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增强公安机关服务发展能力的思考(四)
****年,是*加快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关键一年。市委九届三次全体会议进一步描绘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工作目标,全省公安局处长会议指明了全省公安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和任务之下,*市公安机关要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紧扣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珍惜机遇,直面挑战,创新作为,在新的起点上展现新能力、体现新作为、实现新跨越,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幸福*建设营造更加平安、稳定、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
一、增强服务发展能力必须积极把握新机遇
(一)党政重视的新机遇。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公安工作,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公安机关更是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市委书记刘成鸣、市长张剡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临市局指挥中心、车管所、强戒所、交警大队、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室视察指导工作,积极协调、研究和解决公安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从体制、机制和政策层面,在经费保障、职级待遇、干部人事等多个方面给予了大力倾斜和优先保障,为全市公安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领导基础。
(二)观念突破的新机遇。近年来,我市公安机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加强“忠诚、专业、服务、奉献”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不断根植“一切工作服从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服从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从服务于全市社会的平安稳定,服从服务于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的“四个基本理念”,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思想观念“大解放”、思维方式“大转变”,全局民警围绕中心、着眼发展、服务民生展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基础夯实的新机遇。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市公安民警的努力奋斗,各项公安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工作方向,取得长足进步。全市社会政治持续平稳,维护稳定的能力明显提升;违法犯罪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破案打击能力明显提升;治安热点难点问题整治成效明显,社会综合管控能力明显提升;安全生产监管不断加强,服务经济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全市公安机关打、防、管、治机制的不断健全,工作举措的不断创新,工作经验的不断累积,为下一步的公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四)面貌改观的新机遇。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近年来,全市公安队伍人数逐年增加,警力配置更加优化,公安基层实力明显增强;全局竞争上岗干部选拔机制进一步落实,干部的作风、作为和执行力明显提升;具有*公安特色的全员绩效考核和“四大活动”深入落实,民警综合素质、工作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显著提升;按照“建工作的规范,促规范地工作”的思路,工作的规范化、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取得明显实效,全市公安机关的认可度、满意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队伍素质的不断提升、管理机制的不断规范,为适应和胜任更加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奠定了良好的队伍基础。
二、增强服务发展能力必须主动应对新挑战
(一)发展压力的新挑战。****年,我市进入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大力实施“三个加快建设”,大力推进“三个走在全省前列”,全力打好“六大硬战”,奋力实现“四个翻番”的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公安机关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增添措施,主动创新,主动对接,主动保障,主动服务不断地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平安、优质、高效公共安全服务。
(二)维护稳定的新挑战。维护稳定是服务发展的首要任务。当前,我市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面临多领域、多战线、多层次、网上网下同步作战的新形势。伴随我市新区建设、资源开发、园区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经济领域的新问题将不断出现;大型企业职工、出租车司机、“涉军”群体、信访老户等重点人群,以及环保、医疗、房地产等重点领域的不稳定因素仍然大量存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国际国内重大问题对我市的波及、关联更加明显,这些都给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三)社会管理的新挑战。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新的系统性社会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尤其是在我市深入贯彻省委刘奇葆书记“三个走在全省前列”的重要指示,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和百万人口大城市打造进程中,对户籍制度改革、居住证制度的实行以及流动人口、吸毒人员、行业场所管理都提出了更高、更快、更严的工作要求。公安机关作为主责牵头部门,必须站在全市发展、稳定的高度,立足职能,认真研究,全力、高效推动系列管理思路、服务措施的改革与创新,积极回应党委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
(四)能力需求的新挑战。素质能力是影响服务发展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当前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的时期,处于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时期,处于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时期,处于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时期,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变动调整都会给整个社会治安带来新的形势和新的变化,对公安民警的能力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标准。加强队伍管理、提升队伍素质是适应新形势、提升服务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
三、增强服务发展能力必须重点解决突出问题
(一)服务发展意识有待增强。站在公安看公安,固步自封,井底观天等问题仍然根深蒂固,一些警种和部门对市委、市政府及各区县党委、政府确定的战略目标和工作重点认识不到位,对市局党委的工作要求和工作部署执行不力,思想僵化、观念老化,没有很好地将公安工作有机融入党政中心工作,没有实现公安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同频共振,思路、对策、措施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治安管控能力有待提升。全市社会治安状况逐年改观,但方面性违法犯罪依然比较突出,入室盗窃、诈骗及“两抢”案件的打防质效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全市过境毒品犯罪、吸毒人员违法犯罪以及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打击整治工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盗窃工业器材、生产物质及企业周边突出治安问题整治长效机制仍待不断健全;警务勤务机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人民群众见警率和安全感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队伍形象面貌有待改观。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仍然不高,队伍的正规化建设仍有待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任重道远,干部“软懒散”问题专项整治有待深入,民警执法公信力、服务亲和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尤其是队伍中仍然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执法犯法等苗头性问题给公安队伍建设工作敲响了警钟。
(四)民意警务机制有待健全。服务发展关键要知民情、听民声、解民忧。目前,全市公安机关立足“三访三评”深化“警民亲”活动,架设、增添了一些警民沟通、联系的桥梁和平台,但主动深入群众、带着感情走访、坚持民意导向,整改问题,改进工作的意识还不够强烈,特别是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与心交流方面还存在走形式、摆过程的问题,一些影响发展环境、群众反响强烈的治安问题、民生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根治和解决,民本意识、民意警务理念有待进一步增强。
四、对增强服务发展能力的对策思考
(一)中心意识一定要“浓”。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和全体公安民警要深入学习、领会市委、省公安厅近期召开的系列重要会议和领导讲话精神,准确认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任务、确定的战略目标、明确的工作重点和提出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明晰所在单位、警种所肩负的职责使命、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和工作举措,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凝聚全警之智,汇聚全警之力,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前瞻性,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主动性。
(二)社会政治一定要“稳”。以党的十八大维稳安保工作为重点,切实加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工作。要进一步强化主动进攻、主动创安意识,围绕全市重点工程、重点领域、重点单位和重点群体,构建高素质情报信息队伍和灵敏、高效的情报信息网络,利用专业手段,发挥专业优势,“潜水作业”,及时摸排、掌控和预警各类涉稳信息,做到一时一策,一事一预案,加强模拟演练和实战练兵,积极、稳妥地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确保全市不发生影响稳定的群体性事件、非法聚集事件、赴蓉进京非访事件和“法轮功”邪教案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稳定的政治环境。
(三)破案打击一定要“准”。坚持高压严打方针不动摇,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其中重点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领域、民间借贷市场、农副产品批发等领域线索摸排,全力预防黑恶势力滋生;深入推进刑侦系列机制改革,加强对命案、抢劫、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涉众、涉稳型经济犯罪、毒品犯罪的打击,全力遏制案件高发势头;推动多种技战术综合应用,加大对入室盗窃、盗窃摩托车、诈骗等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侦破力度,依法保护群众利益。
(四)社会防控一定要“密”。以人民群众见警率、安全感“双提升”为目标,全面加强立体式、网格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其中,重点加快公安智能安全系统、治安卡口建设,完成全市“关城门”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社区警务和居民小区安保工作,有效发挥专群结合工作优势,全力遏制盗窃、诈骗类侵财案件的发生;加快推行网格化巡逻搭档责任制,改革勤务运转机制,切实将警力投放到防范薄弱、案件高发的时段和地段;加快公安信息化建设,保证信息采集的鲜活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提升信息应用的关联性、共享性和实效性。
(五)治安整治一定要“严”。以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治安突出问题整治长效机制。其中,重点整治吸毒人员违法犯罪突出问题,加快构建吸毒人员管理服务新机制,全面推动禁毒宣传和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着力强化社会大众禁毒防毒意识,提升吸毒人员“戒断率”和回归社会效果;重点加大对外来人员出租房“涉黄”、聚众赌博、殴打他人等突出治安问题整治力度,加快流动人口和行业场所管理创新步伐,不断净化社会风气,优化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环境;重点拓展警企联系协作平台,做实企业警务,深化工业园区、大型企业及其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整治,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六)服务举措一定要“实”。紧扣市委部署的“六大硬仗”等重点工作,立足公安职责职能,加快推进服务理念转变和服务举措创新。其中,重点推动交警搭档划区包片责任制落地生根,创新城区缓堵保畅举措,加大突出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治理,不断适应我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形成的道路交通保障需求。重点深化消防“防火墙”建设,集中整治居民小区消防通道拥堵及学校、市场、商场、旧城区、棚户区及农村地区消防隐患突出问题,全力确保我市不发生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重点优化民爆物品“一体化”服务机制,管严、管活、管好民爆物品,全力服务经济建设。
(七)执行落实一定要“快”。要按照“建工作的规范,促规范地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相关制度,集中整饬队伍“软懒散”顽疾,推动队伍管理正规化、公安工作规范化,切实提升工作执行力和工作效率。要紧扣全市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围绕中心调思路,服务发展添举措,将事关发展、稳定、民生的大事、急事列为“急难险重”工作任务,绘就“施工图”,落实“责任田”,细化“时间表”,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进度要求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班子和广大民警,压力传导,定期交账,跟踪考核,奖惩到位,努力营造“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良好氛围,奋力实现“每年有新变化,三年见新成效、五年上大台阶”的工作目标。
(八)执法办案一定要“公”。视执法质量为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全面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以规范促公正,以公正促公平,以公平促和谐。其中,重点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加强执法能力建设,筑牢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重点落实市局、县分局、所队三级领导班子集体审案,重大案件市局直接审查起诉、涉案财物及非涉案财物规范集中保管、三级审案及评查制度、民警执法过错终身负责制等执法办案制度,严把案件质量关;重点深化刑讯逼供、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专项治理,加快执法办案场所规范化改造,对讯问全程录音录像,强化监所安全监管和执法流程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公正廉洁执法。
(九)警队形象一定要“好”。要把打造“具有很强专业素养能力、遵纪守法公正廉洁和深受市民喜爱信任”的“三支警队”作为队伍建设的核心目标,全面深化绩效考核,用“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理念引导队伍,进一步营造争先恐后、干事创业良好氛围;科学落实“四大活动”,提升教育训练工作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坚持从优待警与从严治警并举,竭尽所能地关心、关爱民警的工作和生活,激发士气,凝聚斗志,增强队伍凝聚力、向心力;对队伍中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绝不心慈手软,教育到位,惩戒到位,树立公安机关令行禁止、清正廉洁良好形象。
(十)警民关系一定要“亲”。要大力弘扬新时期“雷锋精神”,借力“三访三评”深化“警民亲”活动,广开言路,听取民意,开门评警,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群众期待作为第一要求、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努力使公安工作合民心、顺民意、惠民生,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深化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拓展立体、平面相结合的多个平台和载体,大力宣传公安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优秀事迹,科学引导社会舆情动态,着力塑造*公安亲民、为民、利民的良好形象,促进警民关系不断和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