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谣言在微博中的传播过程研究

    时间:2013年09月18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世纪**年代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首次提出“风险社会”概念,认为我们的社会正在进行一场“从短缺社会的财富分配逻辑向晚期现代性的风险分配逻辑的转换。”而首当其冲的传媒风险中,又以谣言风险最为典型。在此次研究中,笔者将就谣言在微博媒体中的传播过程展开总述,纵观*年度筛选后所得的**篇有关微博传谣过程的论文成果,拟将其研究分为过程概括、类型分析、特点认定三方面加以综述。

        一、过程概括

        经过反复阅读总结后,**篇论文有关传播过程的概括定义大抵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型:

        *.“事实真相”的歪曲过程=谣言在微博中的传播过程

        在这种认知下,学者将谣言的传播分为形成期、高潮期、衰退期三个阶段。

        在形成期,谣言非常容易被解决,但通常很难发现。这一阶段中,有关事实真相的信息往往相当匮乏,或者被完全封锁。在知情权得不到满足的状态下,主观猜测和小道消息便会成为人们获取主要信息的来源,谣言便随之滋生。

        而到达高潮期,微博已经不只是谣言传播的主要战地。她会引来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受众的热情也会因之高涨。

        衰退期是谣言传播的终结信号,受众获得了足够的、真实的信息,这种信息的来源往往是权威的、足以信服的。谣言的传播频率下降,重要度被削弱,直至退出大部分受众的主要视野。

        这种分类类似于Rosnow、Pendleton提出的谣言三阶段——孕育期、传散期、控制期,也与美国学者斯蒂文•芬克借助医学术语“生命周期”模型提出的危机潜伏期、危及突发期、危机延续期、危机解决期的四阶段划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依照谣言在传播过程中的状态划分,可将传播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谣言传播的常态阶段:在这个阶段,谣言作为信息爆炸式产生。在微博平台上每个亲历受众都是信源,随时都可以向其他受众散步信息。

        谣言传播的变型阶段:此阶段中,谣言被汇总聚变,在经过各阶层各领域传播者的筛选后,成为一种提炼后的简化聚焦信息。例如:*•**地震之后在常态阶段充满了各种名人死亡、核泄漏的谣言,在变型阶段则完全倾向于围绕碘盐防辐射这一议题的谣言传播。

        辟谣传播阶段:谣言进入这个阶段时,开始走向衰亡。权威机构、微博管理员、名人微博等开始以辟谣为目的进行大范围、裂变式扩散,谣言渐渐式微到彻底消亡。

        *.从谣言的传导路径上来看,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变异:谣言在微博用户的“参与制作”下出现不同的版本,产生了谣言内容、指向性的变化。

        扩散:在多元化主体的推动下。谣言通过血缘、学缘、业缘、趣缘、地缘等“圈层结构”呈现波纹式、放射式扩散和蔓延。

        转化:传播者相信谣言所指事件或危险即将发生,于是采取应对行动,而采取行动过程中会惊动他人,这时“偶遇的陌生人”也会通过询问等行为知晓谣言。并通过模仿等行为扩大谣言的范围和影响。

        *.依照谣言针对的事件影响范围划分,可分为两个阶段

        聚焦阶段:在此阶段,谣言多会针对一些有名望的个体产生,如*•**日本大地震后先是传出日本漫画家葬身火海、知名女优遇难等谣言。

        扩散阶段:此阶段受众的焦点不再聚集于名人身上,开始扩散至群体,呈现核辐射、核扩散式的增长。

        在众多针对谣言在微博中的传播过程的分析中,笔者更加倾向于罗凯特提出的基于“自然思维”三阶段提炼而成的传播方式,即:省略或空变;加强;归属;泛化;超细节化(滚雪球效应)。他将关注点放在谣言主体本身上,抓住谣言在传播过程中的细节变化,具象地解释了谣言的分期状态。相较于上面所普遍提到的主流分类,在尊重传统的同时,更加具体。便于研究中维度的划分。

        二、类型分析

        在传播类型中,综合论文观点,笔者将其分为五大类性,即恶搞名人型、商业策划型、捣乱取乐型、制造恐慌型、传统媒介缺位型。

        恶搞名人型属于比较普遍的谣言传播类型。如****年**月的“金庸被死亡”时间;商业策划则只要由公关公司操刀,传播谣言进行炒作,其目的大多是吸引更多的关注以牟取利益;捣乱取乐类型的微博谣言传播,没有明确的商业目的,往往是为了满足个别低级趣味而产生的;制造恐慌型的谣言传播往往别有用心,通过扰乱社会治安制造恐慌,是违法的行为;至于传统媒体缺位型的微博谣言传播主要是由于主流媒体披露的事实信息不足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要,以至于产生单凭主观臆测或者小道消息发布的微博谣言。

        从第一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微博传谣过程中的谣言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异变。比如*•**初期以恶搞名人型谣言为主,而发展到高潮期则转化做传统媒介缺位型的微博传谣。由此可见,微博传谣的类型是虽传播过程的阶段性变化而不断发展着的。我们不能给予谣言单一的类型名称,而应该在传播过程中定义谣言。

        三、特点认定

        微博作为新媒体中的新锐力量,在传播过程中除了具有新媒体的典型特征之外,还具有一些自己本身的特点。笔者根据论文中传播过程特点进行总结,得出五大主要特点。

        *.传播者和接受者身份的转变

        微博谣言传播显现出鲜明的传播者与接受者身份时刻互换的属性。任何受众都可以通过谣言的传播成为下一环节的谣言传播者。他们通过微博的转发功能不断实现、互换。

        *.低成本

        这里的低成本指向时间、资源两个方面的成本。谣言文本在***字的字数限制内会很快构造成型;而在资源方面只要拥有计算机、网络,操作简单一步成形。这突出显示出谣言传播的低成本特点。

        *.传播广

        截止*年*月,新浪微博用户过亿。不久之后,腾讯微博也宣布了用户数量突破一亿的现状。微博使用者的范围之广,使得依托微博平台传播的谣言传播范围之广可以实现。

        *.速度快

        即时性是网络传播的固有特点。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中流砥柱之一同样具有该特点。

        *.难以消解

        这一特点是依托于以上*个特点而出现的,因为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接受者不断成为传播者同时有不耗费精力,这使得微博谣言传播势力巨大,非常不容易消解。

        【结论】

        综合*年度所有关于微博谣言传播过程的理论成果,笔者发现以下问题:

        *.过程研究相比于影响、应对、动因研究显得相对冷门。多与上述问题进行连带研究,且深度有限、广度有限,很少有关于过程研究的专门著作。

        *.在现有的谣言传播过程研究中,微博传谣是备受关注的传播典型。微博作为近年来兴起的媒体平台,受到了各方面各专业各领域的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

        *.对于微博传谣过程的研究多植根于社会大背景进行定性研究,多以实例为线索进行事实分析。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更需要向这个领域倾斜,并且进行深度挖掘。将其中以实例分析为主的部分进行概念抽取,形成理论化、规律化的抽象概念。为之后的过程研究提供可依据的范式,以便于以实例严整理论、完善理论。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微博传播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 下一篇:网络谣言传播特点与传播形态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