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群众的贴心人(二)
无论是在*区西城的山坡上还是大街小巷,人们都能看到一个皮肤黝黑的青年,穿着一身警服,骑着一辆摩托车,拿着一个本子和一支笔抄抄写写,操着一口带有*口音的四川话和社区群众交谈。他就是*区公安分局西城派出所*寺社区民警*,他把社区的每一寸土地都装进了脑袋,把社区的每位居民都装进了心里。
一路向西终圆梦据了解,今年**岁的*出生在*省*市的一个小乡村。小时候,家里较贫穷,他上学的费用全靠爷爷和亲戚资助。为了圆警察梦,虽然高考成绩超过了郑州工程学院的录取线,但他毅然报考了*省警察学院。*调侃地说,也许是命运使然,他与“西”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他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警察学院,但是历尽千辛万苦“一路向西”才圆了警察梦。他出生的村庄名叫*村;****年*市公开招警考试,他获得全市第一名。****年,他从*老家西行来到*,被分到西外派出所;随后又被调到西城派出所;西城派出所位于达城大西街;他负责的社区名叫西圣寺社区。 拜师学说四川话初来*,*高高兴兴地去管辖的社区开展工作时,却遭遇了从未碰到过的困难,因为社区群众说的都是语速很快的四川话,甚至是难懂的方言,他说的普通话也带有浓浓*腔,群众也很难听得懂。于是,他决定拜师学说四川话,向所里的老民警学说四川话,学群众语言及方言。西城派出所有个“魏周文调解室”,那里来的群众多,遇到的各种情况也较多,*就天天去调解室,听群众反映问题,听老民警给群众作思想工作。天天听,天天练。终于,*能和群众顺利沟通了,虽然还带着一点*腔,但是说的却是四川话。 社区动态知情人为掌握社情民意,*立足本职工作,深入走访。“一张警民联系卡,一个笔记本,一支笔”是*走访随身携带的“行头”。工作期间,他对***多名社区群众进行了走访评议,共收集各类意见和建议**条。针对群众反映的黑沟路治安复杂、华商大院摩托车经常被盗等情况,他主动联系社区干部及小区业主委员会,争取资金安装技防设施,并加强巡逻力度使该路段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同时,他利用安装的监控抓获了长期偷盗摩托车油的偷油贼,受到该路段***多户居民的好评。 化解矛盾有心人*始终坚持“勤走、勤问、勤收集、勤记、勤思、勤协调解决”的“六勤”工作法,针对辖区群众因征地拆迁、经济纠纷、合同纠纷等引发的各类治安案件,坚持柔性执法。****年**月*日,达川区管村镇的中年妇女唐某因在原达县人民医院医治无效死亡,唐的家人认为医院应负有责任,而院方认为不应对其死亡负责,于是唐的家人便邀约三十余名亲属朋友披麻带孝到医院闹事,致使医院无法正常工作。为了调解纠纷,*深入走访调查了解,召集当事人协同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和居委会,先后五次进行艰难调解,最终于**月**日双方终于达成一致协议。避免了一起群体性闹事事件发生。 社区群众贴心人*利用深入社区入户调查的机会,访民忧、解民困。今年*月,*在入户调查中得知,劳释人员徐某去年**月在赵某处借款****元,因家庭拮据,赵某多次上门要债后,徐某不知去向,赵某又急又闹,情绪很不稳定。为化解赵某的“心病”,*多次奔赴达川区某乡,走访徐某的老家及原工作单位,四处查找徐某下落,找到徐某后,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劝解。当赵某看到原先“避而不见”的徐某“主动上门还债”时,禁不住向民警连连道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