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经验交流 >> 浏览公安
  • 记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排爆小组(二)

    时间:2013年01月12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年*月*日,*区*派出所辖区*村一毛织厂发生一宗敲诈勒索案,犯罪嫌疑人用铁制“土雷”敲诈勒索当事人。排爆组到达现场后,经过鉴定,该爆炸装置是俗称的“水管炸弹”,内装有火药及小钢钉,两端用铁螺母完全封闭,一端露出*厘米长的导火线,通过点燃导火线引爆铁水管内火药,其碎片伴随爆炸冲击波会产生巨大杀伤力。为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排爆人员冒着生命危险立即开展排爆作业。因“水管炸弹”的铁外壳非常坚固,现有排爆器材不能有效拆毁,在此情况下,为确保排爆作业的顺利进行,排爆人员凭着丰富的排爆经验,大胆制订了人工技术拆除的排爆方案,经上级同意后,排爆人员将其放入水中进行浸泡,然后两名排爆人员互相配合协作,使用扳手慢慢扭动“水管炸弹”两端的铁螺母,扭动力度一旦掌握不准,将会起爆“水管炸弹”,后果将不堪设想。*圈、*圈、*圈……每扭动一圈螺纹对两名排爆人员来说,就是一次对其意志力的残酷考验,生与死的无情抉择!终于,“水管炸弹”两端的铁螺母被完全扭开了,烈性火药伴着众多小钢钉被分离了出来,随着约**克烈性火药、**余枚小钢钉被取出,“水管炸弹”被完全拆除了。危险排除了,犯罪嫌疑人最终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锒铛入狱。

        “排爆时,每一个细胞都自动地提高警觉,生怕有一点疏忽,每次任务完成后,却又有一种让人陶醉的成就感。”可是,这份成就感的获得,付出的代价可能是生命危险和家人及同事的“担惊受怕”。排爆小组现有成员*人,包括副中队长陈庆新、成员余金华、*和唐华。其中,*和*参加过中越边境大扫雷行动,有着丰富的排雷经验。“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如果对自己的技术没有足够的信心,我们也不敢干这一行。”在排爆小组的几名队员眼里,*干起工作来勤勤恳恳,一点也不含糊;唐华的爱人在深圳,夫妻俩长期分居两地,只有周末和假日能够团聚;余金华的爱人前些年下岗了,至今仍在家中当着“全职妈妈”。“家人虽然都支持我们的工作,但内心总有抹不去的担忧。特别是在半夜电话响起的时候,她们的心就会随着那一声铃响被揪紧。”谈起家人,队员们无不怀着深深的愧疚,而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每次出警,队员们从不给家人打电话,即使任务完成后,也不愿意让家人知道,“让她们觉得平安无事最好,”队员们说,排爆之后也不敢跟家人分享成功的喜悦。

        *年多来,全组成员冒着各种爆炸危险共出警处置涉爆险情**场次,排除险情**个,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公安机关“大走访”为群众排忧解难
  • 下一篇:市公安局派出所经验交流材料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