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室:让警民零距离对接
*区公安分局首批**个警务室,依托居(村)民委员会已组建完成。全局**个派出所建成了**个社区警务室和**个农村片警务室,社区民警走村入户,成了群众身边的一员,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丛林派出所红岩工人村社区居民说:“警务室设在社区办事方便多了,以前单独办一个户口都要花半天时间,往返车费**来块,现在一切交给警务室民警就搞定。”
分局党委把社区、农村警务室作为“三基”工程建设的突破点,作为巩固创建平安*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从组织和制度保障入手,强势发动,强力推进,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出台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型社区警务建设工作意见》, 印发了《关于驻村、驻社区民警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把警务室建设纳入镇、街道年度岗位目标考核,做到有章可循,规范操作。
在警务室分布上,分局充分吸收群众意见,按照农村一个片区、城镇一个居民社区设一个警务室,一个警务室配一名社区民警的标准执行;在警务室的配备上,按照一间房子、一块牌子、一部电话、一套制度、一套台账、一张警务工作平面图的标准进行。
为确保驻村、驻社区警务工作的延续性,分局党委书记、局长与**个局属单位一把手签订了“三基”工程建设责任书,将“三基”工程建设责任、目标落实到了人头。党委成员每周到其所联系的警务室按照《“驻村、驻社区”民警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行督促、指导和检查;协调解决警务室建设中的基础性、根本性、机制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
目前,*区分局已形成了以派出所为依托,以警务室为支点,以警民联系为单元的立体式警务工作网络,使民警真正走出派出所、走进社区、走进村社、贴近群众,实现了警民之间的零距离对接,夯实了公安工作的根基。
分局在社区、农村警务室建设方面强化管理,对职能定位、管理制度、警务保障、教育培训、考核奖惩等方面进行规范统一,努力构建社区、农村警务工作新机制,使社区、农村警务建设这项基础工程成为广受群众好评的“亮点工程”。
在职能定位方面,分局对社区民警在掌握社情民意、实有人口管理、安全防范、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职责任务作了明确界定,要求社区民警每周在社区工作三天,做到“四个一”,即:每月一次辖区居(村)民代表会;每季度一次治安综合治理联系会;每半年进行一次“三述”活动;每个民警有一项便民措施。
在管理制度方面,分局制定了警务室工作职责、工作标准、纪律要求和监督考核办法,实行居(村)民监督、派出所管理、分局检查考核的三结合管理制度。
教育培训方面,分局以“三懂四会”为主要内容,定期对民警进行轮训,组织基层民警立足岗位,苦练社区工作基本功。对第一批**个驻社区、驻村社警务室民警和**名巡逻防控民警,围绕辖区治安管理、户政工作、国家安全保卫、情报信息收集掌握以及监察督促等内容进行了强化教育培训。
在考核奖惩方面,分局印制了**种工作台账下发到各警务室,由社区民警逐日逐类填写,使各警务室的工作绩效情况一目了然。对社区民警和驻村民警每月考核一次,考核结果与经济利益挂钩。
社区民警依托警务室,直接深入社区、村社,带领指导综治干部及治保组织开展工作,使治安工作的着力点回归到了基层,较好地解决了镇、街道、村社之间治安工作“断层”的问题,形成了派出所管面、社区、村社民警管片、自治组织包块的三级治安防范体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