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的冬天
冬天,无论什么地方的冬天,总是美的:可是,三亚的冬天,却特别来的清,来的静,来的暖。人们不愿千里来到这里,为的就是品尝三亚的冬味。 江南的冬天不冷,偶尔还是会下几场雪,雪覆盖在小路上,树丛上,屋檐处,构成了一幅沉静的冬景图;但草木雕落得慢,空气来得湿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只是灰蒙蒙的,想在其中找到其它的颜色总显得那么苍老无力,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走在路上,小雪夹着细雨纷纷扬扬而下,跳舞在灰色空间里的雪羽,任意地飞集到我们的衣裳上,趁他们未及融为明珠的时候,我即用手那么一拍打,大半掉在地上,小半已渗进衣襟去,这时漫步在小径上显得拖泥带水,心情也仿佛较为凄凉与压抑,浑浑沌沌地,无生命力,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冬的味,冬的色,冬的意韵,让人总看不饱,尝不透,玩不尽意。冬并不是雾,也并不是月,那一种朦胧,圆缺的状态,在赏玩冬的过程上,是不适宜的。北方的冬天,总会下几场大雪,雪花飘散在天空中,仿佛人间仙境,地上的层层细雪好似棉花,踏在上面感觉到几分惬意与舒适。北方的冬天,豪迈却不失优雅,白净而不失宁静,美丽而不失庄重,冬味地道,让人回味无穷。
而南方的南方—三亚,冬天也是有的。三亚的冬天没有像北方一样飘着棉花似的雪,没有任何雕饰,像一个好汉一样无拘无束,或是像野孩子一般,随心所欲;也没有像江南的雪,总要有雨的雕琢,活脱脱像是养在深闺中的娇人儿,带有一分羞涩又有三分甜美。三亚的冬天更多的是像北方的初夏,或者是江南的暮春一样的熙暖。这里有四季常青的树,八节不败的花,阳光灿烂,瓜果飘香,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三亚的冬天特别之处,要数雨了!冬天,这儿的雨就会没完没了的下着,冬寒倒是没有,冬的凉意却添了几分。雨时而像珠帘,从空中倒垂于地,,时而像沾了水的蜘蛛丝,人在伞中观看烟雨朦胧的帘子和网的世界。即便是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但,这儿的人,却十分的喜欢这潇潇的冷雨,喜欢在伞中观看雨的世界。夏天也是有雨的,但夏天的雨来得突然,来的粗鲁,行走在路上,稍微一不留神,就会被淋湿,地面貌似一个湖面,是波光粼粼,是水波不惊。夏雨是一个落魄的世界。冬雨则不然,冬雨温柔得像一位女性,富有感性,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淡的像薄荷味,浓的像草和树林特有的淡淡土气。也许是勾起了无数条生命的活力,也许只是植物一次偶然的交流。 冬雨是朦胧的,凄迷的。全城像罩在一块巨幅的水蒸气玻璃里,灰白而柔软,迎光则明亮,背光则灰暗,凉凉的水意弥漫在这时空中,恍惚间,置身在时光隧道中,看着王朝的更迭;李白的豪迈,李清照的婉约,多情的纳兰性德。料想自己是唐朝人,宋朝人,清朝人。然,不是古人,是当下人,是曲口人,这一切只是廊桥遗梦罢了!随着雨的节奏,穿梭在闹市里,小巷中,听着孩童嬉戏声,心中感到欢快;沿着古色古香的曲曲折折的廊桥,静静地聆听从佛堂传来的禅声,纷繁的琐事,都被此声冲洗的干干净净;登上佛塔,眺望远处,恰似珠帘细细抚摸着楼台, 漫拥千山带着醉意而来,从雾破云开雨帘处窥探树丛中凸起的琉璃屋顶,其它的便是茫茫的林海,幻化无定,雨中的林海,是时疏时密,静谧的,空灵的,此景忽如枕臂曲膝而睡的仙人,风拂过时,林海呈波浪翻滚,带来了草木的气息,全身的筋脉仿佛被打通了,顿感神清气爽, 心旷神怡。中国诗词中“荡胸生层云”,“一览众山小”的意趣,无外乎佛塔上的景象。这冬味是凉的! 风里和阳光下地冬日,也别有一番风味。此时的冬日总是这么的和煦,柔和的阳光照耀在人脸上,洗去了冬雨的潮湿,暖风亲吻了这地表,脱去了冬雨的沉重,一切总显得干净利落。城为青山环抱,已悄然睁开腥松的眼睛。人欢水笑,炊烟袅袅,不少的渔船已拉起了帆,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划行,是游客亦或是渔夫。天空中有成群的海鸥上下翻飞,煞是好看。朝霞在空中铺开,恰似一块上好的绸缎 。暖风吹拂着椰林,海更是妩媚动人,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棉花糖似的白云。这时畅游在水暖宜人的海浪上是一件令人惬意的事,一切的烦恼都随着海水的流动而流失,留下的是豁达与开朗。这冬味是暖的!人生多少个春秋,留住一冬季, 拥着妩媚破东风,几株杜鹃在雨丝中已红了。在消沉为主的,生机繁忙困惑的时光里,一场落叶,一场凉意,且随小荷入冬去,领略这冬的凉,冬的暖!撑一藕叶,笑看这三亚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