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交警如何让交通违法行为人心服口服
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最根本目标是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障道路安全畅通。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广大交警的辛勤工作,也需要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大力配合。****年**月*日,公安部*部长在部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上提出,交通管理工作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最大限度地让交通违法行为人口服心服"。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在《****年全国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要点》再次强调要最大限度地让交通违法行为人口服心服。这是从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出的根本要求。要求我们广大民警从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高度出发,做到规范、文明、公正执法,最大限度地让交通违法行为人心服口服,让他们被处罚之后真正的感到惭愧、受到教育、得到提高,不再成为交通违法行为人的同时,还能变成交通法规的宣传者、文明交通的倡导者、和谐交通的维护者。
一、目前执勤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执法不规范、不文明。少数基层民警在执法过程中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时,忽略法律程序,不听取交通违法行为人的陈述和申辩,不及时告知违法行为人的权利,对驾驶员或群众的询问不耐心解释、态度蛮横、语言生硬,把严格执法与为民执法割裂开来。这种做法让交通违法行为人产生反感、抵触情绪,破坏了警民关系,极大的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 *.运用法律法规不熟练。近年来,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层出不穷,一些民警平时不注意学习积累,在处罚交通违法过程中,对一些条款使用不熟练,甚至按照习惯仍然使用已经被法律所废止的条例,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理不能让人民群众心服口服。 *.不能公正公平的处罚交通违法行为。个别交警处罚交通违法不公平,同样的交通违法行为,有的依法处罚了,有的就"开后门"了。面对这样的执法过程,交通违法行为人肯定不会心服口服。 *.执勤执法过程中不注意自身形象。交通民警是城市的窗口,人民群众在关心着道路安全畅通的同时,也在关注着执勤交警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但是一些民警却不注意执勤中的小节,如不按规定着装、警容不整、警车乱停乱放等,在群众中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最大限度地让交通违法行为人心服口服"对基层民警的要求 *.加强基层民警的思想教育。要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公安效能建设,教育民警转变执法理念,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服务,进一步转变执法服务的态度,规范执勤执法的用语,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能。在查纠交通违法行为过程中,要坚持依法办案,以理服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增加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事、解决问题,求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加强民警的岗位练兵。要结合"三基工程"和"大练兵"活动,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把《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作为学习教育重要内容,并结合岗位特点进一步细化,坚持岗位自学、岗位自练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针,把岗位练兵作为根本措施来抓。从佩戴统一的执勤防护用具、纠正交通违法先敬礼、使用规范用语、路面查车时科学合理的站位等一些常用的基本方面练起,并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逐步实现队伍教育经常化,把业务技能练熟练透,入脑入心,真正实现"三懂五会"的目标。 *、深入开展学习执法标兵活动,推动规范执勤执法工作。由于各级公安机关近年来持续不断的抓队伍建设,基层交警的执勤执法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各地也树立了不同级别的执法标兵。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勤奋踏实地工作,严格公正地执法,总结了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做到既能严格公正执法,又十分讲究管理方式方法,最大限度的使交通违法行为人心悦诚服、心服口服。通过开展向身边的标兵学习,发挥好其"标杆"的作用,不断推动规范执勤执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加强证据意识培育,提高科技设备运用效能。公安民警要牢固树立证据意识。广大交巡警在工作中充分运用录音笔、照相机、路面监控等科技设备,及时发现、收集和固定交通违法证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条也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技术监控记录资料对违法人处罚予以授权。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民警的培训力度,增强其证据意识的树立和科技设备的操作使用能力,确保民警能够及时、熟练运用,降低执法成本,提高执法效率,保证执法的公正、公平性,让交通违法行为人在铁的证据面前心服口服。 *、要深化舆论宣传,进一步改善警民关系。一是要采用各种形势多种方法,进一步深化"五进"交通安全宣传,在切实增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基础上,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改善警民关系创造有利条件。二是要利用各种途径特别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基层交警部门内部的正面典型、感人事迹,树立交警良好形象,突出交管工作的闪光点。三是要努力改善社会执法环境,最大限度的争取人民群众、社会各界对交管工作的理解、配合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