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关于对建立社区中心警务室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3年04月01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自公安部下发《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以来,各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警务室建设,全力推动“两大警务战略”的实施。警务室作为社区警务和农村警务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为深入探索新时期警务思想、警务模式和警务方法提供了多维视角。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尝试从警务室与中心警务室的比较、中心警务室的构建及运作等方面作以下探讨。

        一、警务室与中心警务室之比较思考

        警务室是公安派出所设在社区和农村场镇的一个民警接待群众的办公场所,又是民警开展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一个生活落脚点。按照公安部《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中的要求,在城市原则以社区为单位划分警务区,配置社区民警,在农村以一个或多个行政村划分为一个警务区,配置驻村民警。其主要任务在公安部的决定中非常明确,即开展群众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

        中心警务室无规范定义,笔者理解为中心警务室是集打防控管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是公安派出所管控触角前移和延伸的外在表现形式,一般而言,一个派出所设置一个中心警务室即可,担负先期接处警、社会面管控和巡逻、发现和控制违法犯罪,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先期应急处置等职能,链接公安派出所的九大职责任务,化坐警为流动警。

        警务室与中心警务室的相同之处在于称谓,均隶属于公安派出所,由公安派出所配置民警;最大的区别是警务室民警较少,块状分布,职能较为简单,而中心警务室民警较多兼配协警,工作呈放射状,担负的职能较多。

        警务室与警务工作就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的关系,笔者的理解就好比酒与酒瓶的关系,谈警务室建设就是探讨警务工作的外包装问题,其体积、样式决定了其承纳的深度和广度。从警务室建设实践经验来看,把警务工作和警务室建设未严格分开,存在把警务室建设等同于开展警务工作的误区,规定必须统一标准,必须建设多少个,好像警务室建设好了,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就搞好了。从目前全县**个警务室现状来看,绝大多数徒有其表,长期积尘,真正能有效运作的屈指可数。其主因依然是警力不足、经费制约,次因是当前非警务工作较多,公安派出所任务繁重,警务室建设并不能解决打防分离、目标任务等诸多现实难题,公安派出所不会真正重视和关心警务室建设。中心警务室有效的集成派出所职能,串接起刑侦和治安等主要工作,在解决警情先期处置、案件来源、社会面管控、应急机动等方面有一定先天优势。笔者认为,公安部《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警务室建设具有渐进和长期性,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战略动作。中心警务室在当前具有现实和可行性,能最大限度整合公安派出所资源和优势,提高公安派出所对辖区的管控能力,提升完成公安业务目标任务的能力,是战术方法。在我县城市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界限进一步模糊,治安情况、人员结构相对复杂的情况下,中心警务室建设无疑可以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考量和选项。

        二、中心警务室之构建要素思考

        中心警务室构建笔者认为至少需要考虑五大要素,即人员组织、地址选择、装备经费、职能任务、管理制度,由于这个话题太大,这里仅作简要探讨。

        干练的民警和强力的协警(巡逻队员)队伍是打造中心警务室的第一要务。中心警务室至少应配备*名以上的民警,实行**小时全天候轮换,应选配年龄较为年轻,精力充沛、吃苦耐劳、军事化作风、有奉献意识和自我牺牲精神的民警,同时应配备一支*人以上的协警(巡逻队员)队伍,以便因应接处警和街面捕现、社会面管控等诸多工作。

        准确的选址是确保中心警务室起到管控“蛛网中心”的必备条件。由于公安派出所一般设在城市或乡镇中心区域,所以中心警务室的选址一定要考虑辖区实际情况,按照治安较为复杂、城郊集合部、人口流量较大、交通便利、地理上相对处于公安派出所辖区中心的标准,进行中心警务室建设,中心警务室面积最好在***平方米以上,既能接待办公,又能让民警和协警居住生活,以便于四面出击,快速反应。

        必要的装备和相对充足的经费是打造中心警务室的关键。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装备经费是公安派出所心中永远的“痛”。应保证中心警务室警务用枪,至少配备1-*辆警车,有条件的还应配备1辆民用车、多辆摩托车,保证接处警、日常巡逻和应急机动等工作正常开展。同时,应配备防暴盾牌、防暴头盔、警棍、巡逻闪灯、交通检查标示、灭火器等装备,在经费上要优先保证汽油、生活、水电等支出,公安派出所必须予以专项保障。

        准确的定位和职责的明晰是打造中心警务室的重点。笔者认之所以倾向于建中心警务室而非警务室,就是在于中心警务室的“万金油”特质。公安业务工作中有句俗话:“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中心警务室是派出所业务工作前伸的重要平台,首先应承担先期接处警工作,确保能现场调解的不带回所(这是与目前城区巡警接处警方式最重要的区别),情况复杂的才移交所内值班民警处置。其次应开展社会面巡逻控制工作,本着有警出警,无警巡逻的原则,强化辖区管控力度,并与社区民警的工作形成交叉复线。第三是街面捕现任务。目前公安派出所基本丧失侦查能力,靠“自来食”维持,中心警务室要把主动进攻和案件多发区域蹲守作为工作重点,为公安派出所刑侦破案、打击提供来源,为扫除黄赌毒提供信息和线索。第四是防控指导,笔者一直认为防控是公安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不苟同把防控责任大包大揽的做法,这个理论问题在中央提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时早有明断,这里不再赘述。中心警务室应根据辖区情况,因情制宜,做好指导和组织防控工作,深入整合辖区群防群治力量,为我所用,如臂指使,与特业民警、消防民警、交通民警形成复线工作,切实减少案件发生,增强群众安全感。第五是应急机动。这里既包括群体性事件的先期现场维护、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甚至也包含案件多发区域的防控和捕现,鉴于中心警务室的力量聚集效应,总而言之就是作为一支突击队使用。

        规范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化是警务室高效运作的保证。半军事化运作是中心警务室鲜明的特点,为此必须建立一整套管理和考核机制,由于内容较多,这里不再详细阐述,但是规范的接处警制度、巡逻制度、训练制度、协警日常管理制度、捕现任务考核、区域发案考核等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必须形成规范高效,制度化运作。

        三、中心警务室之章鱼式运作思考

        在描述中心警务室运作之前,首先必须弄清公安派出所与中心警务室的关系。笔者认为中心警务室与公安派出所是三次元性结构,如同手脚之于身体,既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又不完全等同,处在不同的层面,既可整体动作,又可独立运行,公安派出所与中心警务室是一个复合式的高级系统。众所周知,章鱼不是鱼,属无脊椎软体动物,是海洋中攻防全面的霸主和多面手,智商之高让人惊叹。中心警务室章鱼式运作,意指章鱼的五大特性在中心警务室运作中的应用。

        超强警务信息获取能力。章鱼有八条感觉灵敏的触腕,所以又称“八爪鱼”,每条触腕上约有***多个吸盘,章鱼的触腕和人的手一样,有着高度的灵敏性,用以探察外界的动向。中心警务室应依托先期接处警、街面巡逻、社区民警、小区物业保安、村治保巡逻队、企事业单位学校保卫科等平台和治安耳目,掌握社会治安最新动态,获取深层次、内幕性的警务信息,在信息采集上保持主动性和进攻性,为先期事态控制、矛盾化解和打击防范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的能力。章鱼融入环境的能力惊人,会根据周围环境主动变色适应。中心警务室应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处在治安管控最前沿的优势,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服务群众,努力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为整个公安工作赢取最广泛的社会支持和最可靠的群众基础。

        强力的街面捕现能力。由于中心警务室的力量大多数时间处于空间的移动状态,为其捕捉现行违法犯罪提供了条件,就如同章鱼用触腕捕获猎物一样,用吸盘牢牢抓住猎物,再用墨汁混淆其视线,麻醉猎物神经。中心警务室应充分发挥专群结合的优势,以专对专,以精对精,为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一条快速通道。

        多方向的管控能力。章鱼除开变色的能力外,还会变体,大小随意,伸缩自如。中心警务室在场所管理、行业管理、区域防范,群防群治等诸多方面承担着“万金油”角色,公安派出所根据阶段性工作,对中心警务室的阶段任务进行调整,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能够起到“十指弹钢琴”的良好效应,尤其是在当前公安派出所任务繁多的情况下,还兼具“救火队”的功能。

        自我调整重组能力。中心警务室虽然不能如同章鱼般断肢重生,但是在具体运作中,公安派出所对中心警务室既要责任明确,纪律严明,任务清楚,又不能规定过死,束缚其手脚,如同手握沙粒的原理,过紧过松都会失去其原旨。笔者要强调的是,中心警务室必须要有相对的自主权限,尤其是巡逻队员招录、管理、开除,巡逻守候点位的选择等,否则容易挫伤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对加强公安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的几点思考(三)
  • 下一篇:用和谐理念指导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三)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