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私家车”的公共交通安全管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型汽车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庭,私家车的拥有量迅猛增长。“私家车”及驾驶人员的急增,给车主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增大了交通流量,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顺势增加,已经成为当前造成城市交通拥堵和引发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私家车”交通事故频发,也逐渐成为当前交通秩序管理和事故预防工作的重点。现结合工作实际,就“私家车”交通事故多发原因进行简浅分析,对如何预防和遏制“私家车”交通事故多发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私家车”交通安全事故成因
(一)私家车数量剧增。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进入家庭顺理成章,再加上国家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汽车生产厂家降低车辆价格,多种因素导致了私家车井喷式增长。用辩证的法则推断分析,车辆的增多势必会引发交通事故的增长,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很多“私家车”驾驶员守法意识较淡薄,对一些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经常明知故犯。如行车过程中超速行驶、随意变道、随意停车、酒后驾车、疲劳驾车甚至无证驾车等交通违法行为,有的在驾车过程中打电话、抽烟、与同车人员说笑等,分散了驾驶人注意力,这些违法行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三)经验不足,技术欠佳。一是驾车技术不过硬。在当前浓厚的“学车热”社会氛围下,个别驾校受经济利益驱动,迎合学员的心理,培训时偷工减料,缩短课时,这样培养出来的驾驶员,驾车技术很难有保障。另外,不少私家车主托关系、走门子,不参加培训,花钱买驾驶证,这类驾驶员的驾车技术可想而知。二是新手上路,没有安全行车经验。私家车驾驶人多为新手,驾车时间少,驾驶技术生疏,没有安全行车经验,遇到路况不熟、人多车挤等紧急情况就心里紧张,处置不当,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三是只会开车,不会保养。对专业保养维护知识知之甚少,片面地认为车辆“检修”仅是擦擦车身、检检车容、敲敲车胎、踩踩刹车等事项,对车辆不定期进行制动、转向、灯光系统保养等,积小毛病成大隐患,从而酿成交通事故,追悔莫及。
(四)警力不足,管理分散,客观造成对“私家车”监管不力。由于“私家车”驾驶人分散性大,不便统一组织管理。“私家车”多为7坐以下的轿车。在日常执法过程中,交警对“私家车”的日常检查也较少,特别是“私家车”在正常行驶当中显见性违法行为较少,更容易使这些车辆违法行为蒙混过关,得不到应有的查纠。
(五)管理脱节,教育不足。随着驾驶证管理制度的改革,在驾驶证有效期的6年里,如果一个计分周期驾驶员未超过12分,交警部门很难组织他们开展日常安全学习,只能在纠正驾驶人交通违法时对其实施一定的处罚和临时性的安全教育,造成管理脱节。虽然按照“五进”宣传的要求,社区、农村分别建立了驾驶员管理台账,设置驾驶员安全学习室,但是“私家车”驾驶员主动按时参加学习的非常少,时间、内容、效果很难保证。
二、预防和减少“私家车”交通安全事故的建议
(一)坚持考核标准,严把入门关口。交警部门要充分认清把好驾驶员培训考试质量关对预防交通事故的重大作用,严格驾驶员理论和实际驾驶操作技能考试,进一步加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第一道防线。将驾驶员培训作为一项机制常抓不懈,抓好日常管理,把好驾驶员考试关,提高驾驶员质量。同时,交警部门在抓驾驶人考证工作中,要抓好发证关,并按照“谁受理、谁审核、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操作,建立台帐、考试员签字,做好发证管理,杜绝不考试就发驾驶证、买卖驾驶证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强化部门配合,形成管理合力。“私家车”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是新形势下的一个社会问题,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单靠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一家单打独斗难以解决,这需要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预防和遏制交通事故的目的。政府部门应当从全局出发,协调各部门各司其职,立足本职,尽其职能,在职责范围内,落实交通事故防范措施,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只有政府重视、部门合力、齐抓共管,才能真正做好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才能解决私家车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的难题。
(三)强化路面管控,严查交通违法。一是要加强民警的思想教育,切实认识到做好私家车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意识,立足本职,扎实工作,真正把加强“私家车”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二是日常工作中强化对“私家车”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做好教育工作,使其充分认识到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对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要依法行政,从严处理,该罚款的罚款,该拘留的拘留,决不姑息迁就。三是提高非现场执法水平,充分发挥电子警察等科技设施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比例,加强对道路的实时管控,提高管理效能,减少事故隐患,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
(四)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要针对私家车驾驶员工作繁忙、人员分散等特点,摒弃原来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内容等教育方式,利用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介的宣传优势,通过专家讨论、案件跟踪报道等形式,用鲜活的事例、身边的案例,提高广大驾驶人对酒后驾驶、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危害性的认识,摒弃开英雄车、斗气车、违法车的陋习,形成全社会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抵制交通违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与此同时,交警部门还可以在交通安全检查站点摆放交通安全宣传展板、张贴挂图,并在重点公路沿线悬挂、喷刷交通安全宣传横幅、标语,营造专项行动氛围,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私家车”车主的安全意识,在私家车主心中敲响事故的警钟。
总之,“私家车”交通安全管理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要各职能部门发挥作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遏制私家车交通事故、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的工作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