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散怀抱”
《散怀抱》是最近看的一篇文章,很有意思。
“散怀抱”源于书法理论。汉代书法家蔡邕在《笔论》中谈到:“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也就是说,书法的书写一定要从心所欲,健笔纵横。如果心事重重,即使再好的笔,也写不出好字来。
做人也一样,风物长宜放眼量。“散怀抱”三字,仿佛红楼里《好了歌》的精简版。散即是气度,是雅量,是海纳百川。君不见,冲冠一怒拔刀相向误了多少人的前程,而耿耿于怀的大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几天前,单位刚破获了一起命案。案情很简单,两人一起喝酒,因发生口角其中一个拿砖头将另一个打死了。我不知道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会为自己一时的冲动付出代价。生活类似情况并不少,因为一点小事无法忍受,愤怒象魔鬼一样噬咬着理智,终于,为逞一时之快,伤害了自己和他人。
夏天来了,希望每个人都不要象天气那么焦躁不安。善待自己,更要善待他人。请,不要带着怨气戾气四处走动。如果工作遇到烦恼,请在回家推门的一刹那,换上一张笑脸;如果和家人绊了嘴,请不要在单位对你面前的群众粗声恶气;如果你的眼睛看到的只是冷漠,请问问自己是否做到了“散怀抱”,是否敞开了心灵的大门?
读过一则小故事:有个孩子爱发脾气,爸爸告诉他,每次想发脾气的时候,就在门上钉一颗钉子。时间一久,密密麻麻的钉子触目惊心,孩子慢慢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爸爸又告诉他,对那些被自己伤害过的人表示歉意,可以拔掉一颗钉子。终于有一天,孩子把钉子拔完了,却发现门上留下了许多钉眼。爸爸说:“事情做错了可以弥补,但伤害却会给人的心灵留下阴影。所以,我们要谨言慎行,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
“蝴蝶效应”这样讲: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同理,某个人的一颦一笑一喜一怒可能会导致极大的群体效应。如果,我们肯付出问候、信任、微笑和善举,那么今年的重庆,就不会发生陈传艳式的悲剧(陈传艳,一个打工妹,*年*月的一天病死在重庆一处出租房里,她的两个年幼的孩子在母亲尸体的臂弯里哭着喊饿达数天之久)。
“散怀抱”和其他理论一样,停留在字面上很容易,落实到行动上却有些困难。如果心灵足够强大,不再对外界筑起藩篱,多些自省,多些关爱,用宽广的胸襟面对复杂的社会,那么一朵玫瑰的馨香会在手与手之间传递,世界才会更美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