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派出所警务室女警某某
她,是老年人心中的“贴心丫头”,是中年人眼里的“阳光女警”,是青年人口中的“微博警花”……这位在*市*区*社区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红人”,就是*路派出所女民警*。
*月*日上午**点,在*路派出所二楼的警务室里,记者终于见到了这位“当红警花”。初见*,比想象中更为年轻、漂亮。她的一位同事告诉记者,别看*看起来有些羸弱,可干起工作来称得上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军人出身的她,在大家眼中永远是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模样。“由于社区民警每日的工作都很累、很辛苦,所以一直都是由男民警担任。直到****年*月,咱*省公安系统中才有了第一个女社区民警,她就是*。” 记者接过*的名片时,一串网址吸引了记者。*告诉记者,那是她在人民网注册的个人微博网址。****年**月,为了创新工作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在全省率先开设了“*社区警务QQ群”,在人民网和新浪网开通了“*社区警务”微博。****年*月,*发现一名叫“寂寞”的网友,在网上发出的信息很消极,她就主动给他留言,通过几天的私信交流,发现这名网友因为失恋有了轻生的念头。*说,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只要她上网,就会劝解这个网友,终于打消了他轻生的念头。如今,通过微博,她已帮助了十几位需要帮助的网友,她还专门给自己购买了一台智能手机,方便在工作当中随时向外发出服务信息。说起自己“织围脖”的经历,*用“感动”两个字来形容。“我经常早出晚归,网友们知道了,就在微博上给我留言,让我注意身体,注意安全,让我心里很温暖。”根据辖区治安形势特点,*还通过微博经常发布一些警情动态和防侵财、防诈骗常识等服务信息,宣传公安工作为民、便民、利民、安民举措,及时解答群众个人和家庭的涉法问题,赢得了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认可。现在*拥有“露粉”****余人,通过“*警务微博”这个桥梁和纽带,*在网上发布提示信息***余条,解答群众法律方面的咨询问题***余个,成为*公安警务微博的一个品牌,满足了群众评议的途径和范围更加扩大化和广泛化的需要,真正发挥了服务群众、打击犯罪、展示形象的多重功效。 *社区的王大娘是位孤寡老人,患病多年,没有亲人照顾,行动极其不便。*在走访时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深感王大娘生活的艰难,于是主动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她在百忙之中经常抽出时间到王大娘家里看看,做顿饭、洗洗衣服、收拾收拾房间。为了减轻老人的病痛,她还时常给老人买药。久而久之,在*的带动下,邻居们也开始轮流帮助王大娘做事情,小小的社区里洋溢着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每当有人跟王大娘提及她无儿无女时,王大娘总会说:“我虽然没有儿女,可*就像我的亲闺女一样,她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体会到了当妈的幸福。” 在*的辖区里还住着一位叫闫桂梅的阿姨,由于丈夫病故,儿子不幸死于车祸,抚养年幼孙子上学的重担就落在这位老人肩上,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得知老人的状况后,逢年过节都要带着生活用品去看望老人,平时也经常到老人家问寒问暖、唠家常。有了“亲闺女”和“知心人”,闫桂梅老人的笑容多了,身体也越发硬朗了。 在*的走访日记中,记者看见这样一段话:*月*日,我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家住西安胡同***号的*,因小儿麻痹导致高位截瘫,平时靠七十多岁的老母亲照顾,社区办事处准备为其办理低保手续,但*的身份证过了有效期,急需办理新证……*告诉记者,当天了解情况后,第二天她就把照相设备搬到了*家中为其照相,然后又多次到户政大厅为她办理了新身份证。“还记得那天特别冷,应该有零下二十几摄氏度吧。当我把新身份证交到*手中时,她含着热泪激动地说,今天虽然特别冷,但却让我感受到了人民警察的爱心和温暖。”*负责的*社区里有多少户居民和多少户贫困家庭,她都一清二楚。在她的走访日记中,谁家漏水了,谁家小狗走失了,谁家急需帮助,她都会一一记下,做到心中有数,切实解决。 *告诉记者:“《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成长,‘雷锋’精神也在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以前总是唱起这首歌,说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却没有深刻领悟到‘雷锋’精神的内涵,更没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今我作为一名从事社区警务工作的女民警,在日常的工作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这一基层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我更要以女性特有的亲和力和细致力,积极探索社区警务工作新机制,在工作中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始终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让社区警务工作跟着民声走,民警围着群众转,切实做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确保社区治安环境的和谐稳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