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公安基层女指导员先进事迹材料
刚刚过去的“三八”节的中午,*开始了她当巡警的第一天上路巡逻。其实,**年的从警之路,去到哪都充当了那里的唯一,似乎说明了*骨子里那一点点的与众不同。
一次偶遇触电文学
*的外公是清朝最后一代秀才,文采很了不得,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一名小学校长。*在外公的影响下,从小就很喜欢写作。读大学时,*虽然尊重父母的意思报考了经济专业,却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她和同学一起创办了*大学第一份全校性的学生刊物《*》,成为一名小有名望的学生主编,在这段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初次感受到了文学的馨香。“大学时代写了许多朦胧诗和抒情散文,当《*青年报》学生通讯社记者和汕大校报记者期间,也写了一些反映大学生生活的报告文学和通讯,如今回头再读,情怀很美但也很虚幻,学生情怀吧。”一回想起当时的稚嫩情怀,*笑得很羞涩,一点也没有女警察的飒爽。
大学毕业作为远离市区保*公安分局的一名普通民警,*经历的都是一些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阅历和工作,最初工作的*年,*没有写过一件作品,直到****年,一次偶遇的邂逅改变了她的想法。“旅行时遇到一对夫妻,女的漂亮男的体贴,看起来很幸福,不过女主人却正徘徊在人生的抉择路口,一边是能给她安稳日子但情趣不投的丈夫,一边是因变故舍她而去如今旧情难舍的初恋情人,她很彷徨,向陌生的我述说,给我很大震动。”这位与自己年龄相仿的成熟女性在面对情感时所表现出来的困惑和彷徨提醒了*,也让她从更新的角度思考了一个普通女性在对待情感和家庭问题时应具有的智慧,散文《旧爱》由此出炉。
读者肯定触发写作激情
*向《羊城晚报》投稿,居然很顺利被编辑选中,这份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投稿让《羊城晚报》的副刊编辑从此认识了*,并鼓励她发展情感写手的路线,不过最让颖辉受鼓舞的还是与读者之间有效的交流和反馈。“《旧爱》刊登之后,很快就有读者打来电话,探讨和文中相似的情感问题,把我当成了专家,好像是这篇文章给她带来了信心,半年后发来短信,说她终于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很感谢我的倾听和帮助。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渐渐也感觉自己挺有成就感的。”
读者的肯定让*充满了写作的激情,在近三年的时间当中,*渐渐成长为羊城晚报,*日报、**晚报、*都市报甚至网络上的专栏写手和版主,她的作品也开始在《读者》《散文》《微型小说选刊》《中外文摘》等一系列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及转载。
警察生涯成为写作素材
由于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作品常常会和全国各地的其他作家写手的作品在同一个层面上遭遇评比,****年,省报一位编辑的意见让*陷入了反思。“一次,一位省报编辑开玩笑给我提意见,说我的情感文章虽然写得好,但写作观点仍嫌带有潮汕传统女人的狭隘性,让我感觉有点意外,后来一看,好像是有点,现代社会的确需要多视角的东西。”如何这一瓶颈呢?思考再三,*想到了自己的职业。
身为保*分局一名工作了十年的老民警,*有更多的机会亲临一线体验发生在民警身边的一个个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不仅丰富了*的创作,更让她更深刻的体会到本职工作的价值。“保*区就在海边,每次刮台风都很吓人,经历过和同事一起抢救台风中伤员的事情,特别惊险,后来事主很感激,象台风啊,救火啊什么的突发事件很多,看到周围同事的表现特有感触,写下来,越写越觉得感动,很多细节的东西都是平时工作中容易被人忽视的,写的过程当中就这么一点点凸显出来,工作的意义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一点点感受到,感动到,现在感觉这份工作其实挺有意义的,只要我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提炼,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警营故事诞生了,她的叙述质朴精练而温婉,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个平凡真实却不失高大的警察形象,《英雄背后的女人》、《职业之爱》、《九年艰辛心自知》、《铁警热土写春秋》等**多篇公安、法制题材的文学作品相继问世。****年*月,*的散文集《漂泊•停靠》荣获*市文艺奖二等奖;****年*月,*获省公安作协成立十周年“优秀创作奖”,成为*唯一获此殊荣的警营作家。
“有时候,一部书、一篇文章甚至一段文字,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和命运,这就是阅读的魅力,也是写作的动力。作为一名警察,希望今后能发挥公安作家的优势,通过自己的笔写出真正一线民警中感人的故事,让大家更理解并支持我们人民警察的工作,和读者一起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感受生命的幸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