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伴成长
还记得别林斯基有过这样一句读书名言: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可见一本好书对我们的影响是至大的。我们实在应该“好读书,读好书。”
西汉大学者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不错的。书就像药一样可以治病,如果你善于读书就可以从中吸取到著书人的智慧以及体会到驱除愚昧的方法。这里强调的是善读书。确实,光有了好书也是不够的,我们不能读死书,还需要善于读书,真正从书中汲取精华,为我所用。
记得小学时期陪伴我度过欢快童年的书就有好多好多,如《故事会》、《故事大王》、《西游记》连环画、《安徒生童话》等等,数不胜数。其中对我影响较大的是——《维吾尔族民间故事》。
维吾尔族民间文学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包括英雄史诗、民间叙事诗、民歌、民间故事、寓言、谚语、民间弹唱等各种体裁形式。维吾尔族民间歌舞存在着广泛的群众性,每逢劳作之余,会聚集在一起,举行歌舞娱乐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单纯的娱乐,对维吾尔民间文学及其发展传播都有重要意义。
流传极为广泛的《阿凡提的故事》,以及与之相类似的《毛拉则丁的故事》、《赛莱依恰坎的故事》等,有着同样的艺术魅力。它们都显示了维吾尔族民间文学诙谐、幽默的情趣。也使得我们读来津津有味、记忆深刻。
维吾尔族民间故事,内容广泛,风格多样。它们有的清幽淡雅,有的瑰丽神奇,有的机智幽默,有的寓意深远,大多表现了劳动群众鲜明的爱憎和是非观念,同时也表达着他们顽强、乐观、风趣的民族性格特征。全书遣词造句形象生动,极富乡土气息,栩栩如生的描述令人读来历历在目、饶如亲见,很是过瘾。
到了初中则认真拜读了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
鉴于当时的年纪,《西游记》、《水浒传》的故事内容之神奇与精彩较之另两部无疑是更深的吸引我的,令到我曾经一度对它们达到爱不释手、废寝忘食的地步,真是“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啊。而对《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只是粗略的看完了个内容梗概,不求甚解,并没有看出个子丑寅卯来。
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的历史悠久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研读中国四大名著,是浏览中国古典文学的智能之海,也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知识之库。今日也很有重读之必要,时刻重读之,亦时刻有益收。
到了高中学习了许多鲁迅先生的课文,很有感触,于是便疯狂的读起了鲁迅的文章。
《彷徨》、《呐喊》等书的内容与文风都令我痴迷,至今行文,仍有模仿鲁迅先生之痕迹。
到了大学,前一年,迷上了世界名著,但是其中令我偏爱的却是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和小仲马的《茶花女》。前两本书,看得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我热血沸腾,踌躇满志、憧憬良好;而后一本书又看得青春悸动、多愁善感的我黯然神伤、荡气回肠、唏嘘不已。
到了大二,读了一本室友推荐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令我对人生重新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是一部以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读来令人心驰神往,不忍释卷。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最近被改编并由毛卫宁指导拍成了56集的同名电视连续剧在各大卫视热播,再次掀起了人们对这部巨著的关注。随着路遥先生的英年早逝,《平凡的世界》已成为世纪绝响。
确实,在《平凡的世界》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我当时的心灵里有了强烈的激荡,也给我大二的迷惘阶段带来了指引与鼓励。《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很大启迪。
近几年来我一直在研读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其中《史记》无疑是最耐人细细品味的史书之冠。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二列传。《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读着前四史,不禁让人对我国古代文学之摩顶崇拜、高山仰止。其之深邃史实、其之辞约事举、其之博大精深……无不使得我们仍需不断研究学习……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是啊,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一本好书,对于一个人思想上的引导是有着极大积极意义的。让我们做个像毛主席一样爱读书的人吧!他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