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交警管理 >> 安全天地 >> 浏览公安
  • 浅谈超载违法行为的原因、危害性及治理对策

    时间:2015年03月09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县经济发展保持较快平稳增长,县乡面貌焕然一新,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各项工作稳步前进。但随着我县道路建设工作的突飞猛进,通行条件的逐步优化,加上辖区过往车辆的增多,随之而来的超载问题,正在影响着人们的安居乐业,成为一大“顽症”,已引起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政府和县公安局曾多次批示安排部署整治超载工作,各职能部门也做了大量努力,但是,大队在近段时间开展的专项治理交通违法行为集中行动中,发现这种问题还是大量存在的。无论是在国道、省道、还是乡镇通道路上,甚至是在城区道路上,超载违法行为普遍存在,屡禁不止。如何治理超载违法行为,减少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为人民群众打造一个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是大队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存在超载违法行为的原因

        (一)运输市场竞争激烈,社会经济利益驱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经济的较快增长,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我国运输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于是一些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起早贪黑,多拉快跑,严重超载。当查处这类交通违法行为时,路面执勤民警经常会听到驾驶员说如果不超载,除去燃油、过路费、驾驶员工资,几乎无利可图,他们超载也是不得已的。但是严重超载,却大大增加了安全隐患,不利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利益的驱动,是超载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二)车主安全意识较差,追求暴利不择手段。据了解,一些交通运输从业人员交通意识较差,法制观念淡薄,交通安全常识比较缺乏,因此各种超载行驶、“病车”行使、报废车运输、无证驾驶、酒后开车、转弯不减速等违章行为屡见不鲜。有的车主安全意识较差,为了追求暴利不择手段,通过“大吨小标”获得经济利益,通过私自在车厢上面加装挡板,在车厢下面增加钢板,多拉快跑,能装多少就装多少获得经济利益,根本不顾交通安全,存在巨大事故隐患。

        (三)路面管控存在漏洞,宣传教育不够落实。超载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不同于一般的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虽然现行法律对超载的处罚做了具体规定,但是实际中还是存在处罚数额偏低、货物超载难以计量、对处罚后的处置工作不够详尽、欠科学等问题,路面查处工作无章可循,无法落实到实处,导致超载查处难上加难。此外,由于缺乏宣传教育活动,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对超载危害的潜在性和严重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对超载或严重超载行为习以为常,导致超载屡次出现。

        二、超载违法行为的危害

        (一)对车的危害。一是超载违法行为会加大机件的磨损程度,加速零部件的老化,缩短车辆的使用寿;二是超载违法行为会加速车体变型,降低安全设备功能;三是超载违法行为会使制动系统失效,造成转向操纵困难,增加制动距离,安全隐患系数增大。

        (二)对路的危害。一是超载违法行为会造成路面网裂、变形、松散和坑槽等病状,使道路使用寿命大大缩减;二是超载违法行为会导致部分桥梁损坏,建成没几年的坚硬桥梁,因屡禁不止的超载车辆严重损坏。

        (三)对交通的危害。超载车辆由于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车辆的制动和操作等安全性能迅速下降,车速降低,轮胎变形、制动距离延长、刹车失灵等极易造成交通拥挤和堵塞,使道路的通行能力下降,影响道路交通的安全与畅通,引发交通事故,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

        三、超载违法行为的治理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超载违法行为严重的影响了我县的整体工作,制约了我县的经济发展,折扣了道路交通的品味。各级政府、交警大队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超载的危害性和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要对治理道路超载制定出详细的工作方案,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拿出具体治理措施,定期召开动员会,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分工责任,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治理的工作格局,切实把治理超载违法行为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二)强化部门联动,进行综合治理。治理超载违法行为工作难度大,仅仅依靠公安交警部门孤军作战,无疑难以奏效。因此,大队要紧紧依靠政府的领导,强化职能部门联动,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联手行动进行综合治理。大队要主动牵头交通、建设、城管、安监、环保等成员,在重点路口设立卡点,调集专人专车组成治理小组,24小时固定检查和巡逻防控结合进行执勤,减少执法空缺,严查超载违法行为。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民警素质。治理超载违法行为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执法水平的高低关系到警民关系的和谐和超载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要不断地加强对民警的教育、管理和培训,促使其养成廉洁奉公的守法意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法律素质。路面执勤民警要把在治理反超载方面获取的经验及时反映给上级领导,促使其制定切实可行的治超办法,要坚持文明执法、热情服务原则,灵活机动,在现行法律基础上既要兼顾广大营运机动车主的利益,又要确保道路交通安全,避免与人民群众摩擦,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四)强化督查考察,健全管理机制。治理超载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明确专人,实行不定期督促检查工作。要牢固树立“严管重罚”指导思想,着力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要强化对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督促其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各职能部门对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切实负责,抓好落实;对需要本单位参与的工作,要主动配合,搞好协作;对共管的工作,要加强协商,通力合作,切实使全县道路超载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五)开展宣传教育,促进文明出行。超载是一种典型的违法行为,各级政府、交管部门、有车单位要大力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舆论宣传活动,教育广大司机车主自觉合法经营,为治理超载运输创造良好舆论氛围。交警部门作为主力军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舆论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扩大宣传对象,让广大的交通参与人都懂法、守法。要深入开展“五进”活动,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如发放宣传资料、摆放展板、播放影视教育片、张贴超载的警示标语等方式,向大家宣传讲解超载的危害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促进文明交通行为的养成。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关于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 下一篇:浅谈当前农村摩托车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