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管理执法人性化的思考
今年以来,*县交警大队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倡导执法人性化的新警风,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拥护。然而,有些民警对此缺乏认识和自觉性。下面就执法人性化问题谈点个人粗浅看法。
一、执法人性化体现了时代的进步方向 (一)执法人性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同志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对于我们交警来说,就是要建设和谐交通,要求我们体现以人为本、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精神,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给交通参与者和人民群众送去人文关怀。 (二)执法人性化是人民群众的期盼。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活动的深入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期盼尊重人权,尊重人格,对文明执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监督机制的建设和完善,群众对执法的监督力度和灵敏度在加大。从一把手“大接访”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民警的执法质量问题,尤其是对群众的态度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要认清这一新形势、新潮流,自觉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为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执法人性化是塑造交警新形象的好途径。 交管是一个窗口单位,与人民群众接触最多,直接代表党和国家的形象和威信。以往,群众看惯了我们执法处罚的严厉面孔,把我们当成对立面,望而生畏,形成了隔阂。推行执法人性化,为交通参与者和人民群众送上热情关怀和诚信友爱,使他们受到教育和感化,逐渐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树立交警的新形象维护党和政府的威信。 二、当前执法活动不符合人性化要求的具体表现和主要成因 一是重处罚轻教育。部分民警在路面执法中把执法和处罚等同起来。鉴于当前执法人性化之风刚吹起又未有硬性规定,不想做教育疏导工作;交通法规中的警告条款很少使用,大多是一罚了之,只顾治标轻治本。处罚过后违章照旧的现象很普遍。在群众中产生交警重财轻情的看法。二是执法水平不高,部分民警对有关法律法规不熟悉,执法程序不到位,法律文书存在漏写、错写现象,纠正查处违法行为不规范。三是对交通执法行为实施人缺乏关爱关怀,有时还存在“四难”现象,执法时持高居临下之势,态度简单粗暴,说话语言不文明,引起群众抵触、反感。四是执法不严格、不规范,有随意性现象,办人情案、关系案,倾斜了法律的天秤,引起公众不满。五是把严格执法与执法人性化对立起来,走两个极端,时左时右,或者态度简单粗暴,不近人情;或者心慈手软,以情代法。表现出一种执法不公的现象。 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执法观念陈旧,大局意识、宗旨意识薄弱,弄不清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未能正确理解处理严格执法和教育疏导的关系。 三、提高执法人性化水平的几点做法 如何解决以上存在问题,提高执法人性化的水平?本人认为应从如下五个方面去努力。 (一)转变执法观念,树立大局意识,夯实执法人性化的思想根基。多年来,我们的民警在路面执法时任务观念重,只想到对单位负责,为完成指标、任务而执法。只有转变这种传统观念,跳出小集体的圈子,树立大局观念,才能从党和国家的利益去考虑问题。从当前来说就是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谐社会的高度去提高执法人性化的自觉性,使自己的执法水平与时代发展同步。 (二)增强宗旨观念。执法人性化的自觉性高不高,实质是民警对群众感情深不深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加强学习和教育,强化宗旨观念,每一个民警都要清楚“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以党和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在执法中注入浓浓的人情味,以严格、文明的执法保护和实现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近期推出的十八项便民、利民措施,通过为民排忧解难来体现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密切警民关系,树立交警的新形象。 (三)强化依法行政观念。民警要增强法制观念,克服执法的随意性,不办人情案、关系案,做到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一视同仁,体现公平、正义的原则,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同时,要努力学习,熟练地运用法律法规来规范执法行为。 (四)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道德修养,提高心里素质。民警在执法活动中,听到群众过激言论头脑要冷,不要与群众争吵顶撞,耐心教育以理服人。在处理事故受到肇事者、当事人一些指责时,也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虚听取群众意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更多给他们人文关怀,让我们的队伍彰显出和谐社会人性化的一面。(五)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严厉处罚与执法人性化、教育疏导的关系,做到处罚和教育并举,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今年*月,本县三隆镇农民施某的儿子驾驶摩托车在省道S***线上行驶,因超速和制动不灵,追尾与一辆大货车发生碰撞事故,造成车损坏,施某儿子受重伤。*交警及时赶到现场调查取证,写出事故认定书,施某对认定不服,漫骂交警刁难农民。事后,施某曾先后几次到交警大队、县公安局、县政府上访,责怪交警执法不公。在“大接访”活动中,*县交警大队长李家官、副教导员宁芝发和事故中队民警热情接待他,招乎请坐,递上热茶,对他家的不幸深表同情,待施某冷静后,重新拿出现场照片和相关证件分析,逐段逐句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条文,详细说明认定依据,说得施某口服心服,自愿在认定书上签字,并主动与交警一一握手谢别。事实说明,执法人性化是一付“清凉剂”,只要教育疏导工作到位,就会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