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交通安全法制教育课
随着夏津县道路通车里程、机动车数量和驾驶人总数的急剧上升,加强对广大道路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法规知识教育,提高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越来越呈现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成为减少交通违章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手段。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今天,上好交通安全法制教育课,对于确保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民生、促进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十一将近,我县学校、企业等部门都将迎来几天的休息假日,为保障辖区广大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国庆节日,提高人们主动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夏津大队提前部署规划,将在固定时间内深入辖区各所学校、社区、企业、乡镇广场等处上堂交通安全法制教育课,切实来增强*县人民群众的文明交通意识。
交通安全法制教育课也就是交通安全讲座,是一种通俗的、有效的、与人民群众面对面的交通安全教育形式,越来越广泛的用于对学生、机关干部、企业员工、广大驾驶员、城镇和乡村居民等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教育中。一堂生动、形象、质量高的交通安全法制教育课,对于提高听众的交通安全法制观念、文明参与交通的意识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公安交警如何上好交通安全法制教育课,增强课堂教育效果,是一个亟需思考和创新的问题。
一、当前大队民警在上交通安全法制教育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群众方面:根据以往大队民警在对我县群众上交通安全课的时候的表现,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群众间,主要表现为:
1、部分群众满不在乎,对“上课”不重视。这些群众对交通安全法制教育课抱着满不在乎、事不关己的态度,认为依法行车、文明走路是别人的事,于己无关。上课时,磨磨蹭蹭到场听课,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有的干脆就“旷课”出逃,大摇大摆的上路违法,安全法治观念极差。他们认为“上课”是多此一举,没什么意义和用处,不重视上课。
2、部分群众观念落后,对“上课”太紧张。在我县农村乡镇中,有的群众的“官僚主义”思想太过盛行,“怕官”现象仍然存在,一看到穿警服的就害怕,认为是“官”惹不起,就老老实实的听课,可是因为太过紧张的缘故,教育效果就变差了,“人在听课,心在颤抖,听了也没听进去”,“吓傻”现象还是存在的。
(二)民警方面:虽然大队的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民警的执法水平和艺术也提高了,但是在上交通安全教育课的时候,个别问题还是存在的,主要表现为:
1、准备工作不足,上课方式不当。由于大队警力不足和当前各种交通安全保卫任务和专项集中整治工作的繁多等多种原因,大队民警在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做的并不足,备课工作上欠佳、授课方式上欠佳、时间把握上欠佳等等,一系列的欠佳使得上课效果大打折扣,群众不是听不懂,就是没兴趣听,“创新思维”亟待应用。
2、以管人者自居,上课连续性差。虽然大队一再的要求要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要倡导“人民交警为人民”理念,但是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民警以“管人者”自居,如此很容易引发一些群众的害怕心理,或反感心理,不利于上课工作的开展。同时,大队以往“上课”工作的不持续性、“偷工减料”,今天下雨这个企业没法上课,明天这个企业就不上课了,对上级谎报军情,使“上课”效果极为不佳。
二、上好交通安全法制教育课的建议措施
要实现“上课”效果的最大化,达到预期的目的,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法制观念,就要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提出应对策略,强化措施落实,从而才能把课上好,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常识送到每个人的心窝,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在此,笔者简要的谈几点上好交通安全法制教育课的措施和建议。
1、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最佳化“备课”。鉴于以往大队上课前准备工作不足这一缺点,今后在“上课”活动前,授课人员要充分的做好备课工作,才能保证授课时思路敏捷,应付自如。首先,要确定好讲课的课题,确立主题,考虑面对的听众是哪一类人,重点要讲哪方面的交通安全知识,可以通过提前深入该群体了解一下该群体的基本交通情况,存在哪些安全隐患等,针对性的提出措施建议。其次,要认真准备收集材料,充实课堂内容。这些材料主要包括交通事故数据、交通法律法规、安全常识、事故案例等,可以通过阅读交警部门编写的交通安全读本、驾驶员考试教材、交通安全杂志等书籍报刊挖掘题材,也可以通过大队事故科的交通事故数据资料及典型案例取得素材,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查询取得相关资料,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根据主题对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拟写讲话稿或者讲话提纲,确定先讲哪些,后讲哪些,全面列好程序,做到有条不紊。
2、启动灵活创新机制,最佳化“上课”。鉴于我县人民群众对上交通安全课没有兴趣、听不懂的特点,我们公安交警要彻底摆脱那种“填鸭式”的灌输交通安全法规知识的做法,对于普通群众像《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条文式教育是不可取的,听众们不爱听、也没兴趣听。所以,大队要求民警上课时一定要灵活上课形式,创新教育机制。首先,授课民警要注重与听课者的互动交流,讲究轻松活泼的授课方式,不要一味的在讲台上念条文,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幽默、发人深省的语言震撼人心,可以借由一起交通事故或一个交通标志说起开场白,也可以借由一些现代科技设备或者知识互动竞猜等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一下子调动起听众们的情绪,提高上课质量。其次,要提高授课语言艺术,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用语。授课民警在上课期间要针对不同的听课对象,根据他们的知识层次、年龄结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等特点,灵活语言风格,创新授课方式。例如在对小学生的授课中,一定要使语言贴近学生的心理,用普通话讲课,可多用一些童性化的语言或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在对普通的农民工及企业员工授课时,讲课要力求通俗易懂,内容要多以骑摩托车、电动车和走路安全常识为主,同时穿插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此外,在遇到课堂秩序不好,少数人心不在焉、敷衍了事时,授课民警要切记不要冲动,要有耐心的进行引导,不要急于求成,要心平气和,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3、科学规划合理授课,最佳化“下课”。这里的“下课”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指每一次授课民警成功的上完交通安全法制教育课;另一个就是指我们的交通安全法制教育课“下课”了,也就是说通过我们的科学部署和合理规划授课,根据日常工作安排科学部署规划授课的时间和间隔时段,抓好上课的间隔性和连续化,提高教育效果,听众们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文明参与交通活动的主动性增强了,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大大提高了,违法违章少了,交通事故没了,那么“交通安全法制教育课”也该“下课”了。所以,授课民警要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多与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合作,通过科学部署规划,严密工作程序,编排活动流程,打好持久战,不因“雨天”“雾天”而耽误行动,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才能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才能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做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