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形势下基层公安机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思考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公安机关处在联系群众的最前沿,如何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如何走出新形势下“专群结合”的新路子、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基层公安机关如何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谈几点认识。
一、公安机关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
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离开了群众路线,公安工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基层公安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一)坚持群众路线是公安机关履行政治责任的根本之要。公安机关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公安机关担负的职责决定其人民的属性,按照人民的意志从事执法活动,执法范围的社会性、广泛性决定了与人民群众的密切性,坚持对法律负责和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人民警察法》第三条规定:人民警察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维护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多年来实践证明,公安机关要充分履行职责,必须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在推动民主法制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公安机关只有坚持从群众来,集中群众的智慧,依靠群众的力量,接受群众的监督,关心群众的疾苦,服务群众的所需,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的积极性,才能更加有效地完成肩负的神圣使命。
(二)坚持群众路线是夯实基层公安工作根基的客观之需。人民群众是公安机关做好各项公安工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长期的工作实践证明,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缓解了公安机关的工作量,增强了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核心力量。在当前治安形势复杂多变、公安工作日益繁重的情况下,仅靠公安一家单打独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牢固树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理念,依靠人民、发动群众。基层公安机关只有坚持群众路线,着力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推进警务工作社会化,才能盘活社会民力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实现警务工作由公安“孤军奋战”向社会各界“齐抓共管”转变,让公安事业获得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三)坚持群众路线是推进平安创建工作的务实之策。党的十八大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对深化平安建设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孟建柱同志在深化平安中国建设会议上要求政法部门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当前,随着影响社会政治和治安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日益增多,社会治安要素更加复杂,违法犯罪的动态化、智能化、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增强,要落实平安创建的目标,公安机关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主动适应治安维稳形势新变化,牢牢把握人民群众新期待,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重、以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专群结合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公安机关才能将平安创建工作落实在人民群众之中、融入社会发展之中。
(四)坚持群众路线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题中之义。对于公安机关而言,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促进公安机关的内外和谐,其中首要就是构建与人民群众的和谐警民关系。广大基层民警的每一件工作、每一个言行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基层民警如不能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密切警民关系,整个社会的和谐局面就难以形成。基层公安机关只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引导民警增强宗旨意识、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提升服务能力,才能取得群众认可、支持和帮助,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坚持群众路线是保证公安队伍健康发展的必要之举。在新形势下,公安队伍面对着多种社会思潮、不正之风的冲击,极少数意志不坚定的民警经不住诱惑,因违法违纪被历史所淘汰,这就给公安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加强民警政治思想工作,以保证队伍的纯洁性。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公安机关、公安民警、公安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才能保证公安队伍健康发展,永葆公安民警政治本色。
二、对基层公安机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几点建议
群众路线不是一句空口号。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基层公安机关必须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牢固树立为民爱民意识,优质服务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构建友好、和谐的警民关系,使群众路线真正成为公安机关的立警之本、力量之源。
(一)强化民本之念,切实把群众路线根植于心。公安机关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求基层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必须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放在首位,在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上要有质的转变。
一是切实转变群众观念。大力加强民警宗旨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理念,不断增强基层公安机关和民警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
二是切实转变从警理念。教育引导民警克服特权思想,切实弄清楚“为谁执法、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进一步端正思想、摆正位置,真正实现以“管人者自居”到“服务为人民”心态的转变,把公安机关建设成为一支人民满意的服务型队伍。
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摒除“四风”问题,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众最最关心的小事做起,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坚持领导带头抓,上级带下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总体战略部署,突出重点,合理兼顾,切实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闹心”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
(二)练好为民之功,切实把群众路线付诸于行。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核心是要提升民警群众工作的能力素质。
一是练好群众工作的“外功”。深入推进“全警大练兵”活动,加大民警警务技能训练力度,保持强健的体格和实战技能,练就“追得上、打得赢”的硬功夫,打牢做好群众工作的素质基础。大力加强民警业务培训,使民警掌握过硬公安业务和信息技术应用本领,提升为群众执法和服务的能力水平。
二是练好群众工作的“内功”。把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作为民警的日常工作的一项基本功来抓,围绕“三懂四会”(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要求,着重开展以群众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搜集技巧、人际交往技巧、语言表达能力、风俗礼仪等方面知识的素质培训,使民警掌握群众工作的方法、技巧。
三是练好群众工作的“真功”。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源自于基层社会生活的实践。实践是一个大课堂,群众是这个课堂上最高明的老师。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必须让民警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到一线去锻炼,去增长才干。在实践中了解群众疾苦,掌握群众心理,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学会与群众打交道、交朋友,从群众中汲取营养,在与群众的沟通和交往中提高能力。如*县公安局开展全警“大走访”活动,从局领导到一般民警,人人有“责任田”,人人有“联系户”,民警通过走访联系,熟悉了群众,拉近了距离。
(三)完善工作机制,努力搭建群众路线新平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应着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制度保障。
一是完善群众工作考核机制。一方面,在考核方式上完善群众测评制度,增加群众评价的权重,真正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考核民警工作业绩的主要依据。如*县公安局通过开展“民调评警”,把评判公安工作成效的“表决器”交到群众的手中,倒逼民警沉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另一方面,在干部提拔使用上,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度,关注群众口碑,真正使那些素质高、能力强、群众公认的民警得到重用。
二是完善群众工作联动机制。一方面,公安机关要积极与相关部门建立常态性联动机制,加强单位部门间的沟通联系,众人拾柴,形成群众工作“一盘棋”格局,争取真正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基层公安机关要积极建立与群众沟通联系机制,采取“大走访”、“警民恳谈”、“警营开放”、“报告工作”等多种形式,并依托社区警务室实现警务前移,让民警走近群众拉家常、交朋友,主动接受评议和监督,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化解矛盾纠纷,促进警民和谐。同时,加强公安正面宣传和舆情导控,通过网络、报刊、电视、广播传统媒体和公安官方微博、公安QQ、移动短信平台等新型工具,及时宣传公安机关打击整治、维护社会治安、推进队伍建设、服务人民群众所做的工作和涌现的先进事迹、先进个人,适时发布各类治安信息、重大案件侦办情况、便民利民新举措,提升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认知度,增强人民群众对民警的信任、了解与合作。
三是完善群众意愿表达和群众监督机制。借助“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建立和完善公安机关常年接访、定期约访、重点走访和领导下访的长效工作机制,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途径,及时化解疏导群众矛盾。同时,要不断完善群众监督机制,推行警务公开,推行阳光警务,通过公开设置意见箱、举报电话、网络问政、聘请特约监督员等来强化群众监督。
(四)恪尽安民之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基层公安机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围绕“为了群众”进行,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
一是筑牢民生理念,抓管理强服务,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坚持民意主导警务,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期待,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触角、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户籍、交通、消防、出入境等公安行政管理工作,努力做到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让人民群众感到管理更人性、服务更贴心、办事更便利。
二是立足公安主业,抓打击促防范,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新形势下,人民群众迫切需要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基层公安机关要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影响影响社会稳定和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着力整治“黄赌毒”等突出社会治安问题,努力提升公共安全感。要以深化平安创建为抓手,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将群防群治工程纳入“平安建设”内容,调动部门、单位和群众参与平安建设,不断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夯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
三是深化执法监督,抓规范严执法,切实维护群众权益。严格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着力强化执法监督,集中解决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徇私枉法、滥用自由裁量权等问题,切实规范基层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执法行为,坚决杜绝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生。
(五)接受群众监督,大力加快公安队伍建设步伐。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需要一支人民群众信赖的公安队伍。基层公安机关应以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从严治警抓队伍,努力塑造人民警察良好形象。
一是在依法从严治警上下功夫。要敢于揭丑亮疤,不护短,对民警中的违法违纪问题,严格执行纪律,严肃查处,坚决消除队伍中的腐败现象,坚决清除队伍中的害群之马。
二是在树立民警良好形象上下功夫。通过查摆剖析、开门评警、解剖群众信访案件等形式查找公安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人民群众最期盼、最迫切、最急需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努力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建树人民警察良好形象。
三是在提升执法公信力上下功夫。大力转变执法观念,切实树立执法为民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努力让人民群众从每一起案件、每一项执法活动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让公平正义以群众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