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警务管理 >> 治安警察 >> 浏览公安
  • 对社区警务工作制约因素的分析与思考

    时间:2015年04月16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年*月,*省*县公安局率先在全市探索实施“警民连心屋”新型警务战略。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实践与运行,社区警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一些难题。为此,笔者作为基层派出所的一员,结合本所工作实际,就加强社区警务工作提出一些肤浅的认识和思考,仅供参考。

        当前社区警务现状

        *派出所作为县城派出所,负责*街镇、*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部分)的治安管理工作,辖区地域面积**平方公里左右,常住户口登记为*****人,共有民警**人(含工编*人、专职服务县中心工作*人)。****年*月,*派出所按照县局部署,积极创新和打造“警民连心屋”社区警务模式,在县城共设置了六个“警民连心屋”,以“查处小案件、调解小纠纷、消除小隐患、帮扶小困难、提醒小防范”为工作重点开展社区警务工作,实现了对辖区的全覆盖和警务工作的前移、延伸。经过*年的努力,社区警务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在预防、控制、发现、打击犯罪方面及社会管理、服务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支撑了公安主业,维护社区一方治安,赢得了党委政府、人民群众的肯定和好评。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社区警务工作开展的因素,急需认真加以思考,有力解决。

        当前困扰县城社区警务工作的主要因素

        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县城社区警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社区警力严重不足。由于受警力所限,*县公安局*派出所仅有社区民警*人,而当前县城常住户口人数已突破*万,实际居住人口约*万人,社区民警人均管理居民超过*****余人,远远高于公安部规定的****人标准。而且县城治安情况相对复杂,基层业务工作面宽量大,社区民警身心长期处于疲惫状态,难以保障有效开展工作。加之当前流动人员多,管理难度大,使民警管不过来、忙不过来。

        工作时间无法保障。社区民警除社区工作外,还担负接处警、处置群体性事件、重点保卫及非警务活动等,占用了社区民警大量时间,使社区民警无暇顾及社区工作,难以真正将社区工作做实做细,诸多警务工作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无法深入开展。

        群防群治理念难以落实。随着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关心更多的是报酬,自愿、无偿地参与社会治安的群众有所减少。有的群众认为社会治安是公安机关的事,事不关己的心理比较普遍。加上社区民警发动群众工作不到位,巡逻工作薪酬难以落实,导致群防群治组织形同虚设,治安积极分子、义务巡逻队等组织不愿意义务承担防范任务,治安防范缺乏长效机制引导。诸如此类问题,在社区警务中大量存在,都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破解。

        社区居委会管辖范围不清。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城市骨架的不断拉大,“两沙”政府之间以及各村、居委会之间管辖地域变得模糊不清,很多方面都存在相互交叉、互相重叠现象,从而导致居民不知所属居委会,居委会不知辖区有哪些居民,甚至出现社区居委会“三不管”盲区,即给群众带来不便,也给社区警务工作带来难题。

        门楼牌管理工作滞后。近年来,由于城市拆迁、改建、房地产开发等原因及门楼牌管理体制等原因,导致门楼牌残缺、户名号混乱以及大量新建街路巷未命名、门楼牌未编制等现象出现,社区民警、居委会干部既找不到房也找不到人。门楼牌管理工作已成为制约社区警务工作的瓶颈,也成为党委政府对社区管理的一个难题,更给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户籍信息管理和实有人口管理难以统一。长期以来,由于受*县社区居(村)委会管辖范围交叉重叠影响,县城居民户口与居民所住的社区之间关系较为混乱,经常有户籍。同时,随着*县经济的发展,人户分离、空挂户的情况也大量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的人员户籍登记地与实际居住地不相符。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务工经商的农村居民在城镇购买了住房且长期居住,但未将户口迁入;二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外地就业,但未将户口迁出;三是办理了城镇户口但实际仍生活居住在农村原址的人员;四是有些居民有两套以上的住房,新旧房轮流居住或旧房出租,户口不往实际居住地迁移;五是征地拆迁使一部分居民离开原有户籍所在地,搬迁至其它住处,而户口未随人口迁移,造成户口空挂;六是在城市化工作中,农村居民因土地征收、地方政策“买”户口,致县城原范围内农户户籍登记地变更(如新城八队变成双瑞路**号),其他乡镇相当一批居民在县城空挂户(目前双瑞路**号****人、渊明路***人、冷水路**人、*路**号****人)。以上种种情况,造成人在该社区(居委会)居住而户籍不在此社区(居委会),或户籍在此社区(居委会)而人不在此社区(居委会)居住,给日常实有人口管理工作带来极大麻烦。

        加强社区警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增加警力投入。*派出所位于*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任务重、警力弱,建议上级领导适时考虑,增加年轻干警,特别是加大社区民警的警力投入,从根本上解决警力不足的瓶颈问题。

        严格定职定位。在警力充足的前提下,实现社区民警专职化。对社区民警实行职责、勤务、考核、奖惩“四统一”管理模式,明确社区民警的职责,社区民警的工作岗位就是社区,办公室就是警务室,除重大事情一般不抽调社区民警,为社区民警减压、减负。

        组建群防队伍。社区民警要鼓励热心公益事业的有识之士积极参与群防群治工作,积极争取包括离退休职工、个体工商户、共产党员等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帮助,动员他们参与群防群治活动。认真开展宣传工作,让群众了解社会治安状况和公安机关面临的巨大压力,让群众明确公民在社会治安中的责任、义务,充分挖掘广大民力,弥补有限警力,多措并举组建不同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同时,要落实群防群治队伍奖励经费,对积极参与、表现突出的群众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科学划分社区管辖权属。建议县委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社区居委会进行科学合理地重新调整、划分、设置,彻底改变管辖权属交叉重叠、管理范围界限不明晰的现状。在社区居委会管辖界限重新划分之后,县城“警民连心屋”管辖区域再根据人口数量、地缘区域地域面积等因素做出相应调整。

        启动门楼牌编制和户口整顿工作。建议县委政府组织公安、规划、城建、房产、“两沙”、民政、城管等部门,通力合作,做好路、街、巷命名及门、楼、牌编号、安装工作,确保县城每栋房屋都有门牌号,从而实现 “以房定人、以房找人、以房管人”的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实有人口管控能力。同时,组织社区居委会干部和社区民警一道对辖区居住人员进行入户实地调查登记,并积极动员辖区群众到派出所将户籍地址变更为实际住址,将户籍信息中错误的社区居委会名称予以纠正,以达到人户统一、社区关系正确的目标。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尖刀行动当先锋 无声风暴保平安
  • 下一篇:公安分局着力加强城区治安防控工作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