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政工思想 >> 思想政治 >> 浏览公安
  •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青年民警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二)

    时间:2015年02月13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近年来,基层一线民警队伍中青年民警比例逐年提高,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青年民警是公安事业的生力军,是实现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保障,保护好、激励好、发挥好青年民警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青年民警的职业认同感,必须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针对青年民警心理特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青年民警队伍思想政治工作。

        一、基层所队青年民警的心理特点及存在不足

        青年民警在自身成长过程中,由于受到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环境、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富裕宽松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自我独立性和选择性强,求知欲和竞争意识强烈,兴趣爱好广泛等特点。青年民警充满智慧、朝气和活力,多数青年民警在工作上认真负责、积极肯干,富有创造性、开拓性,乐于奉献。但是,面对日趋严峻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严格规范的执法环境,加之个别基层所队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方法不科学,使部分青年民警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

        (一)心理准备与工作环境不适应。青年民警基本上都是在富裕宽松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个性张扬,更加注重个人成长发展的空间,期待组织为其提供成长阶梯,对职业成就感的追求远胜于职业取得的收入,缺少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在步入基层一线后,由于工作环境与成长环境的巨大反差,导致部分青年民警心理准备不足,难以适应繁杂艰巨的工作任务,导致出现焦躁、厌倦、疲乏、失眠等心理问题。

        (二)心理调适与工作任务不适应。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多,基层所队面临的任务越来越重,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很大程度上会给民警带来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青年民警由于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和外界的心理疏导,很容易因心理压力过大,出现厌战、惧战的消极情绪,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

        (三)心理素质与工作要求不适应。公安工作的特殊性,使基层所队青年民警处于长期的高风险、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状态。持续紧张的精神状态,严格的纪律约束,与形形色色违法犯罪打交道的不良心理刺激等,都会对民警的心理健康造成损害。如果不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锻炼,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现实中,一些青年民警面对社会剧烈变革、工作思路的调整、工作方式的变化、工作岗位的变动,产生心理上的波动,心生困惑,表现为思想僵化、性格固执,意志薄弱,敏感多疑,是非观念淡薄,如果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就有可能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二、基层所队青年民警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工作原因。基层所队工作的特殊性,致使加班加点成为家常便饭,除了接处警、巡逻防范、查处案件纠纷,基层民警还要承担安全检查、法制宣传、服务群众等诸多功能,总有做不完的事,整天疲于奔命。基层所队民警平均每天工作在11-15小时之间,平均三周休息一天,作息无规律,节假日休息不能保障,成年累月两点一线,紧迫感、压力感、焦虑感像挥不去的乌云,压在青年民警疲惫的心头。

        (二)社会原因。社会思想、价值趋向多元化对青年民警的价值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旦把握不好,就会使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走向庸俗化,组织纪律淡化,一切向钱看,把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转变为对金钱的追求。一些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方式就会乘虚而入,有些意志薄弱者经不起诱惑,容易产生模仿甚至蜕变现象。

        (三)自身原因。青年民警一般来说工作时间不长,阅历较浅,经验不足,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缺乏应变能力。对于在工作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一些青年民警在思想上转不过弯子,行为上偏激,一遇到苦、累、差、难、棘手事,就无所适从、刻意回避。

        (四)管理原因。少数基层所队领导作风不够民主,不尊重青年民警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对青年民警合理化意见建议不采纳,不支持,管理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习惯于灌输式、命令式的管理,自身表率作用不够,缺少与青年民警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感召力。

        三、加强和改进基层所队青年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途径

        (一)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不仅是教育管理的手段,更是教育管理的目的。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必须从青年民警心理特点以及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要求出发,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提高效率和实现青年民警的不断发展为目标,切实加强和改进基层所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要充分尊重青年民警的主体性,关注青年民警的内心信仰和理想,尽力去关心了解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对青年民警产生的思想困惑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纠正他们不正确的情绪体验,在遇到困难和障碍时,给予关怀和支持,帮助他们化疑解难,使他们处于一种良性的人文氛围,增强队伍的归依感和职业认同感,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他们完成正确信仰的树立。

        (二)坚持机制创新,更加注重心理疏导。基层所队要坚持以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为依托,适时组织开展青年民警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在青年民警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帮助,提高他们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疏导化解郁闷焦虑等不良情绪、舒缓工作家庭压力,使青年民警掌握正确应激的技巧、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提高积极性。要在青年民警大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基层所队要以构建和谐警营、建设学习型公安队伍、开展警营文体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辅导班、学习培训班、兴趣小组等多种有效形式,支持和鼓励青年民警加强交流,培养树立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丰富知识,加强修养,充实人生,平衡心态。

        (三)坚持科学管理,更加注重从优待警。基层所队领导者要把培养锻造青年民警合格的政治素质、科学的思想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素质作为检验自身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来抓,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青年民警。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民主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激励青年民警,培养青年民警吃苦、坚强、谦和、宽容、达观品质,努力营造心气、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氛围。在管理角色上,实现由单纯管理者向管理者与参与者相结合的转变。在管理理念上,实现由灌输式向解难式的转变。在落实“四级谈心制度”上,要善于同民警交朋友、做知己,尊重他们的人格、兴趣、爱好,尊重他们的建议和创造精神,把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做到青年民警的心坎上,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科学用警,改进勤务模式,合理安排民警的工作和休息时间,采取轮休、换休、调休、补休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减轻民警的负担和压力。要坚持公平、公正的用人导向,切实为民警营造公平公正的成长环境、和谐舒心的人文环境和幸福快乐的生活环境。要最大限度解决青年民警的政治待遇,在党员发展、晋职晋级指标上向基层倾斜;要大张旗鼓地开展选树身边典型活动,激励青年民警扎根基层,建功立业。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对如何抓好消防部队支队级机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 下一篇:公安队伍思想现状及工作对策思考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