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你的工作
“做学生,看学习成绩,走上社会,看工作能力。”这是警校一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彼时我文化和警体蛮不错,还当着个不大不小的班干部,于是老师青眼相待,时不时分派一些任务难为我。我是不太喜欢份外活儿的,尤其是中途接手的事情。处理好了,理所应当。处理不好,惹人笑话。所以有时宁愿袖手旁观,自己落个清静。这种中庸状态一直持续了挺长时间,直到参加工作。
公安工作改变了我那小家子气的思路。这工作新鲜、变化,谁都不会知道下一分钟辖区会发生什么。份外的事情处理不好,协调能力不行,警民关系紧张、信息不够灵敏,很可能影响到份内工作的效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得象八爪章鱼一样,每个爪子都握住件像样的兵器。 外市一好友提了派出所所长,到省警校参加自考论文答辩时匆匆见了一面。讲到派出所那一地鸡毛的琐碎事儿,这个年轻清瘦的女子思路清晰口齿伶俐。我们打趣儿她就没遇到过难缠的人?她微微一笑“我凭什么要怕?论业务,咱法律条文比他熟,照章办事没差错;论人脉,这辖区多少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厂学校治安状况咱都清楚。咱比男同志还多几分细心……”她的自信,源自她能力的不断提升。可那些五更起三更眠一接电话就把孩子扔给爱人匆匆赶去单位的辛苦有谁知晓?她为创建网上警务室,大半夜搜集文字和图片的耐心谁又能做到? 工作是一个人的脸面。再华丽的衣衫精致的妆容,如果配上灰头土脸或油头粉面,也会令人倒足胃口。既然劳动能使类人猿进化成人,工作也应该有“苦其心智,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的功效。不喜欢无所事事牢骚满腹还自以为怀才不遇的人。怀才不遇的故事只能去翻史书,在开放的大环境下没必要抱着鸡肋不放,你所谓的鸡肋可能是别人梦寐以求的鸡腿堡。真正的怀才就象怀胎,时间久了总会被发现。 工作会占去人生的大部分时光,如果无法从中得到持久的满足,实在很悲哀。窃以为,解决方案有三:乐之,好之,知之。首先要扶植起快乐的内心,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角色扮演”,一个经常保持微笑的人,心境和运气都不会差到那里去。也许手头的工作令你焦头烂额,无妨你先对着镜子告诉自己一定能行。潜意识分辨不出问题的正确性,它会只会给问题搜索答案。就像在谷歌里键入“烦恼”,所有的烦恼都会铺天盖地而来;相反,键入“快乐”,很多不经意的快乐也会悄然而至。 好之,讲的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工作的原动力。干一行,爱一行。工作的兴趣和感情一样,是一点一滴战胜自己、激发潜能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事实上,能成就我们的不是安逸的生活,而是不断披荆斩棘中学会的方法。 知之,是知识层面的东西,没有知识,技能就是一纸空谈。很多时候我们工作吃力,不是因为没时间、没兴趣,而是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庖丁解牛》的故事很明白,熟能生巧。眼高手低叫苦连天的人,也许就是少了扎实的基本功,才会造成工作压力的恶性循环。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只有度过寂寞、繁琐、困惑的阶段,才能豁然开朗。有句话说得很好,前面80%的努力只能换来20%的成绩,而另外80%的成绩是在最后20%的努力中取得的。努力总会有回报,方向对了,需要的只是耐心等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