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悼念毛泽东主席的日子里
今年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屈指算来,他老人家离开我们已经37个年头了,回忆起毛主席逝世的那些日子,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全国各族人民怀着沉痛心情自发悼念的悲壮而感人场景,仍然历历在目,永远难以忘怀。
我们这一代出生在建国前后的人,都是从小唱着《东方红》,读着《毛泽东著作》,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中长大的,对共产党、毛主席有着深厚的感情,“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这两句歌词虽然有些夸张,却是对当时人们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因此,我从参军、入党之日起,就立下了永远做党和毛主席的忠诚战士,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
1976年,我时年24岁,在石家庄驻军某部任政工干事。这一年,是党和国家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和毛泽东主席3位党和国家开国重要领导人相继逝世,还经历了“7•28”唐山发生大地震,“10•6”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等重大事件,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这一年,我和战士们最怕听的就是哀乐,只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播放哀乐,必定有党和国家领导人逝世的不幸消息,可是最不敢听的噩耗还是传来了。
9月9日下午,我正在连队检查工作,突然接到营部通知,4点组织部队收听重要广播。那个年月,经常有中央精神和毛主席最高指示要用这种形式传达。我和大家内心都在猜测会有什么大事发生呢?
时间到了,大家屏住呼吸,静静等待伶听广播。这时,大喇叭突然响起了沉痛的哀乐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以低沉的声音播发讣告,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导师毛泽东主席于当天凌晨0时10分在北京逝世!全连的人都被惊呆了,顿时,个个泪如泉涌,悲痛欲绝。尽管早闻毛主席病重,好长时间没有露面,没想到走得这么突然,我顿觉天塌地陷,内心被强烈地震撼了!听完广播,大家仍然泣不成声,有的还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喃喃自语:“毛主席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有的说:“如果能让毛主席活过来,自己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随后,我们接到上级命令,立即进入紧急战备状态,所有官兵必须在岗在位,不准擅自外出;停止一切文化娱乐活动;探亲休假人员立刻归队;做好一切战斗准备,在营区严阵待命。我们营里的干部除值班的外,全部下连了解掌握部队的思想动态,督导连队干部按要求做好各项战备工作。
在毛主席治丧期间,神州大地到处笼罩在沉痛的氛围中,从国家机关到基层各单位,从工厂到农村,从部队到学校,小到街道、村庄,甚至是家庭,都设置了毛主席的灵堂或灵位。在商店里卖得最多的是毛主席画像,最紧俏的商品是黑纱、白纸、白布和做花圈的彩纸等。在部队也是如此,我们从营部到连队,除了站岗值班的之外,其余人员一边待命,一边编花圈,扎白花,制黑纱,布置灵堂,参加悼念活动。由于大家心情极度悲痛,相互之间很少说话,当时提及最多的话是“继承毛主席的遗志,化悲痛为力量,把毛主席未竟的事业进行到底”。
9月18日,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全国各大城市也都设立了分会场,同时转播天安门广场追悼大会的实况,河北省会在省展览馆广场设置了毛主席追悼大会分会场,我们部队奉命排着队步行20多里到分会场参加追悼大会。穿过大街小巷,路经广场的所有公交线路汽车都停止了营运,各界群众打着红旗,抬着花圈,臂缠黑纱、胸戴白花,默默地列队涌向会场指定位置。
在省展览馆楼前搭起了主席台,上面悬挂着“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的巨幅标语,毛主席的巨幅画像,镶嵌上了宽宽的黑边,悬挂在大楼顶端的五星红旗,降半着,低垂着……,数十万人站立在广场上鸦雀无声,秩序井然。老天也像人们一样悲痛,下起了漓漓小雨。当追悼大会开始的那一时刻,随着撕人心肺的哀乐,中华大地就像停止了转动,凄厉的汽笛响彻云霄,国人同时向毛主席默哀,悲痛被推到了极点。一个来小时的追悼大会,人们不管身体状况如何都在坚持伶听,有的昏倒了又倔犟地站起来,执意送毛主席最后一程。
37个春秋,弹指一挥间。尽管这么多年过去了,毛主席的光辉形象仍然时常浮现在我们眼前,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永远在指引我们前进,毛主席开创的革命事业得以继承和发展,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使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党正带领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毛主席他老人家可以安息了。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