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关于基层所队处置疑难复杂警情的几点启示

    时间:2013年03月07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征地拆迁、劳资纠纷、安全事故、噪音扰民等引发的矛盾纠纷明显增多,各类疑难复杂警情大幅增加。部分看似简单的矛盾纠纷类警情,一旦处置不当就极有可能给社会稳定带来影响。为此,我们对以往处置各种疑难复杂警情进行了总结思考,引发了四个方面的启示。

        一、准确的角色定位是成功处置疑难复杂警情的首要环节。民警在处置疑难复杂警情过程中,角色定位是否准确将直接关系到警情处置效果。为提高疑难复杂警情处置水平,我们把民警的角色定位为“三个不是”:一不是“领导”。要在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做好职责权限范围内的工作,不该扩大的范围坚决不能扩大,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能做。二不是“裁判”。在矛盾纠纷类警情处置过程中,基层民警要积极履行调解缓冲和维护秩序的职责,没有法定权力可以做出满足群众要求的任何承诺,因此应该坚决做到“三不”。即:可能导致群众情绪激化的话不说;不符合法律政策的态度不表;不能兑现的“空头支票”不开。三不是“闲人”。在处置疑难复杂警情中,要以平息事态、维护稳定为目标,处警必须及时迅速,措施必须果断有力,不做“闲人”当“忙人”,按照职责权限履职尽责。

        二、高效的领导班子是成功处置疑难复杂警情的组织保障。基层所队领导班子是处置疑难复杂警情的核心力量,领导班子的决策导向直接关系到警情能否成功处置。对此,我们要加强基层所队领导班子“三个能力”的培养。一是履责能力培养。每天明确一人为带班领导,负责当日疑难复杂警情的处理。同时,积极履行信息收集员、传递员和处置指导员、协调员等职能,在实践中培养履责能力。二是处置能力培养。坚持“有所作为、有所不为”和“不越权、不失职”原则,严格遵守法律政策界限,依法组织处置疑难复杂警情,确保处置有据、妥善有效,在实践中培养处置能力。三是创新能力培养。处置方法不同,处置结果也不同。我们以最小化影响为目标,及时研究、探索、总结处置疑难复杂警情的经验做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三、有力的工作措施是成功处置疑难复杂警情的关键所在。处置方法是否正确、工作措施是否有力,是能否妥善处置疑难复杂警情的关键。对此,我们要狠抓处置工作的四个环节:一是事前预警环节。复杂警情,尤其是在不稳定因素激化的先期,往往会有所预兆。为及时发现矛盾纠纷激化前的信息,我们充分发挥公安情报预警系统的作用,坚持抓早抓小的原则,准确掌握事前动态,努力将其控制在萌芽状态,把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二是快速反应环节。对于如何提高疑难复杂警情的处置水平,我们要做到“快速发现、快速报告,快速出动、快速到位,快速介入、快速处置”的工作要求,抓住先机,争取主动。在处置过程中,深入开展现场调查,全面客观地掌握情况,及时判明事件性质,为成功处置提供决策依据。三是处置运作环节。正确区分警情性质,依法开展工作,防止授人以柄。在积极开展调查取证、教育疏导的同时,明确告知当事人底线,打消其得寸进尺的企图。对无理闹事行为,全程录相、录音,固定证据,在教育劝导无效的情况下,依法果断处置,避免事态恶化。四是现场组织环节。建立警情处置高效、统一、畅通的现场指挥机制,所队领导靠前指挥、减少环节,准确把握事态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调整处置措施。对有可能恶化的事件,迅速组织力量,采取果断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四、健全的协作机制是成功处置疑难复杂警情的可靠依托。处置疑难复杂警情牵涉到方方面面,并非公安一家力量即可解决。我们必须坚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争取多方协作,依托健全的协作机制来处置。对此,我们要在“两个依托”上下功夫:一是在依托部门合力上下功夫。对每起疑难复杂警情,要在快速反应、判明性质、依法履职的同时,会同劳动、城管、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责解决问题,依托合力控制事态。二是在依托社会力量上下功夫。坚持“教育疏导、依法管理、防止激化”的原则,充分运用“公调对接”大调解方式,依托社会力量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努力提升处置疑难复杂警情的能力和水平。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对当前公安机关经费基础保障的思考
  • 下一篇:对加强公安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的几点思考(三)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