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网络低俗之风,让互联网褪尽“俗装”换“雅装”
****年*月**日,中国向世界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标志着我们迈进互联网时代。从****年至今,我国网民人数从**万上升到*.**亿,增加了***多倍,居世界第一。乌审旗的**万多居民中有电信、网通用户共****多户,还拥有**家营利性的网吧、电脑工作室等。网络,于无声处,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网络,以它快捷、现代、高效的发展模式为乌审旗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现在,很多人了解信息已经很少读报、看电视,他们直接去新闻网站、娱乐网站;学习查资料不一定非要去图书馆了,“百度”一下收获就很大;工作中的培训、会议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省时省力又省钱;觉得逛商场人多,可以去网上商城,价廉物美还送货上门;以前缴纳水电费、电话费、燃气费要排队,现在鼠标一点就轻松搞定;亲朋好友就算远在大洋彼岸,QQ随时聊天,还可以视频;写写博客、上传自己录制的音频视频……互联网让我们的生活更快捷方便,让我们的一些梦想更容易实现。
不单是个人,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已经深深的打上了网络时代的印记,随着网络新技术的开发,网游产业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步伐。网络也成为反应社情民意的新途径。如今,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通自己的博客,与群众进行即时的沟通和交流;各级党政领导非常重视互联网的作用,重视通过网络与网民在线交流。网络文化则展示了作为“平民文化”的魅力,网络小说、网络音乐等对传统图书与音像市场的影响已不容小视。
然而,互联网让我们看到的并不仅仅是笑脸,它更像是一柄
双刃剑,既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与舒适,同样也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无奈甚至陷阱,低俗、色情、暴力的阴影也伴随着虚拟社会的成长日渐弥漫。有的网站在“博客”、“相册”、“聊天室”之类网页中播放有低级下流动作的视频;有的网站借低俗内容传播极端自私自利的、没落颓废的腐朽价值观;一些影视网站、点对点网络和博客,下载、传播血腥暴力、恶意谩骂、侮辱他人等内容;更有一些网上违法犯罪团伙利用视频聊天室组织网上淫秽色情服务。就在我们身边,因为网络犯罪遭受损失的事例也屡见不鲜。****年*月*日,乌审旗嘎鲁图镇居民王某在自己的门市上网视频聊天时,被对方骗取人民币*万元;****年*月**日,乌审旗居民额某在三马路天宇网吧上网时,因误信网络广告出售汽车宣传而被诈骗,损失人民币****多元。网上的低俗信息、文字、图片及网络犯罪行为严重污染网络环境,扰乱网上秩序,严重影响互联网健康发展,而且侵蚀人们的心灵,败坏社会风气,成为一种社会公害。目前,一项“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的评选活动受到网友们热烈响应,最后,聊天室谩骂、网络色情聊天、传播他人隐私和下载、炒作低俗内容等赫然在列。这些不文明行为不仅是时下最为人诟病的网络恶疾,而且已经从虚拟世界走向现实社会,成为扰乱人们日常生活的一股力量。相关调查表明,八成以上网民对低俗信息的骚扰强烈不满,要求严惩违法违规网站。网络低俗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加令人担忧。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网络低俗内容的吸引。一旦沉迷其中难以自拔,从而影响身心健康。据乌审旗一中的一位家长反映,她的儿子学习成绩本来很好,就是因为痴迷网络游戏,而且观看网络色情视频,整天念叨上网,一回家就冲进自己的房间上网,导致成绩一落千丈。她更担心儿子会在现实中干出违法事情。有资料显示,网络不良信息已经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诱因之一,**%的青少年犯罪和上网成瘾有关。不能让低俗之风毁了互联网,更不能让低俗之风毁了孩子们!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行动。许多网民表示,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关系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应该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一、为何网络低俗之风不易禁止?
“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让我爱你没商量,让我恨你太无奈!”这是很多网民对互联网的肺腑之言。
在互联网出现不久、初步显示出其巨大发展潜力时,党和政府就高度重视,确立了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先后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推动其健康发展。乌审旗网侦大队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完善多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采取教育和打击相结合方式,严厉打击各类网络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确保专项治理和产业发展相互促进。虽然这几年保持了严打的态势,各项具体措施也取得了成效,但是网络低俗之风却难以除根,往往一阵严打之后又沉渣泛起。人们不禁要问:“网络反低俗为什么这么难?是什么影响了网络整治的效果呢?
其一,互联网信息的独特性,为低俗内容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互联网具有高度开放的特性,是最容易实现信息传播自由、最难控制的传播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网民、手机用户,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制造者、提供者、传播者。而且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上网不需要身份识别和认证,这就使信息传播具有了一定的隐蔽性,溯源难度相当大。再有互联网的无界性,需要地区间的协调,这些都给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其二,低俗内容界定难,使一些网站打“擦边球”有了空隙可钻。我们经常用的几个词,如血腥、淫秽、色情等,它们的内涵界定是非常困难的。而且,相对这些词来讲,低俗内涵的界定就更难了。对于什么是低俗,不同文化、不同知识层面,往往有不同标准。即使有一些共同的认识,在有关法律中作出了规定,但低俗又不完全是一个法律范畴,对它的表述更多的是一种道德规范。以往其他地区整治行动涉及的低俗内容,都是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听取互联网业界和专家的意见,并归纳一段时间以来公众举报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的。对这样的标准,社会各界的反应都是积极的,互联网业界和广大公众是认可的,但是列举的方式不能穷尽网络中出现的新的现象,还有很多没有涵盖的内容有待进一步研究。
网络低俗之风难以根除的深层次原因,则在于其独特的利益链。目前各大网站的基本盈利模式还是以广告收入为主,而广告主要选择具有一定浏览量和点击率的网站进行投放。一些网站以此为标准,为了吸引眼球、提高流量、争取广告,不但对论坛、博客、播客等互动环节的管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低俗内容的传播,甚至主动迎合少部分人追逐低俗信息的要求,增加低俗内容的制作、传播,用各种庸俗撩人的字眼来吸引网民。网络低俗内容推动了广告市场,广告的高额利润又反过来助长了网络的不正之风。难以割舍的诱人利益使得不少网站消极对待网络整治行动,有的能熬就熬、能拖就拖,和管理部门“捉迷藏”;有的干脆暂避“墙角”,打起了“游击战”;有的改头换面、巧立名目,玩起了“易容术”。这也增加了整治互联网整治行动的难度。
二、如何才能使网络天空更洁净?
冲刷网络尘埃,净化网络环境,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一场文明与腐朽的斗争。整治网络低俗之风,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做到依法打击网络低俗不手软,同时大力发展和传播积极的网络文化,让低俗内容失去吸引力,鼓励网站文明办网,打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平台,使低俗内容无处藏身;引导网民文明上网;特别是家庭,处于抵御网络低俗之风侵害青少年的第一线,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学习,了解网络世界,一起面对网络中的问题,引导孩子适当使用网络。
****年,乌审旗网侦大队开展的打击网络低俗之风专项行动,
主要围绕网络音频视频网站,网络游戏、动漫、软件等重点领域,加强对重点网站的主动监管力度,以查破办结一批大案要案,查处一批利用网络传播淫秽色情的案件、关闭一批淫秽色情网站、处理一批违法犯罪人员为目标,有力维护健康、规范的网络传播秩序。接下来,乌审旗网络侦察主管部门还要重点加强对音频视频和文学网站、网游动漫网站以及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监控力度,重点围绕网吧、手机店、非经营性互联网单位和个人、网站开发、电脑维修部等开展工作,严厉打击未经许可非法下载、传播淫秽色情低俗信息以及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兜售盗版音像、软件制品等的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提供淫秽色情网站搜索链接、信息存储空间以及服务器托管、网络接入等服务的违法行为。
抵制互联网低俗之风,还需要广大网民树立应有的网德。网德,是衡量上网文明程度的标志,是网络世界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产物。我们应该看到,现在大多数网吧和网民已渐趋成熟,但是仍有一些网民的道德自律比较欠缺。网络上的“相册”、“博客”、“贴图”、“社区”,是互联网最热闹、互动性最强的地方,也是低俗内容最容易藏身之地。作为网络文化的消费主体,广大网民应自觉遵守网上公约,不查阅、不制作、不传播淫秽色情等低俗内容。作为网络建设的生力军,网络运营者有责任、有义务筛选网民的文章和信息,净化网络环境和语言。
互联网是我家,家园建设靠大家。净化网络天空、建设网络文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大力整治网络低俗之风,大兴网络文明之风,互联网就一定能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