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文化建设对提升队伍软实力重要作用的思考(二)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并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些都为文化建设注入了动力,指明了方向。人民警察职业纪律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用鲜明的旗帜导向、坚定的政治立场、服从或服务于社会主义管理创新,这不仅是形势任务所迫,更是全面加强和推进公安队伍建设所需,也是摆在各级公安机关推动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公安文化建设的内涵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开放性文化,它承认并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优秀文明成果,对于提升公安文化内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条件下,公安文化以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传承,激励着公安民警在各自的岗位上,履行新使命、迎接新挑战、创造新业绩。
(一)鲜明的“旗帜性”彰显与时俱进。旗帜是方向,旗帜更是一种形象。人类文明一次次升华、一次次飞跃的历史已经证明,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引擎。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国家刑事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其行为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就要求公安民警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牢固树立“忠诚”这一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做到赤胆忠心为事业,鞠躬尽瘁为人民。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和人员特定性,公安文化对警察队伍乃至整个公安工作的影响,较之其他行业文化表现得更集中、更典型、更具体、更深刻。这就要求公安文化建设必须用鲜明的旗帜来指引,以“党在心中、国在心中、民在心中、法在心中、正义在心中”的精神,激励公安民警努力提升党性觉悟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找准人生的坐标,把握正确的方向,永葆人民警察的政治本色,确保在任何时候都做到政治上不迷航、作风上不萎靡、行动上不走样。
(二)外在的“感召性”汇聚社会能量。丰富多彩的公安文化是拼搏奋进公安队伍的警魂。虽然它有时是无形的,作用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可替代的。目前,形式多样的公安文化产品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它以文化产业独特的风貌向社会展示出旺盛的感召力。一件优秀的公安文化作品,来源于生活但更高于生活,它能够让人们在寓教于乐和耳濡目染中产生巨大的能量。公安文化就像一支智能传感器,所辐射出的能量远远不亚于侦破几个案件,抓获几个违法犯罪分子。它能让更多关注公安工作的人群有共同的话题,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启迪着人们的心智,拓展着人们的思维空间,为提升社会管理创新汇聚能量。
(三)内在的“塑造性”凝聚警心士气。优秀文化历来有凝聚人心、激励斗志的伟大力量。而现代警察是一个高风险、高职位、高压力的职业,具有“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特点,艰苦、紧张、困难、危险成为警察职业的代名词。在这个群体当中,警察也有属于个人的情感体验、喜怒哀乐,同样需要人文关怀和精神慰籍,这些都与公安文化内在的“塑造性”息息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说,丰富的公安文化生活,就要从民警日常小事入手,从细微处做起,深入一线搞好人物和事件的采访,面对面听取他们的心声,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岁月的印痕,用鲜活的文化作品来映衬出默默奉献和无私坚守的崇高情怀,让公安文化作品成为宣传时代先锋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这个窗口让更多的群体来关心和关注他们,让公安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得到广大公安民警的广泛赞扬和传承。
(四)独特的“创新性”引领时代潮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一种文化能否成为先进的文化,引领时代风尚之先,根本在于它有没有正确和鲜明的价值导向和独特的创新性。只有以创新性的战略眼光来审视公安文化在引领时代潮流的重大意义,才能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目前,多元化的思想文化对公安民警的思想影响日益明显,公安文化引领朝代潮流的任务更加艰巨。面对这些挑战,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坚持高扬文化主旋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本,以培育警察核心价值观为魂,充分运用公安工作的特点,主动创新公安文化的发展脉搏,拓宽公安文化创作工作者的灵感,经常下到基层一线生活,在接地气过程当中汲取和体验创作的源头活水,多出精品力作,真正实现公安文化与时代创新发展的同频共振。
二、公安文化对提升队伍软实力的作用
提升队伍的软实力,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阶段推动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提升队伍软实力不是笼统、孤立、空洞的,它要求多种要素都要处于一种相互协调之中。在这诸多的要素中,公安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对提升公安队伍软实力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育先导信念,筑牢文化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提升公安队伍的软实力,必须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来武装头脑,用先进的文化凝魂聚气、固本强基。近年来,聊城市公安局突出“政治立警、文明塑警、文化育警”这条工作主线,围绕创建“学习警营、人文警营、快乐警营”工作目标,注重在文化理念上盘活根基,在拓展文化阵地建设上聚智发力,在构建和谐警营新内涵上倾注真情,推动了公安文化的健康和谐发展。在“文化理念”塑造上,局党委认为“文化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需求,同样也是一种提升警营软实力的内在战斗力”。因此,把“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作为公安文化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先进的警局永远是学校、优秀的民警始终是学生”、“做儒警不做愚警”等工作理念纳入到打造富有特色的公安文化的大环境下来思考和衡量,将公安文化工作与公安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让公安“软文化与硬实力”在实践工作中融合互补,增加了公安文化理念的深度和厚度。
(二)锻造思想灵魂,培育战斗精神。用先进的文化占领民警的思想高地,是用先进的文化培育战斗精神,激励民警完成好维护社会稳定重任的内在动力。聊城市公安局以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的“我身边的公安英雄”和“我身边的爱民模范”评选活动为契机,培育公安民警自觉学英雄、争当英雄的人生追求。走进办公大楼,一幅幅水墨画彰显气势磅礴,一篇篇毛笔字刚劲有力,一张张摄影作品引人入胜。它记录的不仅是警营文化发展的印痕,而且见证了公安文化建设从量到质的飞跃。形式多样、健康向上、富有特色的公安文化,激发了民警的职业荣誉感、集体归属感和工作责任感,打造出了一支“逢一必争、逢冠必夺、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精兵团队。2005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先后涌现出了为保人质安全壮烈牺牲的一级英模陈春龙;第二届全国“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王峰、二级英模白贵华;首届“感动山东十佳人物”陈金良等一批在全国、全省有重大影响的先进典型。实践证明,这些发生在民警身边的典型,催生了公安队伍向前发展的动力剂。
(三)赋予时代内涵,提升品位效能。提升队伍软实力需要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良好的人文环境来营造。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和冲击,要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打好主动仗,坚决抵制社会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构筑高雅清新的思想文化长城,确保民警思想道德纯洁、品行操守端正、生活情趣健康。要努力做到吸纳文化精品、滋润民警心灵,整合文化资源,拓展文化空间,为民警开垦精神绿地。为提升品味效能,聊城市公安局相继开办了《警方报告》电视栏目、《山东商报•聊城公安周刊》、“平安聊城”微博、《聊城民生服务在线》、《水城公安》和《水城警摄》栏目,定期组织刊发书画力作和影视文化作品,丰富了民警八小时以外的文化生活,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和学习的园地。通过多种文化艺术实践,使广大公安民警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升了文化品味效能。
三、提升队伍软实力对公安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文化积淀着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锐意创新,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推进文化创新发展的历史责任。这对于公安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公安文化要有凝聚力和亲和力。公安文化在保持特色的同时,要与社会在精神上、价值上有共融性和一致性。作为凝聚警心的黏和剂,我们所倡导的公安文化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要被广大的民警所认同,所制定的公安文化制度能被广大的民警来遵循。公安文化还必须有亲和力,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要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逐步拓展文化空间。聊城市公安局坚持把有文化特长的民警集中纳入公安文化人才库,定期组织他们到省市文化艺术团体进行学习创作,这种“你搭台我唱戏”的做法,有效提升了公安文化的创作灵感,结出累累硕果。民警谭庆珍作词作曲的歌曲《老百姓最亲》被全国公安文联《警察沙龙》刊用。民警王宝宏自幼酷爱书法,多次在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等部门联合举办的书法大赛中获奖。开发区公安分局副局长李汉卿的长篇武侠小说《江湖封侯》荣获“2008全球华文武侠小说大赛”冠军,这些作品使聊城公安文化的凝聚力和亲和力进一步增强。
(二)公安文化要突出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核心。打造富有时代特色的公安文化,要以民警的心理需要为突破口,政治建警、素质强警、文化育警必须同步。尤其是文化建警,对公安队伍长远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要找准打造警营文化的有效载体,通过建立警官俱乐部、图书馆、阅览室等设施,组织开展演讲、摄影、美术、书法等多层次、多样化的文艺活动,广泛宣传警察队伍中的优秀典型,营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增强民警对组织的信任感、归属感。对于从事公安文化的民警,要政治上关心爱护,工作上支持,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实干”的良好氛围。近年来,聊城市公安局共有66个基层单位,因公安文化工作突出被上级通报表彰,268名民警被评为全市“公安文化工作先进个人”。
(三)公安文化要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构建和谐警营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打造特色的公安文化也要坚持科学发展。为保证公安文化发展的时代感和先进性,必须坚持文化产品的高品味,文化创作的高水平,文化质量的高飞跃。近年来,我们在公安文化发展上始终坚持“局党委总揽、政治部牵头、各单位联动”的公安文化建设机制。制定下发了《聊城市公安局关于加强警营文化建设的意见》、《聊城市公安局警营建设三年规划》、《聊城市公安局警营文化考核验收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了公安文化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偱。在聊城市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闭幕式上,聊城市公安局被授予“聊城市第一届全民健身突出贡献奖”和“优秀组织奖”,民警自编自演的“交通指挥操”,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和群众的交口称赞和一致好评。最近,聊城市公安局以独特的警营文化优势,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这也为公安文化在新起点发展道路上奠定了坚实的路基。
四、促进队伍软实力提升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实践证明,凡是公安文化建设搞得好的单位,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要处理好“硬件与软件”、“教育与娱乐”、“继承与创新”三者的关系。打造富有时代特色的公安文化,才能在实践中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一)正确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做到步调一致。公安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既有软件建设,也有硬件建设。在硬件建设上要突出“活”字。近年来,在文化阵地谋篇布局上,始终坚持把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把传统文化、战斗文化、廉政文化、娱乐文化、地域文化融入到整体建设当中,赋予特定的时代内涵和文化元素。*年,我们率先在全省成立了聊城市公安文化联合会;*年,成立了聊城市警察协会;*年,我们又投资*多万元高标准、高规格筹建了公安博物馆、警察文化沙龙、警体馆等文体活动中心,使硬件建设全面得到提升。在软件建设上把握一个“纲”字,在抓好硬件的同时,制定的各项文化制度规定,条条体现文化元素,处处突出文化主体,时时营造文化氛围。这种相得益彰的硬件与软件搭配,使得公安文化与民警的欣赏脉搏达成一致。
(二)正确处理好教育与娱乐的关系,做到寓教于乐。教育性和娱乐性是文化活动功能的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教育性,公安文化建设就会失去灵魂和方向。没有娱乐性,教育也会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必须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寓教于乐。近年来,聊城市公安局坚持每年都组织开展警营体育比赛、书法美术摄影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使文化作品在潜移默化中愉悦了民警的身心,培养和历练了民警投入火热警营各项建设的无穷动力。
(三)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做到土洋结合。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历史继承性,没有继承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没有继承,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辩证地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公安文化才能既保持优良传统、又体现时代特色。我们坚持经常与驻聊城高校、电视台、京剧院、大型企业等单位举行各种形式的联欢活动,从中借鉴和吸收他们的先进文化传媒方法和手段,以此来丰富公安文化的“内在美”。为提高创新能力,我们坚持以土味滋润洋味,在努力弘扬“老传统”,继承“新思想”的有机结合上,整理出版了《警察荣誉》、《闻警出击》等文化作品书籍,编辑制作了富有战斗精神的《水城卫士》集邮册。特色的公安文化成为走向社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精神品牌,让人民群众通过丰富的文化作品,真切地感受到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质朴文化哲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