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消防部队后勤保障如何服务综合应急救援任务
公安消防部队是一支与火灾作斗争的特殊部队,时时刻刻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特别是新修订的《消防法》实施后,消防部队将承担社会应急救援任务。随着形势的发展,消防部队处理各种应急突发事件的频率相应增高,任务日益繁重。要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除了有精湛的战略战术外,能否做到保障有力也极为重要。因此,如何提高部队在应急救援中的后勤保障能力,值得我们思考。
一、消防部队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后勤保障特点 在社会应急救援过程中,要求各级负责后勤保障的领导,必须明确部队的任务和上级首长的意图,根据应急救援任务的特点及部队的需要和当时情况,适时组织后勤或战勤保障人员不间断地搞好后勤保障。在现代条件下,社会应急救援工作的后勤保障具有下列特点。 *、应急救援后勤保障的复杂性。社会应急救援的后勤保障不同于正常的后勤保障。部队在正常的训练状态下,后勤保障任务是有一定规律的,而社会应急救援后勤保障则不然,因部队处置社会应急救援任务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使后勤保障任务不可能正常实施,且往往具有复杂化和难以预见的特点。各类交通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等事故灾难,地震、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以及恐怖袭击等的发生,在时间和地点上是很难预见的,一旦突发事件出现,部队要快速出击,如果车辆拉不出,器材保障不力,后续保障供不上,就可能延误战机,或影响部队成功处置应急救援任务。 *、应急救援后勤保障的多变性。应急救援任务具有突发性,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情况会出现多种变化,它要求部队在处置过程中,根据事件的发展变化,迅速果断调整作战方案,后勤保障必须适时地适应部队保障部队行动。后勤保障部门要在部队改变作战部署的同时,迅速改变保障方案,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情况,组织指挥后勤力量及时做好车辆物资等后勤保障。它要求后勤保障领导具有果断快速的决策能力,确保后勤保障正确、及时、有效。 *、应急救援后勤保障的前沿性。所谓前沿性,是指后勤保障必须靠前参与,只有靠前了解掌握情况,才能及时保障第一线作战部队的需要。后勤人员不应只呆在机关,必要时应深入一线,了解和掌握后勤保障情况。在处置中等以上规模的突发事件中,部队行动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其艰巨性、复杂性和相对长期性,后勤保障要有充分的准备。只有后勤人员深入应急救援第一线,才能及时掌握保障动态,了解应急救援部队执行任务的实际的需要,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二、当前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后勤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 *、保障能力与应急作战能力不相匹配。应急救援后勤保障装备的发展滞于应急救援军事装备的发展;应急后勤设施建设不配套、不完善。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在应急保障过程中,由于经济、人为因素影响,各类应急保障物资不可能长期储存,但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地筹措难度非常大。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我们各级后勤的足够重视,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认真研究解决,势必要影响部队战斗力。 *、应急救援后勤保障预案针对性不强。由于受经济水平和人才的队伍的限制,各级对消防部队职能拓展后承担的全部应急救援任务缺乏深入的研究,这就导致,特别是各类应急救援任务的后勤保障预案缺乏预见性、针对性,不能及时解决应急保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遇到耗时长、参战人员多的较复杂救援,往往暴露出很多问题。平时,应急后勤保障训练也普遍较少,训练层次也低,缺乏针对性。 *、应急救援后勤保障社会化程度不高。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灾害事故的突然发生所带来的危害将不断加大,由于各种火灾或灾害事故波及面大、被困人员多,调集到场的单位多、人员多、装备多,需要处置的时间长,对后勤保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社会资源和力量的依赖性提高。但是,目前后勤保障社会化程度不高,主要依靠部队内部保障;同时,与地方各有关部门联动联勤机制尚未完善。 *、应急救援后勤保障信息化建设滞后。目前,消防部队后勤工作信息化建设水平发展较快,但勤务保障的信息化进展相对滞后,车辆、器材装备和救援物资的各项数据库、信息资料不能及时更新,战勤保障物资的筹措、有关后勤保障社会化等方面工作信息化程度不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提高社会应急救援后勤保障能力的对策 *、加强应急救援后勤保障体系建设。应急救援后勤保障工作应实行集中统一指挥,在应急救援总指挥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以后勤部门领导为总负责的后勤保障行动小组,下设运输装备组,被装给养组,医疗救护组及对外联络组,完善后勤保障体系建设。后勤保障人员应及时向指挥员报告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使作战决策建立在后勤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后勤部署必须与部队作战任务相适应,保障作战任务的实现。后勤机关不能满足于部队平时的后勤保障,要大力加强战时应急救援后勤指挥能力的锻炼。虽然突发事件来的突然,错综复杂,每一个突发事件的成因和态势又各不相同,但不管怎样,突发事件总有它自身的规律。各级后勤部门要根据本部队作战预案,适时组织训练,必要时还可以组织专门人员进行课题研究。 *、提前制定各类应急救援任务预案。处置应急救援任务的后勤保障必须及时有力,否则就会影响部队完成任务。做好这一点,关键是平时要有周密计划,要根据应急救援任务的一般规律,制定出各种预案和周密的保障计划。要着眼于应急救援工作的特点,制定出完整、周密、细致的预案。计划要周密,预案要有实战性,关键就是对应急救援过程中的各种情况要有科学的想定,想定的情况设想应是复杂而多变的,即多想几种情况,多制定几种计划方案,以灵活多变的保障方案,应付多变的情况。预测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事故的类型规模和部队可能出动的兵力,分析本级后勤的保障能力,并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进行后勤决策,扬长避短地制定后勤保障预案和计划。预案的情况设想要切合实际,预案要同司令部应急救援预案配套,要与上级后勤保障方案对口、吻保障方案一致。各级领导要切实提高对后勤保障工作的合。有关标准、制度、措施、供应渠道等,必须与上级后勤重要性的认识,制定抢险救援计划时,应广泛征求后勤保障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吸纳后勤保障人员参与大规模的救援演练,同时要注重后勤物资供给专项预演,真正体现平时和战时“保障有力”的总要求。 *、加强保障装备和战勤保障体系建设。平时部队战备物资要始终保持齐备充足,随时能够调得出、供得上;要配足配齐各类储备库的物资,保证应急救援物资供应不中断。有些需要数日甚至更长时间,指战员体力消耗大,饮水饮食十分重要。后勤工作人员要主动与地方政府联系,调用就近食堂帮助解决好参战人员的饮食问题和临时住宿点或搭建帐篷或因地制宜采取其他可行方案解决,以保障参战官兵及协同作战力量不致风餐露宿,并优先保障一线战斗员的供给,确保部队战斗力不因保障不到位而降低。因救援情况瞬息万变,参战人员易发生伤亡事故,后勤人员应申请调动城市急救中心等力量,到现场救护。在实战中要走出重战斗装备轻保障装备的误区,克服保障的随意性。要从应急救援要求出发,制定科学的保障程序,规范保障内容,确保火场后勤保障时间及时、物资充裕。从战略战术配套的角度考虑,要加快研制先进的多功能加油车、移动维修车、通信指挥车等保障装备的步伐,配备饮食保障车。面对出现的新问题,广大保障人员也要结合实际,自主创新保障装备,从而实现消防部队保障能力的新跨越。 *、及时总结经验,坚持适时灵活应变。一要及时总结经验。适应社会应急救援新的职能的需要,就要探索新的保障方式。首先要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灾害事故的特点,科学地测算保障物资需求量。如果救援时间延长,保障物资的消耗将会更大。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做好物资储备。其次要加强保障人员的组织训练,明确任务,强化素质,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救援保障的指挥能力和应变能力。最后,要认真搞好保障总结,及时修改预案,尽可能设想更多的保障困难,提出更好的保障办法,把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创新结合起来,逐步提高后勤部门“前方需要什么及时给什么”的保障能力。二要注意灵活多变。在应急救援中,后勤保障工作要具备灵活应变能力,一成不变、墨守成规就可能使应急救援部队受到不必要的损害。后勤负责人要充分了解应急救援动态,预见事件的发展趋势,随时做好应变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指挥灵活,符合实际。 总之,加强应急救援后勤保障工作,必须立足现有装备,努力提高综合保障能力。各级后勤部门要坚持后勤装备与作战装备建设协调发展,重点保障应急后勤装备齐全配套,使之尽快形成保障力、战斗力。要管好用好现有装备,使其随时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要强化应急保障训练,着力提高队伍素质。要突出抓好以快速集结、前送、抢修、救护等主要内容的应急训练。提高保障效能,保证遇有情况拉得出、开得动、供得上、救得下、修得好。要加强与社会的联动,积极主动加强与当地各有关部门、各有关方面的联系,推动建立由政府统一领导,驻军、武警、民兵、医疗急救、交通运输、建设等部门,以及市政工程、水、电、气等公共事业单位共同组成的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建立联动机制,以利战时的快速反应,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当前,各级消防部队应抓紧发展后勤装备、完善保障基础建设、强化应急保障训练,全面提高应急保障能力,保证部队执行新的社会应急救援任务的需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