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警务文艺 >> 诗歌散文 >> 浏览公安
  • 言行出位的警察

    时间:2014年08月25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年第*期《*警察》上刊载了*的短篇小说《*的人生》。此作之所以让我上心是因为它刻画了典型的“这一个”(黑格尔语)警察形象。

        因为我每天的阅读、写作都是按自己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所以,到目前为止,本人涉猎的公安题材文学作品还是颇具数量的,审美疲劳于我而言太正常了,让我眼前为之一亮的作品也似乎越来越少。

        前几天,适逢*警官学院校友作家联谊会第二次年会召开,前来参会的上派高级教官刘水清老师对我说:“友文,我向你推荐一篇小说!百忙之中抽空看一看。”刘水清先生是我尊敬的老师,也是多年的忘年交,他的话怎能不听呢?

        于是,我首先带着好奇的眼光打量《*的人生》这一文本,随后进入细读状态。此作的确与众不同,尽管语言不算新鲜活泼,故事情节也不怎么抓人。但是,其中的主人公——警察*这一人物形象倒是被建构得栩栩如生。*这个警察虽然言行出位,敢于拿老警察开涮,“又敢在他(*的领导)面前嬉皮笑脸、要烟抽、讨酒喝、讲俏皮话”,很多人理所当然不喜欢他,可是,他精通书法,又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尤其是他那善良、热情、正直等美好品质在功利世俗的当下显得熠熠生辉。更为难得的是*身上所彰显的悲悯情怀与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中的“为民”意识相似乃尔。

        如今,受西方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加之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道德告急,人心不古,像*这样率性而活,保持自然本色的人少之又少。此小说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聊斋先生笔下的婴宁这一人物。婴宁的特点是爱笑,*也像她一样,“很会讲笑话”,共性之处是不通人情,不谙世事。她与*的个性极为类似,即皆是未经过世俗污染自然天性的自由流淌。不同之处是婴宁走过了由“无时不笑”到“矢不复笑”,再到“笑须有时”这一过程,寓意着婴宁的自然天性从有到无地逐渐失却,而*笔下的*却自始至终地揣着一颗童心,难得,难得!

        小说结尾写道:“(*)他对王洁说:能以自己的方式做自己喜欢的事,本身就是一种奖励。”此句是对*警察情结的高度升华,也是对其所具有的童心的深情讴歌。

        《*的人生》是一篇地地道道的公安题材小说,处处彰显着警察这一职业特征。*在刑警队办过案,做过内勤;还在派出所待过,在预审股干过。多年的公安工作并没有改变*的童心,他的纯朴本性并没有被社会所污染,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向社会礼法投降,着实不简单!明朝的*曰:“夫童心者,真心也。”小孩子天生就爱讲真话,如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中的小孩就有敢于道出真相的“赤子之心”,但是,*所说的“童心”与小孩的天真、可爱、烂漫不同,它是指成年人理性地知道说真话会付出什么代价,但他依然坚持说。由此可见,*就具有一颗真“童心”也!如有人说*是“名人咧,都快超过*了!”“*眨眨眼睛说:‘*?你怎么不说*呢?’”“*是刑警队的队长(*的顶头上司),*是当时的县委书记。这话传到队长耳朵里就变了味……”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一对警察夫妻的爱与坚守
  • 下一篇:高速上风雪夜归人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