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展“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业立人”活动纪实
“注性优劣,惟善人知此善地;生命寿夭,皆由自造不由天”,这是*大庙*殿的一幅名联。意思是一个人品行的优劣和生命的长短,不是靠菩萨保佑而是靠自己去把握。*衡山,被称为天下福地,以“福、寿”文化并集道、佛、儒于一山而闻名天下,人们络绎不绝来到这里,在祈祷国家风调雨顺、家人福寿安康的同时,也得到心灵的净化。
从****年开始,*衡山脚下的白沙洲时时传来朗朗书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不是中学,也不是大学,而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所的民警们正在进行如何有效戒毒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心灵戒毒——让来这里戒毒的人员感受一次心灵之旅。 以文化人 帮他们寻找失落的精神世界 “我们不怕累,怕的是白累。” 戒毒所民警如是说。每次接收戒毒人员,当看到很多“熟面孔”、“回头客”,有的甚至三番四次进来的时候。民警心里就有一种挫败感,甚至怀疑自己做的工作有没有社会意义! 毒品是世界公害,不仅毁人之躯,而且噬人之心。戒毒是国际难题,难在从心理上戒毒。 多年来,吸毒人员陷入“收戒——脱毒——出所——复吸——又收戒”的怪圈,也成为戒毒所民警的一个个心结。 如何走出这一怪圈?如何让戒毒人员出去不再进来?*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和公安局领导都在苦苦寻找答案。 ****年初,*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展了三项调查。一周后,结果摆在了*市公安局分管监所工作的副局长*的案头: 调查得出了三个结论:一是戒毒人员学历普遍低下。发现在所***名戒毒人员中,初中文化以下的占**%。二是戒毒人员亲情疏远。调查的***名戒毒人员中,**人的家庭对其失去信心,基本与其断绝来往。三是出所人员就业状况极不乐观。调查的***名出所人员中,无业的达**人。 缺文化、缺关爱、缺人生目标,导致这一群体道德人格缺失、价值观念扭曲、精神世界空虚,正是复吸率高的根源所在!这些问题不解决,精神上的毒素不除尽,即使身体暂时脱瘾了,也随时可能复吸。 最可怕的禁锢,不是身体的禁锢,而是心灵的禁锢! 在*的主导下,全市公安监所负责人和业务骨干进行了一次大讨论。根据调查掌握的情况,大家纷纷发表意见,最后形成共识:戒毒人员缺文化、不懂如何做人,我们就教他们文化、教做人;戒毒人员缺关爱,我们就带着情感工作,奉献一片爱心;戒毒人员缺人生目标,我们就指引方向,搭建舞台,帮助他们就业创业,重建精神家园。 于是,“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业立人”的工作思路初步形成,目标就是,让来所戒毒人员的思想和灵魂得到洗涤和净化,让戒毒过程成为一次心灵之旅。这一思路得到了时任*市公安局局长徐发科和局党委的大力支持。 思路确定了,现在关键是给这一活动充实什么样的内容。 ****年*月的一天,风和日丽。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分会首届公民德行公益论坛在*市举行。陈大慧等**多位知名国学老师亲临讲座。 *得知信息后,决定抽时间去现场听一次讲座。他想,这或许对自己的工作有所启发。当他走进*科技经贸学院体育馆,就感觉到被一种强烈的“气场”包围。能容纳****人的体育馆,挤满了近万人。台上娓娓道来、句句珠玑,台下宁神静气、如沐春风。 特别是几位学员的心得交流报告,讲述自己修习国学、摒除恶习、重塑人生的经历,让许多听众潸然泪下。 传统文化中包含丰富而朴实的做人处世的道理,这不正是戒毒人员最缺乏、最需要的吗! *和公安局监管支队的同志作出决定,在戒毒所大力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育。戒毒所要从看守型向学习教育型转化,戒毒要从心开始,推行学习传统文化、重塑幸福人生的“精神戒毒”,用传统文化唤醒戒毒人员的良知,教他们学会做人,做好人,让他们真正脱离毒品。 *找到组织这次论坛的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分会会长*,诚挚邀请他将戒毒所作为推广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后来对人说:“当时是钟局长的一句话打动了我,他说‘学习传统文化,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修身养性,对戒毒人员来说却是治病救人’。” 就这样,*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和他的**人义工团队进入了戒毒所,交流授课,风雨无阻,分文不取,把传统文化带进了戒毒所。 他们在戒毒所设立“心灵指导中心”。根据团队建议,戒毒所首先选用了《弟子规》对戒毒人员进行做人教育。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它是依据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要求人在生活中首先要孝顺父母,然后讲如何处世、待人、接物、求学。这是一本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孝家风的最佳读物,也是立人立德的行为准则。 在学好《弟子规》的基础上再教学《三字经》、《增广贤文》,目的是使戒毒人员逐步减少依赖药物,依靠个人的意志力戒断毒品,最终达到抗拒毒品的效果。 就这样,戒毒所变成了文化学校,读书声时时飘扬在这所特殊学校的上空。 康复五区的强戒人员康强在一篇演讲稿《重燃梦想》中写道: 毒品,让我丧了人格丧了尊严; 毒品,让我众叛亲离妻离子散; 毒品,让我颠沛流离血泪成河。 …… 在管教民警耐心的教育下,在《弟子规》中“仁义”、“道德”的影响下,我在这安心戒毒,认真反思,脱胎换骨,以新的面貌与昨天说“拜拜”。通过学习,让我增强了出所后开始新生活的信心,更让我懂得以乐观的心态去看这个世界,去看自己的未来……。 以情感人 帮他们唤醒蒙昧的孝心良知 一盆清清的温水。 一个**岁的花季少女打开一条崭新的洗脚巾,将面前一双苍老、满是皱纹的脚轻轻地抬起,卷起裤管,脱下鞋袜,放入盆中。她的眼中一直含着泪光。突然,她双膝跪地,深情地喊了一声“妈”,嚎啕大哭…… 这是戒毒所组织的一次“给母亲洗脚”活动中动人的一幕。她叫梁白玉,**岁,家住耒阳市区。家有老母和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她排行最小。母亲**岁那年才生下她,梁白玉*岁时父亲遭遇车祸去世,三兄妹全靠母亲一人拉扯大,母亲现在是一个厂矿企业的退休职工。梁白玉因吸毒被公安机关送到戒毒所强制戒毒以后,家人因伤透了心,从没有来看她。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她已经幡然悔悟。在所里开展的“为母亲洗脚”活动中,戒毒所通过多次做工作,终于让她母亲来看她。在母亲面前,她表达了深深的自责和忏悔之心。 在给戒毒人员灌输忠、孝、仁、礼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戒毒所针对戒毒人员存在的实际困难和现实问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帮助,包括心理矫正、答疑解惑、释放情绪以及多种主题活动,帮他们唤醒蒙昧的孝心和良知。 ****年*月**日上午。*市公安局“远离黄赌毒,幸福你我他”警营开放日活动在戒毒所举行。舞台上,戒毒人员用演讲、舞蹈、独唱、三句半、合唱等多种形式展示了自己的才艺,更展现了自己对新生活的向往,给前来参观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致公党成员、网友代表、新闻记者等***余人留下深刻印象。几名戒毒人员在现场向双亲忏悔,抑制不住心中愧疚之情,抱着亲人痛哭失声。当参观者走进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的康复楼,看见戒毒人员将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他们连连称好。这些变化的背后,是戒毒所民警、社会爱心人士无数心血和汗水的付出! *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副所长*介绍说:“以文化人、以情感人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民警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变化。首先是所里的氛围好了,民警学了传统文化,见面都热情招呼,都是笑脸,感觉亲和友善了。特别是戒毒人员发生了好的转化。每当得知一名戒毒人员出所后没有复吸,真是打心眼里高兴,很有成就感。” 戒毒人员*,这位*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曾开办一家企业,生意红火,有一个漂亮贤惠的妻子、一个聪明乖巧的儿子。 吸毒,使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梦魇,所有积蓄化为白色毒雾,企业破产、妻子离异。父母亲为了帮助他戒毒,三次忍着心痛将他送到戒毒所,但每次出所不到一个月,他又与毒友搅在了一起。 老父老母不仅要替他抚养孩子,还要经常受到他的搔扰,因为逼要毒资,电视机、洗衣机都被他卖了。老父老母的泪已流尽、心已裂碎,为了躲避他的搔扰,不得不两次搬家。 ****年*月,*被公安机关送进戒毒所。第四次进所,“旧地”重游,*发现,这个他熟悉的地方发生了很多变化。 民警不再叫“干部”,叫“班主任”、叫“老师”,没有了过去冰冷的表情,而是一脸和善。 在病室里不再是整天“打坐”或被强迫劳动,而且读书、唱歌、看教育片,还经常组织演讲、交流、谈心等活动。 戒毒人员之间不再一起回味吸毒后的“快感”,而是互相交流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痛诉吸毒给自己、给家人、给社会造成的伤害。 *作为班主任多次找*谈话,鼓励他树立戒断毒瘾的信心,希望他发挥专长,帮助其他戒毒人员搞好学习,并安排他担任监区的学习委员。 *在一次心得交流会上说:“过去学中文,都是为了毕业考试,在这里学《弟子规》、《三字经》,是为了洗洁心灵,学会做人。可是,我对照忠、孝、仁、礼,我没有一条做到,愧啊!” 他说:“我记得读大学时和同学在*西台寺游览看到的一幅对联‘天雨虽宽,不润干枯无根之草;佛门广大,难渡少缘不善之人’。意思是别看世上路有千条,自个非走死胡同就无人能救你,人要有自救之心。人只有从善,才能走上正道。” 戒毒满一年了,根据*的表现被评估合格,可以出所。但离出所的日期越近,他越显得心事重重。*知道他心里的症结,入所以来,家人一直没有来看过他,父母多次搬家,他已不知道父母的电话号码,每次拨通姐姐的电话,刚开口说话就被挂掉,他感到非常的孤寂。*想,要解开*的心结,必须争取家人的配合。在这个世界上,最能打动人的就是善良和亲情。 *找到他的姐姐,反复做工作,终于得知*父母的新住址和电话号码,他决定先一个人去打听情况,再安排父子见面。 *买了水果,一个人乘车来到*父母家中,一见到屋内的寒酸破败情景,*一下子鼻头发酸,强忍着才没让眼泪流下来。 **多岁的父亲,正佝偻着身子,准备将一担发好的豆芽挑到集市去卖。老母亲卧病在床,幼小的孩子伏在一条小凳上写作业。 *问孩子:“你想爸爸吗?”孩子头也不抬地回答:“爸爸死了。” 老父亲对*说:“我知道你的来意,我们没有这个儿子了。崽丢给我们不管,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他拿走卖掉,连给老娘治病的钱都被他抢去吸毒,天底下有这样的儿子吗!” 面对伤透了心的老人,面对失去父爱母爱的孩子,*心里非常不是滋味,他更感到了一个戒毒民警那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是毒品深深地害了这个家庭,如果不唤醒他儿子的良知,那是民警的失职啊! 他缓缓站起来,向两位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老人家,我代你们的儿子向您老赔罪了……。” 几次上门,两位老人终于带着孙子到所里探望正在车间工作的*……。 ****年*月,*评估出所后,帮父亲加工豆芽,积累下一点资金后,又联系了一家企业的供煤业务,踏上了新的人生之旅。 是戒毒所的教育把自己从人生的歧路上拽了回来,*心想,我一定要感恩社会。一有时间,*就到所里当义务教员。他说:“我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警醒与我一样有过恶梦的人,也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只要真正让你的良知、你的良心、你的责任心占据心灵,就一定能克服心魔,就一定能摆脱毒品!” 打开戒毒所整齐的资料册,我们在戒毒人员周白云的日记中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班主任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让我每次想起来都会眼眶湿润、心存感激。每一点每一滴我都铭记在心里。她的教诲、她的大爱、她的无私奉献,用文字是无法来形容与比拟的,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感受,感受着她所给予的那份深深的感动,感激她能用自身高贵的气质和修养来牵引着我们学会自尊、自爱与自信。” 周白云提到的班主任,是戒毒所里的女民警*。 *****年从部队的军医转业到*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当医生,一干就是*年。****年起她一直担任戒毒女区的班主任。 *说:“我教育教育戒毒人员学习传统文化,最大的收获是让她们懂得了为善,心存善念,多行善举。女戒毒人员都有家庭,大部分有子女,挽救了她们,就挽救了一个个家庭,挽救了她们的子女,这也是对社会的大善举。” 担任班主任的两年多时间里,*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多名女戒毒人员,她每一个都能叫出名字,每名人员的家庭情况都清清楚楚。谁有什么病,谁的儿子考上了高中、大学,她都如数家珍,每位出所人员的电话号码都存在手机里。 “对戒毒人员,只有你把心交给她们,她们才会把心交给你。” *等*名戒毒人员评估出所后,戒毒所将她们推荐到广东一家电子厂工作。她们经常与民警*通电话,谈在厂里的工作、生活情况。****年*月,*讲到在厂里饮食不太习惯,还有部分人员情绪又出现波动,*听了十分着急。 *放心不下这*名女孩,决定亲自去广东看一看她们。****年“五一”假期,她在超市买了十多瓶辣椒酱、“老干妈”和一些*特色的副食品,提了一大袋子专程来到广东电子厂,将她们召集在一起,询问工作生活情况,与她们谈心,给她们鼓劲。 厂里的负责人知情后,专门请*和这六个女孩吃饭,他们被*的责任心感动,当场承诺在食堂开设一个*员工窗口。 ****年,国庆假期,*回*看望家人。*位女孩凑钱买了一件刻有“富贵平安”四个大字的瓷器,托*专门送给*。 见到*,*将抱在怀中的礼品交给了她,并深情地说:“李姐,这是我们六个人的一点心意,因为怕摔碎,我是从广东一直抱着它回来的。您是个好人,好人一生平安。您放心,我们也会按照您的教诲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责任的人。 *边说,泪水在眼中打转:“您的恩情没法报答,我们六个人商量,见到您,一定要给您磕个头。”说完,她扑通一下就跪倒在*面前…… 正如*在戒毒所全体民警大会上所说:戒毒从心开始,就是要用我们的爱心、责任心、智慧心,唤醒戒毒人员的良心、孝心、进取心,用知识启迪他们对人生价值的深度思考,引导他们深刻认识戒毒的重要性,自觉转变思想,把戒毒由原来的“要我戒”变为“我要戒”。 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染,心与心的沟通、交融,一颗颗被毒魔控制的心灵终于被解放,良知被唤回,使他们重新孕育出对家庭对生活的希望。 一位戒毒人员忏悔:“我过去对人生已经失去了目标。唯一的念头,就是弄一笔钱,开一间房,买一包毒,过一把瘾。学习传统文化后,我先从打电话对父母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开始,不断写忏悔信寄给父母。” 这只是众多戒毒人员的一个缩影。 以业立人 帮他们重建坍塌的心灵家园 各位来宾,诸位好! 我在春节后也不知道摆在自己面前的事情是如此之多,也许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吧!我很想到你们面前共同分享你们的成果。因年迈身体不适,故致函表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问题是我们如何对待过错。有人犯了过错,去掩饰过错,这是错上加错。但另有人明白过错就是过错,如日月是怎样被人看见的很清楚一样。但你改正了错误,人皆敬仰之。我们对待过失错误的态度是最重要的,有错不要紧,不文过饰非,而是公开承认和改正。孔子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所以我们要自省,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有了错误过失及时改正。拿出你们的勇气、毅力、坚持到底,那等待你们的就是成功。我在这里祝愿你们。 * ****年*月**日 *,原*市常务副市长,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夫人,虽已**岁高龄,但她仍专注儒学文化的传播和青少年的成长,现任国际儒学联合工作普及委员会副主席,*信德多元文化教育中心校长。这是*女士为在*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举行的“企业家责任与青少年成长(*)研讨会”发来的贺电。 戒毒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光靠戒毒所及其民警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专门力量与社会力量相结合、所内戒毒与所外立业相结合。 基于这一认识,*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全面向社会开放,请进来,走出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凝聚成戒毒工作的强大合力,使戒毒由点向面、由阶段式向延续式不断推进。 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各种社会教育活动中。 *市南华大学神经心理系的教授和学生们来了,他们将戒毒所作为实验基地,与戒毒人员结对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摆脱心魔。 南华大学法学院的教授来了,他们在戒毒所举办法律知识座谈,谆谆告诫戒毒人员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敬畏法律、守法立德。 全球华人联合会佛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四会六祖寺释大愿方丈来了。他在戒毒所举办“禅与心灵环保”公益讲座,劝导戒毒人员保养心灵,洗涤心灵的污垢,做一个心灵纯净的、智慧的人。 中央党校资深教授任登弟夫妇,*中华传统道德文化推广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书法家*,国学大师*的弟子庹兴谦,还有*市孔子教育学院的院长和教授们都先后来到这里,他们将戒毒所作为特殊学校,为戒毒人员传道解惑,教他们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做一个好父亲、好母亲、好儿子、好女儿。 两年来,先后有**批****余人到这里开展各项教育活动或参观、学习。 降低复吸率,让戒毒人员出去不再进来,还必须解决他们出所的后顾之忧——就业问题。帮他们重新构建已经坍塌的心灵家园,必须以事业作根基作支撑,要体现社会对他们不离不弃,体现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对他们的关怀。 在戒毒人员每天都要诵读的《弟子规》上,有这样一句话:“惟德学,惟才艺”,这句话很多戒毒人员都记在了心里。意思是做人最重要的是道德学问与才艺修养。 实践证明,戒毒人员出所后有工作岗位、有生活来源、有奋斗目标,复吸的可能性就很小。 在这一认识的主导下,为解决戒毒人员的就业问题,*市公安局、监管支队特别是强制隔离戒毒所的领导使出了浑身解数。 他们在所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请老师向戒毒人员传授机电、缝纫、电子产品加工等技能; 争取市委、市政府和公安局的支持,建立戒毒人员就业康复基地; 由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牵线搭桥,邀请众多有爱心的企业家到戒毒所参观,与他们签订接收成功戒断毒瘾人员就业的协议。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积极努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终于可以底气十足地向戒毒人员承诺:为每一个彻底戒断毒瘾、重塑幸福人生的人员,出所后提供工作岗位。 两年多过去,当有人感叹于*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成功,寻问有何诀窍时,*深有感触地回答:我们给戒毒人员这种特殊病人用了特殊的药方,那就是以爱心为引,下了传统文化教育和就业指导两味“重药”。 爱的力量在不断传递中放大,凝聚成驱除戒毒人员心灵毒魔的强大合力。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业立人的感化工作模式不断完善,他们总结、固化了学习教育制度“七个一”、硬件设施要求“七个一”和“一读、二唱、三写、四谈”工作方法,使教育活动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社会参与、以业立人的帮扶机制逐步健全,戒毒——康复——就业有效实现了无缝对接。 *市公安局监管支队夏剑支队长告诉我们:“戒毒所的康复劳动区目前引进了富士康的加工项目,可安排***名戒毒人员康复劳动和就业。” 该所评估出所人员复吸率明显下降。****年以来入所戒毒人员中,二次入所率由过去的**%下降到**%;***多名出所女戒毒人员,复吸率下降到**%。 *省公安厅副厅长*,厅监管总队总队长*在听取了*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经验介绍后,都竖起了大拇指,提出要在全省推介。 今年**月,*市强制隔离戒毒所被公安部监管局评为“全国公安监管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戒毒人员排演的“学习传统文化、重塑幸福人生”系列文艺节目获得广泛好评,有多个社区和企事业单位邀请作公益演出。 *市公安局新任局长周学农到强制隔离戒毒所调研后,要求“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业立人”活动进一步提质增效。该所戒毒宣传教育正在由所内向社会延伸,戒毒成效正在向禁毒环节延伸。‘以文化人’教育活动已在*全市所有公安监管场所推开,效果不断扩大……” 如今,只要你走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除了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你还会听到一首感动心灵的歌曲,那是专门为*市公安监所创作的心灵指导之歌《感恩一切》。 感恩每一滴水珠,它把我来滋养; 感恩每一枝花朵,它带给我芬芳; 感恩每一朵白云,编织我的梦想; 感恩每一缕阳光,托起我的希望。 感恩亲爱的父母,给予了我生命; 感恩敬爱的老师,教会了我成长; 感恩帮助过我的心,使我感受善良; 感恩伤害过我的人,让我学会坚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