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警务文艺 >> 诗歌散文 >> 浏览公安
  • 一位基层民警的翰墨情缘

    时间:2013年02月04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男,生于****年,*省*县公安局政工监督室民警。现为*公安文联书协会员,*青少年美育协会会员,中国*榜书研究会会员,*市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有多篇散文、纪实文学作品在报刊发表。出版有纪实文学集《*》、《**》、《*》等。

        与*相识已有七八年。****年*月,因工作关系,记者与*合作撰写了论文《浅说*警察书画院在艺术育警中的作用》,文章被评为第三届警察公共关系国际论坛优秀论文后,记者和他一起赴太原参加会议,数天的朝夕相处,彼此间有了深入的了解并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最让记者感动的是,从那以后,记者在每年春节前,都能按时收到*从*寄来的贺年礼物——他精心书写的书法作品。

        *的书法作品,在*公安系统中有一定的知名度。他的书法主临王曦之、柳宗元、欧阳修、毛泽东等多种书风体例,并注入自己的心得和性格,逐渐形成了奔放漭畅、游龙飞舞、力遽纸背的独特风格。

        *的书法作品以草书见长,每一幅字都如游龙翻滚飞舞。在*的心中,每一个方方正正的汉字,都倾注着龙的血脉和灵魂,“没有了龙气,汉字就缺了魂魄”,“有了魂魄的字才是活字,才是有生命力的字,书法尤其如此”。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时代有幸遇上写得一手好毛笔字的走“白专道路”的地主分子老师,*便喜爱上了写毛笔字。那时,他在大红纸上写决心书、挑战书、感谢信、慰问信等,都用毛笔。还别说,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的毛笔字写得真是像模像样,老师满意、校长满意、家长满意,村上的干部也称赞他的字写得好,还经常请他为村上抄写感谢信之类的文稿。在学校,见*有“书法天赋”的地主分子老师则趁其他老师和同学去“闹革命”的时候,给*布置额外的“作业”:每天阅读、临贴一篇古诗文。并要求他坚持做到“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他体会到书法的乐趣,也体会到老师的用心,于是他在学习书法之初的那段时间里,做到了“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艰辛的付出,他的毛笔字大有长进。老师还鼓励他,“写字”和“书法”是不同的,“书法”是艺术,是写字的升华,你要朝着“书法”的方向去迈进,你写的“字”才会有价值。

        参加工作之初,*不仅把写毛笔当成工作的需要,还把练习书法当成了自己业余生活的“乐子”。为了这个“乐子”,在那动辄得咎的年代,他不去参与那些“热热闹闹”的“造反有理”,而是坚持利用所有的空余时间练习书法。由于没有钱买宣纸,他便设法把单位的废旧报纸收集起来当习书纸,墨汁不够用,他就用清水来稀释。为了提高书法技艺,他还冒着风险去向当地关在“牛棚”里的书篆高手谢志超求教。

        *地处北去童话世界九寨,西往人间瑶池黄龙,南下李白故里江油,东邻天下雄关剑门的中心,有始建于明英宗正统五年(****年)、距今已有***余年历史的勅修报恩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县敞开山门,大批专家、学者、商人,纷纷来此投资开发、观光旅游。*以山里人特有的友善好客和热情主动为客人当向导,帮助介绍方便的食宿,不经意间便接触了许多文人雅士,并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许多书法技艺。

        ****年**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西安美术学院院长、全国著名画家刘文西偕夫人陈光健带研究生来*到考察写生。*有幸全程为刘院长等人服务半月有余。刘院长临离开*前的头天晚上,嘱夫人陈光健为*画了幅“喜鹊闹荷”,刘老还亲自挥毫在画上题下了“艺无止境”的题签。

        ****年“*•**”特大地震之后,受支援*抗震救灾英雄事迹的感染,*的书法创作激情高涨。当他在震区看到一幅幅壮美的抗震救灾英雄画面时,他利用救灾间隙创作了表现抗震救灾主题的作品**多幅。执勤之余,他把这些作品分别送给了在*参加抗震抢险的部队官兵、外援特警和救灾志愿者。

        *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四友斋”,意为接纳四方朋友。“*•**”抗震救灾期间,他的“四友斋”成了以文会友、翰墨传情的一方宝地。通过“书法艺术”,他与抗震救灾部队的官兵和各地特警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他创作的法制纪实文学集《利剑高悬》在抗震救灾部队官兵中广为传阅。官兵评价:这本书运用以案讲法、寓法于理之中,让读者走进了人民警察与犯罪行为作英勇斗争的“智慧园”中,让读者认识了英勇善战的*警察。原武警部队政委徐永清上将赠予他“安行疾斗”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寓意“行动从容、战斗英勇”之意激励他。雷齐将军题字送他:“处人蔼然,处事断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书法家张岳永看完《利剑高悬》后评价说:“正是有人民警察的忠诚,我们的父老乡亲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从这些点滴友谊中,记者联想到近年来以费孝通、季羡林、任继愈、王世襄、孙轶青、罗哲文等数十位文化名人以及原中央电视台记者张丁等发起的抢救民间家书活动。正如专家们所说:“曾几何时,电话、互联网、手机短信先后闯进我们的生活,传统家书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下一代也许将不知道家书为何物……为国家计、为民族计、为子孙计,抢救民间家书,迫在眉睫。”短短数语,道出了家书“抵万金”的价值和意义。记者在想,如今电脑打字已成为书写文字的重要工具,加之各级政府机关都在提倡“无纸化办公”,人们已经不再习惯用笔“写字”的形势下,书法还能普及吗?如果“书法”仅仅作为“艺术”存在,那从事艺术的人毕竟少之又少啊。记者希望,书法不应只为高雅之士欣赏的阳春白雪,而应当成为大众化通俗化的下里巴人。

        在“抢救家书”这一点上,*也做得有声有色。他觉得,较之抢救一般民间家书而言,抢救弘扬军旅文学、史学、美学、书法、礼仪等综合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红色书信”更加有意义。*曾经是红四方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红军当时还在*县境内先后建立了赤水县苏维埃、*县苏维埃、平南县苏维埃政权,留下了光辉的革命足迹和战斗历程。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将军和红军老战士先后来到*寻找红军遗迹并留下了大量珍贵墨宝。于是,有心的*一边奔波于乡村、一边通过书信寻访征集,并潜心整理,把一封封散藏于私人手中的充满鱼水深情、将军与平民交往神会的手书信件收集起来汇编成册,尔后自费编辑出版了《红色墨宝》一书,该书对于研究红四方面军在*战斗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该书共收录了包括*元帅、*副总理、*将军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题词墨宝,以及原北京军区副政委王福义将军书写的“震后的老区*依然秀美”,中国书法艺术研究会顾问、原航空兵副司令员周克林将军题写的“报恩古寺藏杰作,万方幸会更无前”,原海军副政委冷宽将军为他亲笔题写的《利剑高悬》书名,时任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副部长、中国军事法学会副会长*将军为他题写的“贤者天佑”等共***幅书法作品(题扁)及**封书信(钢笔、毛笔手书)。

        *告诉记者,书法在带给他快乐的同时,也使他失去了很多。因为他常常沉溺于篇章的布局和对字体结构的研究之中而走神误事,无暇与朋友同事聊天饮酒,不能与之沟通同乐而致关系生疏,甚至产生距离隔膜,以致办事不畅处事不顺,甚至遭遇碰壁尴尬。每每遇到这些,他都以平常的心态往好的、诗意化的方面去想,他十分珍爱中国书法名家网主编张卫东送给他的“舍得”二字,他将此二字精裱挂于“四友斋”中时时提醒自己。“*•**”特大地震后,他家住房也遭损毁,但他乐观地说“全家人都活着比什么都好”,为此,原*陆军学院院长*少将赠予他“地震何所惧,泰山压顶不弯腰”一幅。

        作为一个热爱书法艺术的基层民警,*也曾遭遇旁人赋予的“愚腐”、“神头”等讽号,更有人直话对他说“那是吃不得喝不得的,还不如做点正事”。什么是“正事”?履行好警察的职责,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习书练字修身养性,这不是正事么?还有什么比这样的事还“正”的呢?*告诉记者,虽已年近花甲,再过两三年就退休了,但自己身上的警察精神是不灭的,即使不当警察了,他还要用书法艺术来为警察和警察的事业服务。他自撰诗句勉励自己:“人生富乐艺海游,结交多是高雅友。书法千秋美精神,翰墨万代真风流。”“洗笔调墨四体松,预想字形神思凝。神气灌注全息动,赏心悦目乐无穷。”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一条大河在奔流
  • 下一篇:让心灵平静吟唱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