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安交警部门“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思考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群众路线”是毛泽东等第一代中共领导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到党的全部活动中而创立形成的,它的科学表述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的两个“一切”和既“来”又“去”说明“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必须时刻遵循的根本要求和工作方法。但是,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地方的党员和干部中,“群众路线”的要求、方法被淡忘了,而不知道“来、去”的实质内容是什么。正因为这样,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能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是公安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根本保证。为此,基层公安交警部门如何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下面,笔者结合所在县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近年来群众路线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基层交管部门当前应当如何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化党的群众路线的方法和途径提出几点粗浅看法。
当前全市公安交管部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情况 开展大走访,走进群众。为不断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全市交管部门严格按照上级公安机关工作部署,结合“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通过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人民群众,开展警营开放日、交通志愿者义务劝导等各项活动,不断完善警民关系工作机制,带领全市交通民警一起行动,通过“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使交警部门的形象在群众中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注重教育,提升知识。为进一步加强公安队伍理念教育,培育民警核心价值观。全市交管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警察职业精神专题教育活动、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为载体,联系时代特征、地方特色,教育全体民警牢固树立正确的人民警察职业意识,大力塑造和弘扬“忠诚可靠、无私奉献”的新时期人民警察精神,使全体民警在理论知识上得到明显提高。 了解群众,为民所谋。警务跟着警情走,群众关心的交通问题,始终是交警部门需要仔细研究、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为实现及时化解问题的目标,交管部门对人大、政协提案、群众来信来访等案件逐案进行深入细致的研判、分析,按照“领导分工,分块负责”工作要求,主动“走出去”,深入倾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热心群众对交通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于交通管理工作的提案以及群众的各类意见和建议,使交警部门各项工作成效真正体现在“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上。 强化宣传,提高意识。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对于牢固警民关系同样重要。近年来,全市交管部门积极开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 *全国交通安全日”、“法制宣传”等宣传活动,努力将文明交通意识渗透到全社会,同时,利用“五进”宣传平台,积极派出民警通过不断深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通过增设交通安全法制课程、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开通交通安全学习园地,增设移动MS短信发送平台、流动宣传车等,进一步丰富交通安全宣传的手段,有效提高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交通警察是公安机关的一个警种,虽属行政部门,代表国家形使管理权,管理是核心,但服务是宗旨,如果形象差了、能力弱了、执法偏了等等,都会影响服务的质量,影响群众对党的评价、信任、肯定和支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就偏离了主题。 意识不强影响路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的物欲与精神需求往往容易产生差距,付出与收获往往得不到平衡,致使部份民警摆不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有的特权思想严重,摆架子,抖威风;有的接处警不及时,办事拖拉,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现象,最终淡化了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感情。 执法不规影响公正。主要表现在民警在执法现场纠正违法行为时不使用法言法语、不出示警官证件、吊儿郎当、处罚文书填写不规范;执法过程中存在急躁情绪,不耐心倾听当事人陈述,不善于灵活应对复杂事态、说话方式简单粗暴,部份民警不能严格依法办事,执法随意性大,执法不公,办“人情案”、“金钱案”,严重影响法律的权威性和公安机关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公信力。 片面强调影响落实。有些单位和领导认为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主要是靠专业队伍,只要把民警素质和装备水平搞上去,公安工作就能做好,不注重抓群众工作。部分民警不善于、不会做群众工作,需要群众支持时,联系一下群众,解决问题之后,就与群众“失去联系”,这种态度必然使警民关系疏远,甚至脱离人民群众,忽视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 误解误会影响军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公安民警在执法、服务中难免出现小问题,出现小失误,但是,由于近几年涉警事件的频发使得广大群众片面地用“放大镜”去看待,加上部份网络媒体为求点击率而歪曲事实,致使群众误导事件真相;部分群众因极少数民警或协警出行违法违纪问题,就以偏概全,对整个公安队伍产生不满。民警在开展群众工作时受到了群众的不理解,久而久之便产生了抵触情绪,使得民警觉得辛苦工作得不到社会认可,积极性受挫,最终影响军心。 基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如何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联系群众,目的在于服务群众;查摆问题,关键在于解决问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推进作风建设,破除“四风”,练就实实在在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的思想,给群众带来真真正正的利益。 加强教育,服务群众。经常性开展宗旨使命教育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教育,引导广大民警进一步增强“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观念,理解把握坚持“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提高尊重群众,热爱群众,服务群众自觉性,从“被动服务态度”向“主动服务态度”转变,全面叫响“警民心连心,和谐一家亲”口号,热情接待来访群众,彻底改变“冷、硬、横、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的不良作风,努力实现服务受理“零推托”,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对象“零投诉”的服务目标。 走进基层,服务群众。由于农村地区地理位置、环境的特殊性,大部分农村老百姓文化教育受到限制,文化程度不同,素质参差不一,我们在与老百姓打交道时就要求我们民警既要懂方针、懂政策、懂法律、懂业务,还要熟知民风民情以及人情世故,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广泛的知识面;努力克服“焦躁、不耐烦、高高在上”等思想和意识,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心怀对群众真挚的感情,持之以恒用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见面、交谈、告别,要亲切自然,讲究文明礼貌;走访了解、调查摸排、情况核实等工作要选择群众方便之时,要尽量避开农忙、婚丧、重大变故之时,以免引起群众不快;树立“攻坚不畏难、解结不畏烦”的思想,一次不成,就两次,两次不成就三次、四次甚至更多次。一种方法不行,就换换其他方法。 规范执法,服务群众。交警是服务群众的公安窗口,规范执法更是提高公安队伍在群众形象的关键。我们应当从交通警察日常执法活动中最急需的方面入手,从规范着装、执法语言、执法态度等等,针对交警纠正违章等容易发生问题的执法活动、执法环节,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程序规定和标准规范,始终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理念,严肃执法纪律,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制,完善执法质量考评,狠抓内部的执法检查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与评判,严查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转变作风,服务群众。交通管理部门就必须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办实事、求实效上。在转变作风抓落实上下功夫,大兴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之风,强化执行力,对待上级工作部署做到令行禁止,保持工作力度不减、标准要求不降。在创新方法抓落实上下功夫,立足于交警实际,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创造性的贯彻落实上级部署,有针对性的开展攻坚,提高落实工作的效率。在细化责任抓落实上下功夫,明确工作措施,分解工作任务,保证每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在加强督导抓落实下功夫,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实、作风漂浮,特别是影响工作全局的,严格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在为民服务抓落实上下功夫,立足规范建设和标准,尽权力、尽全力简化办事程序,主动抓好上门服务、跟进服务、延时服务等具体措施,让群众真正看到作风转变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