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学校门口周边接送学生时段发生交通拥堵的成因及对策
随着*县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参与道路交通的工具和方式与日俱增,面对巨大的交通压力和有限的道路通行能力,继路口发生经常堵车外,我县多数学校比如第二实验小学、西关小学、希望小学的门口,在每天三次家长接送学生和人员上下学时段,短时间内聚集大量车流、人流,经常发生扎堆现象,从而导致学校门口发生拥堵,甚至延及附近路口的交通迟缓。在我县,学校门口及其周边的交通管理一直就是一个难点问题,也是我们交警部门和学校都较为头疼和棘手的地方。当然,作为交通管理部门我们也在一直积极探索、寻求和制定了有关疏堵保畅的一些措施方案,力求给学校、家长和师生创造一个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下面,笔者在此结合日常交通管理工作实际,通过分析典型学校门口发生交通拥堵的原因、特点及规律,提出疏堵保畅的一些粗略对策和建议。
一、造成*县第二实验小学门口及周边交通拥堵的原因和特点。 1、道路条件有限。以新建第二实验小学为分析对象,其地理位置处于经济开发区,按说道路宽阔的经济开发区不该发生交通拥挤,但由于此学校坐落于十字路口拐角处,即十字路口东北角,学校坐北朝南,开南大门,出南门是一条往东不通只能往西走的绿荫小路,学校西邻阳光大道,学生放学后出南门往西走不到300米即到十字路口,很多接送学生的家长把车辆停靠在绿荫小路、十字路口处,这些地方还有流动摊贩,学校西邻的阳光大道亦是客运车、货运车常常通行之路,道路条件有限,导致此处车辆、人流十分拥挤。 2、短时间集中出入。由于学校学生数量比较多,在校学生达数千人,在集中放学的短短十几分钟内,大部分家长在接到自己的小孩后,私家车、电动车、自行车几乎同时“发动”,车辆和车辆之间各不相让,导致双向车道马上就堵了起来。 3、安全意识淡薄。首先,是大部分学生交通安全意识不强,文明交通意识淡薄,存在在马路上追赶、奔跑、打闹等现象,极易造成事故,给来往车辆埋下了安全隐患。其次,是一些驾驶员开车甚至驾驶农用车和货车经学校门前周边路段,视交通标志牌如摆设,随意违反禁令行驶、闯禁区行驶、占道行驶、随意调头、逆向行驶等,极易引发交通事故。最后,学校周围的小商小贩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抓住学生上下学时段,在学校门口附近的慢车道或人行道乱摆乱卖,并且屡禁不止,给我们的路面交通带来了混乱。 二、缓解、疏导和预防学校门口周边发生拥堵的对策和建议。 1、学校要重视教育管理。交警部门要积极联合辖区学校定期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文明交通安全意识。学校还可以围绕交通安全、自我安全防范等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学生争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并结合“小手牵大手”活动,有效提高学生接送家长的交通文明安全意识。同时,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缓解门前拥堵问题,比如采取错时放学,分地段设置多个学生接送点,开辟多个出口让学生进出学校,安排教师在学校门口周边维持通行秩序等等。 2、交警要重视道路管理。一是要合理设置交通标志,针对学生多、道路通行条件相对薄弱的实际问题,可在学校两端设立禁止停车、禁止调头的交通标志,在校门口漆画人行横道线,方便学生过马路以及提醒过往车辆减速慢性,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实施高峰时段单向通行管控措施;二是要合理设置高峰站点,在较堵中小学门前增设高峰岗点,安排交警实施站点执勤,加强对学校门前交通秩序的疏导和管理,对高峰时段进入学校周边道路的车辆实施分流,依法严查交通违法行为,强化对学校周边道路的巡查管控。 3、社会化综合治理。一是要成立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工作小组,集教育、城管和公安部门整治力量为一体,形成社会化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对学校周边违章停车和占道经营等行为定期开展专项治理,有效净化学校周边交通秩序。二是要合理增设停车设施,建议在校门口漆画禁止停车区域标线,禁止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把校门口区域留出来,方便接送孩子通行。三是要扩大校车使用覆盖率,有条件的学校要尽量使用校车,将学生接送点分散,减轻校门口交通压力。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