区群体性事件统计分析

        (一)基本情况

        在去年处置的**起突发性事件中,其中有**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起,**人以下的闹事事件**起(均为非正常死亡事件)。从总的情况看,一年平均每周发生一起突发性事件,平均每半月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这还不包括其中一部分事件反复处理的情形。据不完全统计,重复处理的突发性事件的数量约占总数的**%,有的是重复处理一次,有的甚至*至*次或者更多次,若是全部计算的话,分局全年处置的突发性事件的次数将近***次,即平均每*至*天就要处置一次突发性事件,其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

        (二)分类、分布状况

        *、从事件性质分类看,**起群体性事件中,因非正常死亡引发的*起,占群体性事件的**%;因征地、拆迁引发的*起,占群体性事件的**%;因工程款纠纷引发的*起,占群体性事件的**%;因环境污染引发的*起,占群体性事件的**%;因工伤、故意伤害引发的*起,占群体性事件的**%。若是加上非群体性闹事的非正常死亡事件**起,总数为**起。非正常死亡**起,占**.*%;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工资工程款纠纷分别均占*.*%,其他因工伤、故意伤害和民事侵权纠纷占**.*%。

        *、从辖区分布的状况看,其主要分布在工业园区相对集中的辖区,联合**起占**.*%,窑湾**起占**.*%,燎原*起占*.*%,长港*起占*.*%,铁路*起占*%。联合、窑湾两辖区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占全区的**.*%。

        *、从时间分布看,从*月至**月,分别为*起、*起、*起、*起、*起、*起、*起、*起、*起、*起、*起、*起。从季节分布看,春、夏、秋、冬四季分别为**起、*起、**起、**起。秋冬季相对春夏季发生率要高出**.*%。

        (三)与往年对比分析

        ****年群体性事件**起、非正常死亡**起;****年群体事件**起、非正常死亡**起;****年分别为**起、**起。从总数看,因各种因素引发的突发性事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三年分别为**、**和**起。从上升的原因看,其主要是随着开发区经济发展增速,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工程建设、劳资纠纷引发的矛盾问题日益凸显,加之在一些企业内部安生生产管理措施不到位,发生了越来越多的工伤事故,因交通事故赔偿引发的矛盾冲突日益增多。

        二、维稳处突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矛盾客观存在,但如何处理这些矛盾是政府必须要每天要面对的。作为公安机关又是政府部门中处置各类社会矛盾的一支重要力量和关键环节。在新的形势任务面前,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公安机关应急处突能力和工作水平,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急处突工作机制,才能不辜负党委政府的重托,切实履行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治安环境。尽管各个单位和广大民警为平息各类突发事件付出了艰辛努力,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但审视我们的处突工作,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我归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障不足

        我这里讲的保障主要包括人员、装备和后勤补给。从人员方面来看,分局本身民警绝对数量少,年龄结构不是很合理。青年民警比例偏低,**岁以下民警约占*%,**岁以上的民警约占**%;协警力量比较薄弱,纳入财政保障的人数也不过**人,而且这种最低限度的保障还不是很到位,为保障巡逻控防工作的运转,派出所还需自筹经费给协警人员以适当补助;盘点一下我局的装备保障现状,距省厅建设标准有较大的差距,跟发达地区无法比拟。****年,分局为**名应急分队成员配备了一些基本装备,但离工作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讲的是后勤保障要跟得上。我局在后勤保障方面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

        (二)机制不全

        应急处突工作要应对的往往是社会突出矛盾,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处理棘手。如果没有健全的工作机制作保障,往往使工作陷入被动应付甚至打乱仗的局面,工作效率更无从谈起。一是缺乏处置规范。****年,分局制订出台了《分局非正常死亡事件处置规范》,对处置工作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但不能涵盖所有突发事件。加之部分同志习惯于按经验办事,对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工作中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矛盾主次,抓不住问题的关键。二是应急处突预案不够完善。我局每年都制订预案,但在有些方面还缺乏针对性;三是缺乏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在应急处突工作中,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不能充分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

        (三)能力不足

        我局虽然成立了一支**人的应急分队,但只能算一个松散的临时性组织,缺乏统一的组织指挥和训练。在执行任务时,还可能因各种因素导致人员不齐的情况。面对错综复杂的各种突发事件,如果没有一支平时训练有素、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跟得上、打得赢的队伍,其结果是可想而知。能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快速反应能力不足。接到警情后,不能及时快速反应,往往贻误最佳的处置时机;二是统筹协调能力不足。在复杂事态面前,不能妥善协调各方力量参与到处置工作中,存在观望和等靠思想。三是战术运用能力不足。在很多处置工作中,队伍有集中,有时也做一些分工上的安排,但做得还不够深入细致。在情况发生变化时,不能做到临机应变。一些同志习惯于领导安排工作才去做,有的甚至安排了也做不到位,像这种情况就更谈不上战术运用了。四是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足。一些同志既不深入掌握情况,又不认真学习业务。在工作中往往出现“说不过、打不赢”的情况;通俗的讲,就是软功夫不行,硬功夫也不行,最终导致人民群众既不服气、又不满意的状况。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三个保障”,夯实工作基础。一是处突队伍保障。为确保在应急工作中能够快速反应,建议分局成立一支人员相对固定**人的应急分队。该分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由各派出所抽调年龄**岁以下*至*名民警成立处突小组,平时担负本辖区内一般突发事件的处置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前期处置。一旦分局有任务时,迅速集结;另一部分人员从各大队和机关综合部门抽调**名民警成立分局机动突击队,有需要时和派出所一起开展处置工作;二是快速反应保障。为保证迅速集结,分局指挥中心启用警务通短信群发系统,一旦处突需要,指挥中心可根据局领导授权和警情需要,用短信同时对应急分队成员发布指令。三是装备保障。根据实战需要,分局可指定一台应急指挥车,对分局应急队员个人的装备进行盘点和完善,并建立方便实战的管理制度,达到“定人、定车、定物、定位”标准。

        (二)建立“三项规范”,构建长效机制。一是完善预案体系,明确处置规范。对照新形势新要求,认真分析当前可能发生或出现的各类群体性、重特大暴力犯罪、恐怖活动、灾害事故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完善各类应急和处突工作预案,形成完备的预案体系。二是建立领导责任制,明确指挥主体和指挥层级。明确局领导、指挥中心及机动突击队、应急处突小组职责,以保证指挥的协调有序,确保警令畅通。三是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对参与维稳处突任务的队员,在经济上按一定标准给予补助,对工作成绩突出人员及时进行表彰奖励。

        (三)落实“三个强化”,苦练维稳处突基本功。一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民警的忠诚教育、执法为民教育和纪律作风教育,努力提高民警的政治素质,永葆公安队伍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二是强化实战科目训练。突出训练重点,创新训练模式,在强化武器警械使用、徒手防卫与控制、查辑战术等基础科目的基础上,增加新型单警装备使用、警棍盾牌队型、处突特种战术训练等新科目,进一步强化民警“两个意识”即安全防范意识、战术配合意识,促进队伍“三个能力”即快速反应能力,处置突发性事件应变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的提升。三是强化集中培训。以队伍整训、警种培训、模拟演练等形式,适时组织集中训练活动,强化整体作战、协同作战意识。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对进一步加强公安派出所工作的思考(二)
  • 下一篇:对新形势下做好公安工作的思考(二)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