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公安爱民模范女警某某
**岁的*,是***自治县公安局看守所的一名女狱医,也是*市十四个区、县公安局看守所唯一的一名女狱医。
****年,怀揣着人生的梦想,*报考了*自治县公安局,同年,在*自治县看守所成为了一名身着警服的“白衣天使”,这一干就是十年。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这位平凡的女警用自己的一片真情去管教、感化和服务于在押人员。在她所热爱的监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因为有了她,在这里,再顽固的人也会被她真情所感化。因为有了她,十年来,她所管理的女犯,从来没有出现过牢头狱霸,没有行凶,自杀。甚至,还出现了这样的故事:****年*月份,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樊晓娟被送到*农场后,整天念着管教*,饭不吃、言不语,万念俱灰。实在没有办法,*农场的管教干部只好打电话到*看守所向*请教对樊晓娟的管教经验。 十年来,*年年受到表彰,被评为全*爱民模范、全*爱民实践十佳民警,同年,并荣立个人二等功、个人三等功,在全县,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三•八”红旗手、“十佳卫士”、“和谐家庭”、“巾帼英模”等称号。《民主与法制》、《*日报》、《*晚报》、*电视台曾分别以题为《小县城的女狱医》、《看守所的“好张干”》等文章对她的事迹作过报道。许多素不相识的读者看到她的事迹后,纷纷给她写来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书信,打来一个个亲切温馨的电话……。 荣誉来了、奖章来了、赞誉也来了,可*还是那句话 “我是平凡的人,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十年的监管经验是宝贵财富,可作为监所唯一的女医务工作者,十年的历程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最能体会。面对自己十年来扎实辛勤的工作,*淡然一笑的说:“我觉得没什么,这就是我的工作”, 看守所里与她共事的朱副所长却说:*对工作的热情真是十年如一日,在她的身上你能感觉一名党员的忠诚与觉悟”,所里年过半百的民警老丁说:*对人真诚,对事认真,无论从政治、思想、作风、工作上都没得挑!同事们说:“*是一个称职的监管民警”,在押人员们说:“张干是一名好医生、好老师、她胜似家人”。 她是尽职尽责的好医生 在看守所的高墙内不足**平方米的简陋诊断室,就是*的工作室,圆了儿时警察梦的*,一到看守所,就挑起了两所医疗救护和女监室管教重任。尽管刚来时经验的不足,尽管所里医疗设备简陋,仅有血压计、听诊器、温度计这“三大件”和一口消毒锅,可*却并不因此简化了医疗程序,消毒、巡诊,亲自购置必备药品一样也少。 每天,她都坚持一个监室一个监室地巡诊,查看病员的康复,监督服药,需打针输液的,更是寸步不能离,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处置二三十个病员,常有七八个人同时输液。扎针开药全靠她一个人, 一天累下来,让人筋疲力尽。可不管再苦再累,面对这些工作,*一点也不马虎,*知道面对这些特殊环境下的病人,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来防止意外的发生。就是怀揣着这样的信念,*在这间不足**个平方的诊断室一忙就是十年。 ****年的一个星期六深夜,睡梦中的*被手机铃声惊醒,看守所一病人突发疾病,*披上衣服就下楼。出租车早己收班了,*只好朝所里跑去。在路上,她只觉得是自己的亲人得了病一样,恨不得三步把住一步走,两步把住一步行,她一直跑到看守所,满头大汗的她,走进办公室后马上开始为病人检查,完全忘了担心自己会感冒。当她确定为疑难病症时,立即与值班人员一起把病人送到县医院,医院给病人输好液后,*就坐在病床旁边,给病人喂水,量体温,细心照顾,寸步不离。值班的同事让她回家,她顾忌男同志照顾女病人不方便,一直照料两天两夜,等病情大有好转后才回到了家。提起那件事,*的丈夫说:“县医院离我家不足***米,她却在医院待了两天两夜?可是,一年前,儿子摔断腿住院,她因工作忙,一个小时都没有在医院陪过儿子呀!” 留所服刑犯韦正*上有七十高龄的父母,下有两个还在求学的孩子,妻子双眼又患疾病,没有稳固的家庭经济收入,生活条件非常困难。面对韦家实际困难,*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经常抽出时间去韦家走访,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并发挥自己的医务特长,义务为韦正*的家人看瞧病、打针和输液。久而久之,*成了韦家不拿医疗费、还主动上门服务“家庭医生”,有一次,韦父生病发高烧、呕吐不止,韦纯志的妻子第一时间就想到给平日里热心帮助他们“张医生”打电话求救,在查清病因后,*又打车到县医院亲自为老人买药、给老人打针,照顾老人服药,直到老人病情稳定。*的行为,让韦正*感激不尽,想到有*的帮助,韦正*在看守所安心的服刑,由于表现良好,还获得了减刑机会,提前一年释放出狱。 一次,正值*庆长假,一男在押罪犯脚趾溃烂,恶臭无比,站立都很困难,同监室的犯人都不愿意接近他,可*却不嫌脏不嫌丑,坚持每天三次地捧着他的患病的双脚,替他清洗、上药,陪着他直到点滴结束。七天过去了,田仁才的脚病痊愈了,但*庆节长假没了,带儿子去*动物园的承诺又成了一次空头支票。每当谈到这些时,*总是爽朗的笑笑: “我就认准一个理,即便服侍在押犯人,他们也是我的病人,我的职责就是帮助他们解除病苦,在看守所我不仅是一名警察,还是一名医生。” 她是特殊的“灵魂工程师” 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管教民警更是特殊的“灵魂工程师”。在看守所实施“一日三记”教育管理方式以来, *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创建了一套因人施救的人性化工作模式。在*的办公室里,仅有拼搭的两张小办公桌上摆满了在押人员学习认字的“功课本”和心得日记以及很多网上下载和杂志中摘抄的给在押人员学习的资料。 *说:“这些入所服刑的在押人员,大多心态复杂、思想扭曲,为了让他们安心服刑,把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中来,转移他们的抵触思想,才能最终达到净化灵魂与改过自新的目的”。每天,*都要求管教对象熟记一条法律条文,每天写一篇日记或心得体会;对有文化基础的对象,*为他们提供学习读本和网络文章,对目不识丁的在押人员,我教他们识数认字,从“****” 到“大小山石田土”,每天排二十个字头,手把手的教她们读,教她们写。 ****年,**多岁的张树芬某因故意杀人被纳入了*的监管区域,张树芬是文盲,进入看守所后,从未离开过老家的她不愿意和别人说话。由于情绪低落,张树芬在入所后不久因注意力不集中被开水烫伤,当时天气比较炎热,为了不让张树芬的伤口被蚊虫叮咬,*从家中取来蚊帐为她挂上。晚上,张树芬的难以入睡,劳累了一天的*就坐在病床前陪她聊天。可是张树芬除了呻吟还是不开口说话,*不急不躁,一边认真的给她看病,一边耐心地与她唠家常,在*的精心呵护下张树芬的烫伤得到了好转,还主动开口和*讲话,一连几天的教育启发,张树芬最终认*作老师,请*教她识字读书,就这样,从简单的“大小山石田土” “****”开始,在看守所一年的时间里,**多岁的张树芬学会了认字、写字、读书。 因拐卖妇女而在押的女犯王德英,自幼失去父母,举目无亲,心境凄凉且情绪抵触。为了加强对她的管教,*除了在生活上关心她外,*主动教她认字读书,还是从最简单的“大小山石田土”“****”开始,直到王德英读懂* 从网上为她们下载的文章,使这个入所时的一字不识的女犯,在学习中找到了生活的乐趣,重新点燃了对生活的希望,王德英离开看守所到贵阳大洞口监狱服刑后,第一件事就是 用*给她的字,给*写了她人生中的第一封信,信中虽然话语不多,但句句真情。 由她管教的有的好几个六十多岁的女犯,初来时都是一字不识。为了她们的改造,*每天教她们识字。从写自己的名字开始,到写家人及全监室人的名字,写自己全村民组的名字。几个目不识丁的六十多岁的女犯在看守所里得到了扫盲,全新的学习还激发了她们对生活的渴望。 十年来,*用她的爱心、耐心一直孜孜不倦地引导、教育着在押服刑犯,她教给他们的不仅的认几个字、读几篇文章,而是让他们接受新的思想,重树生活的信心。现如今,在*的办公桌上还一直摆放着一名在押人员给她亲手叠制的写着“特殊园丁”的笔筒。 她胜似家人 *常说:温情的帮助和亲情的保护能唤回一个人了的良知,我们民警在管教工作中融入情感因素,用自己的爱心、耐心、诚心去关怀和帮助服刑人员。才能让他摒弃自己过去灰暗的人生,重新唤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刚到看守所工作时,*就发现一死刑女在押人员,家中一年多没有亲人送钱送物,全身浮肿,春夏秋冬就一身衣服。在交流中*发现她消极抵触,已经放弃了生的希望,为鼓励帮助她,*用自己的工资为她买来了内衣和女人必用的物品,为她治病,补充营养,鼓励她上诉。接到改判通知的瞬间,她在*面前长跪不起,泪流满面地对说:“张干,没有你我不会有今天。” 由于父母长期争吵最终离异,出名的“二杆子”姑娘王均逆反心理强,吸毒,诈骗,敲诈勒索败行不断。关押后,却没有一个亲人来探视。*试着鼓励她给父亲写信,可王均如何也不肯,*又去劝说她父亲,可父亲对孩子是寒了心,最终的答复是“要是她死了,你们随便挖个坑埋了就是。”骨肉亲情在这里背道而驰,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王均,一个正处花季少女,萎靡不振,成天披头散发,浑身又脏又破。但*没放弃努力,一方面,耐心对其进行心理诱导,一方面进行情感软化,花钱为王均买洗头水,给她找来换洗的衣物, 又通过多种渠道做其父亲的工作,最终父女在看守所的接待室里抱头痛哭,王均找回失落的亲情,点燃了她面对新生活的希望。出狱后,王均逢人便说:“是看守所的张警官改变了我的人生。” 按理说,*只有一个儿子,她只是她儿子的妈。可是,又有谁知道,她的爱心让许多人都想叫她一声“妈妈”呢?因感情受挫变成最终敲诈勒索锒铛入狱的女青年杨忠琴。如数家珍地讲起张干对她如何的好。她说:“刚进看守所时,因为婚姻的不幸,对生活极度失望,对亲情也很漠然。这时,张干主动与我谈心,无微不至的照顾关心鼓励我,特别是在得知和我感情最深的父亲去世了的消息后,张干为她主动请示领导,上下奔波,办理相关手续,并向所里签下责任状,终于了却她送父亲最后一程的心愿” 。杨忠琴说“有些与母亲都不说的话,我都要给张干讲,张干比我的父母、比我的姐妹都亲啊!要不是张干和我年龄差不多的话,我真想喊她一声“妈”。 ****年夏天, 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嫌疑人*,由于没有文化,愚昧的想用绝食来逃避法律的制裁,入所后就开始绝食,大小便都在床上,炎热的气候,窄小的屋子,满屋熏人的味道,让人进去都有呕吐的感觉,可*却不嫌脏、不嫌臭,像护理小孩一样,给她换用尿不湿,她不吃东西,*从家里拿牛奶喂给她喝,*无微不至的护理,终于感化毛某,*哭着说“家人也没有对自己这么好”,不仅自己肯下床吃东西,自理生活,还积极配合改造。 因拐卖妇女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牛正伟是山西人,夫妻双双入狱,子女在山西老家无人管。牛正伟一度时期情绪十分低落,思想极不稳定,声称自己有病,多次有自杀倾向。*在巡诊就医的同时,主动和牛正伟谈心,给他做思想工作,在生活上关心他,因吃不惯大米还安排食堂为牛正伟做面食,慢慢地,牛正伟把善良可亲的*当成了自己的唯一可以信赖的人,有什么话都对*讲,在离开*看守所到监狱服刑,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和*道个别,在离别时,这个北方大汉伤心的痛哭了一场。 因交通肇事被判刑的*,入所时家里妻子已怀有身孕,家中只有年仅十二岁的女儿求学在校。*入所后情绪焦躁,*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来到了*家走访,当她看到一间只有**多平米摇摇欲坠的木屋,当她看到*妻子挺着大肚子,当她看到每周仅用*元钱的伙食费的女儿,*的眼角湿润了。她拉住*妻子的手说:“大姐,以后有什么困难,你找我。”从此以后,*就像照顾自己的女儿一样照顾*的女儿,为她购买书籍,给她支付学校的生活费。*的妻子难产时,*将他妻子接到县医院生产。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照料坐月子的田妻。*时常给*的妻子送衣物,给他女儿送生活费,给儿子送尿不湿。 屋漏偏逢连夜雨,****年*月*日,*的妻子从楼上掉下摔成了脊椎骨折,家里只有还未成年的女儿和嗷嗷待哺的婴儿,*得知信息后,立即和所领导一起再次把他妻子接到县医院住院治疗。*除了每天工作外,还担负起给*妻子送饭,喂药、洗衣服和照顾不满一岁的婴儿的重任。*每当谈及此事时,总是泪流满眶的说:“张干太好了,我都不知道怎样感激她,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她。”而今,*成为*一家名符其实的“代理家长”。 不管条件怎么艰苦,正因为有了*这个医生,*县看守所这些年来没有发生过一件在押人员非正常死亡事件。这里虽然关押的都是触犯了法律的犯罪嫌疑人,但在治病就医上,*总是拿他们当作自己的家人和亲人。 愧对的家庭是她永远的支柱 谈论起*热爱的管教事业,*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但谈到自己的家庭尤其是*岁的儿子,*难掩的温柔中透露出的愧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在该县里教育部门工作,*岁的儿子活泼可爱,成绩优异。当谈及这些年来为儿子的付出时,*的眼中泪光不时闪动,对于丈夫和儿子,她说:我没有尽到一个做妻子和母亲的责任。“ 丈夫责任心很强,全身心扑在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 *作为看守所里唯一的女管教和医务人员,也是常常忙得没日没夜,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从看守所到家,再由家到看守所,十年的两点一线。 一天下午,正值下班,一名女拘留人员突然生病,高烧、打寒颤、呕吐不止。*急忙给她做紧急治疗,待到一切处理妥当,外边已是万家灯火。正要喘口气下班回家,这时又送来一个女犯罪嫌疑人。*放下包,马上为新送来的女犯罪嫌疑人办理入所手续,这时,手机响了,八岁的儿子在电话里哭着说:“妈妈,我一个人在家,好怕……我饿了,你快回来——妈——”,丈夫出差了,自己忙于工作也无法回家,对儿子愧疚的心痛与酸楚,只有每一位作母亲最明白。 “*.**”*大地震那天下午,为了监所的安全*和所里的同事忙于安置在押人员,她完全忘记了去学校接上学的儿子。在这样的情景之下,*还是一心扑在工作中,一向默默支持她工作的丈夫终于愤怒了,“是儿子重要,还是犯人重要? 为什么就你那么忙?”夫妻第一次因工作引发家庭战争。 还记得有一次,也是这样忙,也是丈夫出差了。她把儿子托付给了一个亲戚,可不知为什么,等她加完班深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却见儿子一个人在屋门外睡着了。那是一个寒冬的夜晚,儿子就这样冻着,发起了高烧。这时,所里刚接收了两个重要的女犯罪嫌疑人,她只得放下病中的孩子,含着泪安慰儿子:“不是妈要把你一个人丢在家里,实在是妈妈的工作放不下。妈妈一定很快就回来。”这样的事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看着儿子习惯的点了点头,*的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 面对事业与家庭的矛盾,*却从来没向领导要求换个岗位。提到自己的工作,*还是那样的踌躇满志,丈夫和儿子还是她做好工作强大的后盾,遇到周末或节假日,一有机会,*与丈夫带着儿子一起去看望她所帮助的那些在押犯的家庭。当丈夫看到*所帮助的田榜均家的情况确实很困难时,他对*说:“以后多帮助他们,有困难你对我说,我支持你。”并告诉田榜均的女儿说:“好好读书,考上高中,我们一家人同样送你读高中。”*欣慰的笑了,她知道,这就是丈夫对她最大的理解与支持。 *那朴实无华的做人态度,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感染了许多人,一位远在云南某部的消防战士在写给*的信中说到:“在《*》中,我看到了您的事迹,在县城的大山深处,有你这么一位女孩默默奉献了三千多个日日夜夜,听不到你的叹息和抱怨,这就是你的工作与职责。你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了我刚强的意志,你把原本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奉献给了在押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和犯人近距离接触,你是一名好警察,是我们学习的好模范。 在***年的从警生涯中,或许没有徒手抓捕的壮举,或许没有危机四伏的传奇经历,她有的只是踏实的工作,质朴的为人,春风和雨的管教方式,她用她的真诚唤醒服刑人员们心底的良知,点燃了他们对生活的希望,重竖了他们人生远航的风帆。她在高墙内播下的是重塑生命的种子,并用爱心浇灌它们生根、发芽,直至长出一颗颗新生命之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