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典型材料 >> 浏览公安
  • 公安某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时间:2013年06月24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他,*米**的个头,精干、纯朴,身上散发着军人特有的刚毅气质。**年的入伍经历,平凡而特殊,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的事迹感动了一个城市。

        *,他飞跃*.*米高墙,勇救跳楼妇女;UT斯达康建筑工地,他破拆起重,在废墟中夺回*位民工生命;超强台风“桑美”袭击浙江,他全速救援,挽救大树塌压下的乘客和司机;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救援中,又是他冲锋在前,成功营救*名幸存者和**名遇难群众,并建议使用大绳斜吊法,迅速有效地将国家机密档案和精密仪器搬运到安全区域,为国家挽回了大量财产损失。

        他,*次一等功,*次二等功,*次三等功,*次全国消防部队优秀共产党员,*次全省“十佳优秀士官”,先后被总队、支队党委树为“共产党员先进典型”。

        ****年,他荣获全省消防部队“十大灭火救援尖兵”和全国消防部队“训练标兵”称号;并在层层推荐和群众投票的基础上,成功当选杭州市首届“十大平民英雄”,为此,杭州市市长亲自为其证婚。

        ****年,*主要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其先进事迹。他也因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个人二等功,并作为全省消防部队唯一代表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模范人民警察”称号,受到了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年*月,他光荣当选为公安消防部队“****-****年度杰出消防卫士”,成为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十名获此荣誉的官兵之一。在“*.**”汶川特大地震救援中,因功勋卓著,他又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评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被公安部消防局荣记一等功一次。

        他就是浙江省杭州市消防支队特勤一中队副中队长——*。

        *,人如其名,他的行为和事迹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一个活生生的“平民英雄”。在他的身上充分展现了一名消防特勤战士“掌握特勤过硬本领、凸显消防英雄本色、尽忠消防工作本职”的“三本”精神和“苦活累活先干、急难险重任务先上、涉及个人利益先让”的“三先”精神。

        ****年**月*日,*从安徽南陵应征入伍,并作为首批战士参加全国第一批消防队伍----杭州市消防特勤大队的组建工作。**年间,他先后担任驾驶员、副班长、专勤班长、代理排长等职,****年*月,任特勤一中队代理副中队长职务。****年**月被破格提干。

        入伍**年来,他爱警习武,刻苦钻研本职业务,勤奋敬业,勇当消防部队的尖刀和拳头,由一名普通消防战士逐步成长为全省消防部队特勤业务尖子和代干士官,其事迹整个杭城家喻户晓。他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先后参与各类重大疑难火灾扑救和灾害抢险****余次,救助社会群众***余人。****年,他作为战士参与《特勤手册》编写工作,****年至今,他连续*年担任总队、支队特勤业务培训班教员,培养了一大批特勤业务骨干。

            ****年*月,《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分别在“劳动者之歌”专栏中以“烈火金刚、平民英雄”、“与危险打交道的人”、“险境中的尖刀拳头”、“‘救援尖兵’的风采”等为标题,大篇幅报道了*同志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八一”前夕,作为建军**周年先进典型,他的事迹又被《浙江日报》、《都市快报》、《今日早报》等众多省市新闻媒体深入报道。

        恪尽职守 赴汤蹈火 凸显消防英雄本色

        消防特勤队伍是一支履行着特殊任务使命的队伍,承担着其他常规消防中队所难以完成的“急、难、险、重”任务。*说,干这一行,一靠平时训练;二靠心理素质;三靠实战经验;剩下的,就全看勇气和运气了。

        UT斯达康工地,破拆起重,废墟中夺回*条命。****年*月**日**时**分,位于杭州滨江区在建的UT斯达康(杭州)研发生产中心主楼建筑突然发生倒塌,正在现场施工的**名民工连同脚手架、混凝土从**米高的楼顶坠下,被埋压在倒塌的建筑物下。作为第一出动的特勤一中队到场时,现场一片混乱,风雨交加,伸手不见五指,哀号求救声连天,钢管散架混泥土飞扬,危机四伏。*同志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带领第一批特勤队员深入内部抢险。

        通过生命探测仪的搜寻,*发现有一名民工被压在钢筋混凝土的下面。他立即使用成套液压破拆器、无齿锯切割,最后还用上了乙炔切割器进行破拆,大约**分钟后,顺利营救出了第一名被困人员。

        随即,侦查、救援小组在搜索过程又发现第二名被困民工。因这名民工被压得太深,为了保护被埋压民工,*和战友们用手一把一把的掏空他身下的混凝土,用扩张器小范围的进行扩张,扩大活动空间,再用液压剪将密密麻麻的钢筋、绞手架一根根的剪断,然后用气垫将压在民工身上的钢筋混凝土块进行小幅度的起重,接着用木块填满,再使用成套破拆器和起重气垫有序地进行破拆起重,一点点的将被困民工救出。

        在营救最后一名也就是第三名被困民工的过程中,由于实在无法使用破拆器材,*同志主动钻入倒塌的脚手架下面,用自己的双手连续扒挖半个多小时,成功营救出频临窒息死亡的民工。

        因为抢救及时,最后得救的*人全部活了过来。此时,*也已连续战斗了*个多小时。

        到场指挥抢救工作的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省长吕祖善,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等领导同志对参战官兵给予了高度评价。

        东新路小店,单刀直入,火场中搬出**只煤气瓶。****年*月**日凌晨,杭州东新路长德弄一家小店爆炸后起火。小店两边是大排档,紧邻着民房,*和战友们赶到现场一看,小店内满屋子都是钢瓶,如再次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此时,*随身携带的防爆侦检仪也发出警报:周围液化气浓度已近爆炸极限!怎么办?*毫不犹豫:“水枪掩护,我一个人进去!班长、副班长和其他队员在小店外接应我。万一发生爆炸,也就死我一个!”

        一只、两只、三只……,当时他已经顾不得害怕,只想着赶紧搬完。他只记得,耳朵里只注意到煤气泄露的声音——如果发出高压锅一样的“哧哧”连音,就说明煤气瓶要爆炸了!幸好,他陆续搬出了**只煤气瓶,当他告诉战友,危险已解除时,在场的所有人鼓起掌来。

        皇亲苑楼顶,飞跃*.*米高墙,勇救跳楼女。*说,做消防工作就是和死神赛跑,你动作快一点,胆大心细一点,就能将人将生死边缘救回来。他最引以自豪的,是皇亲苑那次飞身营救——

        那天中午,杭州市下城区皇亲苑社区的一幢*层居民楼顶,一位中年妇女因家庭不和意欲跳楼。

        *在现场观察后发现,救援位置很不理想:一堵*.*米的高墙挡在面前,墙外仅有约**厘米宽的外沿,那妇女背倚墙壁,坐在外沿上,挪动一寸,就有坠楼的危险。而且当时已经僵持了*个小时,妇女渐渐体力不支,意外情况随时有可能发生。

        趁亲属送上矿泉水、那妇女扭头的一刹那,*一个虎跳,飞身翻过高墙,头朝下,左手勾住墙头,右手凌空抓住那妇女,稳稳将其控制!终于脱险了!整个动作只用了2秒钟。楼下,掌声和惊讶声在群众中响起。*飞跃高墙勇救跳楼女的壮举成为省市媒体的头条新闻。中央电视台《法治在线》栏目也以《极速营救》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当时真叫千钧一发!如果力量和方向控制有一点不对,就是两个人一起坠楼!“救人肯定有危险,但你因为有危险就放弃吗?干消防,最高兴的就是把人救出来,完成任务后把同志们平平安安带回来。”事后,*才发现左臂火辣辣地痛,一看,左衣袖全被墙体蹭破了,左臂血肉模糊。

        四川“*.**”特大地震灾难现场,深入险境,在废墟中奋力救人抢宝。*月**日**时**分,四川汶川发生*级特大地震。**日凌晨,*和他的战友们在总队、支队的统一调度指挥下,首次跨出省界,千里驰援四川地震重灾区。

        当晚*点,救援人员奉命进入中国银行绵竹支队楼房废墟开展搜救工作。地震来临时,银行内多人被埋,仅有两人获救,其他人员生死未卜。***多平米的废墟,根本无法立刻勘察出任何的生命迹象。生命稍纵即逝,群众目光聚焦。搜救信息全无,工作异常棘手。正是*和其他两名战友,在废墟背下方一处直径约**公分的细小空洞深入挖掘,打开了第一道救援防线。在空洞上方大梁随时都有塌陷危险的情况下,又是*只身一人三进三出,深入废墟内部*米左右找到两名遇难者。搜救人员在大梁附近发现有微弱的生命迹象后,*通过音频生命探测仪进行了多次仔细搜索,最终确定了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经过近*个小时的挖掘,被埋压了**个小时的被困人员被成功救出。

        首战告捷以后,*又随救援突击队深入汉旺镇的东汽公司情报档案馆进行救援。由于地震破坏,档案馆7层的楼面已经向后方倾斜了将近一米,三层以下所有楼梯全部被毁,承重大梁已有明显断裂缝,作业环境非常困难和危急。根据指挥部命令,*和其他三名战友组成侦察小组,依靠人字梯,脚踩肩膀,一个个艰难地进入楼层进行勘察。根据现场情况判断,要在短时间内将如此多的档案文件搬出,仅靠人力是无法完成的任务。此时,又是*率先提出平时救助训练的方法,迅速在五楼和六楼建立起两道运输平台,利用大绳斜下的方法,成功抢运了三万多卷重要文件和图纸。次日,他又带领队友多次进入大楼内部,顶着余震,突击抢运出四楼和六楼二台重达***多公斤的精密仪器,为国家和企业挽回了几十亿元的财产损失,成为第一支被温家宝总理称赞为“立了大功”的消防救援队。

        牢记职责 勤学苦练 掌握特勤过硬本领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关键时刻敢于“亮剑”,挺身而出,风光无限的背后,是常年累月的训练和常人无法想象的付出。

        ****年*月,入伍不久的*被分到了刚刚组建的杭州市消防特勤大队。在同批新兵中,*的各方面条件并不突出,但他不甘落后。当时*的单杠成绩有**个左右,在同批新兵中也不算差,可他憋着一股劲,一心要做最好的。新兵强化训练还没有结束,他手上的老茧就拉破了,手钻心的痛,但*咬着牙每天照样拉单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的各项成绩节节拔高,在同年兵中脱颖而出,尤其是单杠成绩达到了**个以上。

        练单杠是因为*有一股争强好胜的拼劲,但他深深知道,只有练好各项本领,才能在抢险救援的现场发挥作用。****年初,*从驾驶组调整到专勤班,担任班长。每一次的抢险救援,都容不得有半点马虎和闪失,为了应对各种复杂环境下救援工作的需要,*付出了很多。特勤一辆救援车上就有***多件工具,他要一一熟悉;各种危化品的性质,以及发生意外后的处理方法,他要牢牢记住;每次救援回来,不同的现场环境,不同的处置对策,他都要一一总结。

        作为一名业务骨干,他十分清楚要发挥出一个标兵的真正价值和作用,关键还需自身过的硬。**年中,他年年代表中队参加支队体能竞赛和业务比武,不光自己五次荣获“体能标兵”,同时带领中队五次夺得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年,*代表浙江省消防总队参加公安部消防局云梯消防车救援培训。由于上课是通过翻译跟外国教官交流,很多关键性的东西一时无法弄明白。*只能利用训练之余的时间捧着车辆说明书、云梯救援操作手册使劲地啃,对照上课笔记逐字逐句查找不懂的问题,并不断向教官请教。通过一番努力,他终于在结业考试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因为业务突出,*两次参加公安部组织的培训,并在回浙后担任全省特勤业务培训的义务教员。*将自己的笔记整理打印成册分发给受训人员,并将在疑难环节上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作好注解,毫无保留地传授他所学到的救助知识和技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一次,*在一个电视记录片中看到某地山区发生车祸,大客车冲出盘山公路滚落山崖,当地消防官兵全靠手工爬下去,花了**多个小时才将**多名伤员背了上来。*想,浙江也是一个多山的省份,碰到类似事故有没有更简便快捷的办法可以救死扶伤。为此,他利用现有器材,日夜和战友们泡在训练场上,一手编写了《立体空间救助操》、《悬崖(水上)项目救助操》两个创新项目,利用索道和滑轮,单人也可操作,救助时间从原来的半小时可以缩短到*分钟。在浙江省消防部队特勤业务大比武中,这两个创新项目双双拿到了第一名。

        如今,**岁年龄、十载春秋,担任副中队长的他热情不减、作风不散,依旧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上流血流汗却从不流泪。

        舍小求大 无私奉献 尽忠消防工作本职

        选择特勤岗位,无怨无悔,但在常人看来,*多次错失“机遇”,选择“后悔”。

        ****年,由于*为人踏实,工作表现出色,业务和驾驶技术过硬,省公安厅领导两次征询*意见,希望他能担任省厅专职驾驶员。作为一个“农村兵”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但考虑再三,*还是选择了留队。

        “不像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作为*,他本有两次机会可以优秀士兵保送入学,各项条件符合,组织考察成绩拔尖,但终因岁数超龄而错失“提干”良机。

        “当时肯定有想法,但过后就好了。”“我是一个兵,在什么地方工作都一样,我来当兵就是要当消防兵,做一个老百姓需要我,我就能随时出现的兵,这是我的理想。”特勤大队是个锻炼人、培养人的地方,留在特勤而失去这一次机会也许会后悔,但他知道,如果离开了特勤,他将会后悔一辈子!

        *自称对不起家里人。母亲日夜在家为儿担忧;妻子来杭州部队探亲几十次,就去过两次西湖;刚出世的儿子,他才抱了*天,刚认清眉眼又回到了部队。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退役后能好好补偿他们。

        *母亲于****年*月在医院被查出患有糖尿病综合症,一度病危,由于肝脏功能受影响,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卧床休息。****年*月,*母亲受邀参加公安部消防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同一首歌》——“英雄母亲”消防专题晚会,每天靠注射胰岛素来控制病情发展。但作为唯一的儿子,**年来,*没有在母亲跟前真正尽过一回孝心。

        ****年*月*日,*生了个大胖小子。但他仅仅回家抱了*天,就告别还在医院里的妻子,又回到了部队。

        *是个好战士,但不是一个好儿子和好丈夫。这几年来,*甚至不愿意跟家里多说部队的事。“自从我当兵后,一开始还会和家人说说部队的事,后来听说,住在老家的母亲每次听见别人提到我,就会忍不住哭,其实母亲是放不下我,担心我。”*说。

        直到有一天,*母亲在电视上看见了儿子飞身救人的那一幕,她哭着马上打来了电话:“救人就救人,为什么自己也要跳下去?”此后,*回家探亲,就不再提起救援经历:“母亲能够理解我,知道我是在救人,‘做善事’,我也不忍心让母亲操心,尽量报喜不报忧。”

        ****年*月**日,*当选为杭州市首届 “十大平民英雄”,此前,*的婚礼由于训练抢险任务繁重而一拖再拖。因此,节目举办方特意安排在颁奖晚会现场为*和他的妻子王惠举办了一场隆重而又特殊的婚礼。时任杭州市市长孙忠焕亲自为他们证婚。部队专门给了他**天的婚假,叫他一定要好好陪新娘子。

        国庆节上午,*带着妻子好好地逛了逛西湖,但一到下午,*还是出现在了驻地训练场了。他对妻子说:“全省消防特勤业务大比武迫在眉睫。我作为一个骨干,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去。”随后,他把妻子送上了回家的长途车。

        *的妻子王惠说,每次来队里探亲,*总是忙于训练,她的探亲假只能在营房里洗洗衣服,看看电视。唯一去了两次西湖,也是在谈恋爱时候一起去的。自己曾给*提起想在杭州找个工作,夫妻能作个伴。但*一口回绝:“队里这么多事我实在忙不过来,哪有精力照顾你?”

        *也时常内疚,自己母亲和岳母两个身体都不好,全靠妻子在老家照顾。入伍以来*个春节,都没回过一趟家。*说,刚入伍头几年血气方刚,什么危险都不顾,现在想想都有点后怕。现在成家立业了,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应该“谨慎”一点了。但一到了火场上,就把家人的叮咛全忘了,一心只想着灭火救人。

        多年来,*跟妻子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上打一个电话。有时有任务不能及时打电话,不论多晚*都会给妻子发一条短消息,报个平安。

        *说,虽然自己读书不多,但最喜欢林则徐的一句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既然选择消防事业,就要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果有危险需要救援,我们都要冲在第一线,这时候我们不上谁上?我们的职责、使命和身上的荣耀,都要求我们放下自身安危,去化解老百姓的险境。这才无愧于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信任,才无愧于‘平民英雄’这个称号!”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2012年度十佳消防安保队员事迹材料(二)
  • 下一篇:消防中队班长先进事迹材料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