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警务文艺 >> 诗歌散文 >> 浏览公安
  • 我经历抗震救灾

    时间:2014年05月28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这是我人生道路上最难忘的一段日子,也是让我目睹人民军队爱人民真实场景的难逢机遇,更是自我铸就终生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坚定信念的源头根基……

        **年前的*月**日凌晨*时**分左右,我们在辽宁省锦西葫芦岛渤海湾进行一年一度海泳训练的炮团官兵,被一阵阵地动山摇般的抖动震醒,纷纷从所住老乡家的土炕上跳起飞似的狂奔出去。

        当日上午,部队紧急集合,团参谋长王玉桢传达了中央军委命令:到河北*抗震救灾。顷刻间,全团官兵轻装上阵,分乘**多辆炮车、卡车、吉普车,直向河北*疾行。过了山海关,一场滂沱暴雨铺天盖地袭来,于是,乘坐在炮车、卡车上的官兵们,一个个都成了“落汤鸡”。

        第二天下午,我团参加抗震救灾的车队就到了*震区,却被阻拦在*城外的滦河北岸。昔日的滦河铁路钢架大桥和公路水泥大桥,均被地震毁坏。铁轨成了“麻花”、水泥桥板掉在河水中。数万官兵及医疗队也都滞留滦河以北。现场总指挥**军某军长,急令某舟桥部队架桥,让受阻车队快速通过;并视察滦河水情,在附近老乡的引导下寻到往日马车可以涉水过河的浅滩,指挥滞留部队过河。

        就这样,我团官兵抵达指定抗震救灾地域———*市林西区。一到那里,伸手不见五指,全凭车灯、手电照明,一声“就地宿营”的命令,我和大家一样穿着雨衣依偎残壁砖堆躺在地上就睡。天亮我醒来时发现有条灾民尸体的腿悬在我的头顶上方……震后的*惨不忍睹,铁轨扭曲、桥梁断塌、路面撕裂、电线杆子歪斜、民房全部倒塌,无数群众被砸死、砸伤在废墟之中,到处都是令人心碎的断壁残垣。由于震后又下暴雨,地上的泥浆多处被血水染红。面对这一切,大家泪水横流。

        千里行军、一刻不停,干粮充饥、又累又渴。但是,子弟兵想到的是劫后余生的灾民。煮的第一锅饭给了灾民,第二锅饭给了灾民,第三锅饭仍然给了灾民;指战员们只留两套内衣内裤和一套军装,其余的都送给还裸着身子的灾民……我所在的三营,是在*市第四人民医院倒塌的住院大楼清尸,大家不畏余震袭击、尸体腐臭,以极大的毅力用军锹挖、钢钎砸、手指扒,从倒塌的楼顶层一层一层地往下钻。手砸坏了、头碰破了也全然不顾,头一天就从住院大楼的废墟中“抱”出***多具遇难者尸体。突然,余震又发生,残壁摇晃、碎石乱砖直往下掉,老乡张一峰班长竟和一具死尸同时被埋在废墟里。当战友们把他救出来时,他已休克了。

        *发生地震后,我随部队在那儿**天。在这**天里,头几天我和战友们一起参加在*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大楼的清尸战斗,轮换执行护送受伤灾民乘车到临时设在河北昌黎“陆军总医院”的任务。当时正处高温酷暑,一天下来人累得像散架,每天的洗澡、住宿也无着落。然而,大家无一叫苦喊累,并严格执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用灾民一块肥皂的铁纪律。即使帐篷发了下来,也是让灾民先住;洗澡集合队伍,避开群众跑到无人的“上游”河中……

        清尸和护送灾民伤员的任务完成后,我团奉命移师*滦县帮助灾民重建家园搞三秋。一到那里,干部、战士马不停蹄,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和灾民们共同战斗,在不到**天的时间里为农户搭起了“抗震棚”。接着,宣传“不违农时”、抓紧秋收秋种,切实搞好防病治病工作。记得当时在黄庄的八连干部、战士和广大灾民一起奋战两天,抢种完****多亩冬小麦;团修理所的李忠平班长,用早晚时间完成连队车辆维修,白天带领四名战友到生产队修理农具,当闻听西八户村拖拉机不好使时,就徒步**里赶去维修,被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

        部队移师滦县不久,我被调至团里专职搞新闻报道。那天下午,是团政治处干事王锦泉用吉普车接我去的。此后,我便成了宣传报道军民携手抗震救灾动人事迹的军中“小记者”,结识了不少当时驻在*的全国各大报社编辑,写出了《老英雄*在灾区》《*挖钱千元不动心》等来自抗灾一线的通讯报道。

        如今我已到“奔七”的年龄,但那令人心碎的场面、催人振奋的激情和难以忘怀的壮观,以及*灾民惊闻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后的无比悲痛,仍时常一幕一幕在我脑海里呈现,尤其我在从事公安交通管理**年的工作岗位上,永远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感恩前行
  • 下一篇:修身正已 四“真”为民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