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撑起一片蓝天
*县公安局戒毒所始终围绕构建和谐监所的目标,以“人本理念”贯穿监所管理始末,大力实行管理规范化、教育学校化、治疗医院化、环境园林化、劳动康复化的“五化”原则,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学习模式,到*、*、*等地的戒毒所参观学习,引进先进经验,学习好的做法。不定期开展对外开放活动,邀请社会各界朋友参观座谈,真正实现了公安机关阳光执法。不仅如此,戒毒所还经常组织民警,戒毒人员参加拔河、唱歌、演讲、法律知识有奖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利用所里的土地等资源开展戒毒人员种植,养殖等技能培训,帮助恢复体能,培训职业技能,激发他们的生存热情,使广大在戒人员重树生活信心。通过一系列人性化的管理,自****年以来,*县公安局戒毒所没有发生过任何所头实霸事件,没有发生过一起致伤致残事件、没有发生过一起非正常死亡事件,实现了连续**年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的目标,被评定为全省二级达标戒毒所。
真情呼唤 挽救了这一家
“老爸、只要你戒掉那东西,我保证考上大学……”这是强制戒毒人员刘某的儿子给他的承诺。****年*月,这已经是刘某第二次踏进这坚不可摧的高墙了。自刘某进入戒毒以后,整日低头不语,也不和他人交谈,东西只吃一点有时候甚至不吃,晚上几乎不睡觉,情绪非常低落。戒毒所所长*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找到刘某,与之细心交谈,作其思想工作。起初刘某面对*所长也是低头不语,始终不肯开口。面对刘某的坚硬态度,刘所长始终没有放弃,他坚信只要耐心,细心的疏导,刘某一定会好起来的。通过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开导,刘某终于吐出了自己的心声。原来,刘某一开始就有个和谐幸福的家庭,读高二的儿子小刘学习成绩非常好,很听话,自从得知父亲因为吸毒的事情后,一家人开始变得失望起来,一开始劝他戒毒。得知刘某复吸后,家人彻底灰心了,妻子对他的漠不关心。就在刘某进入戒毒所复戒的前两天,儿子小刘突然向他宣布:不想读书了,怕丢人。自身毒瘾的折磨,再加上家人对他的灰心使得刘某雪上加霜,令他对生活失去信心,以至于意志消沉。情况明确后,*所长一面教导刘某一定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并答应帮助他重获家人的原谅。刘某当即表示,只要得到家人的原谅,他愿意从此拒绝毒品,走上健康之路。
当天,*立即组织民警到刘某家找到其妻子。当民警提到刘某时,妻子十分恼怒,甚至不愿听到刘某名字,也证实其儿子确实没有去上学,任民警怎么劝都不去。刘某儿子告诉民警“我老爸都成那样了,我还读什么书啊,读了也是白费。”面对母子俩,民警满是心痛与心酸。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通过民警反复的思想动员,当得知刘某已经下决心戒掉毒瘾时,母子俩终于答应到*县戒毒所探望刘某。
在戒毒所接待室,刘某看到了妻子、儿子,眼睛瞬间湿润,眼泪欲出。儿子看到父亲消瘦的身体,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瞬间跪到刘某面前,拉着刘某的手说:“老爸,只要你把那东西戒掉,我保证考上大学……”。妻子也告诉刘某:只要他能彻底戒脱毒瘾,不管有多大困难,她都会在家好好的带孩子,等他回家。随后,一家人相对而望,痛哭不已。就在家人离开的之后,刘某突然拉住*所长的手,含着眼泪表态,一定下决心戒脱毒瘾。自那以后,刘某一改往日的消沉状态,变得爱说话,爱交流了。不仅自己变得积极向上,而且还规劝其他戒毒人员:一定要戒掉毒瘾,重新做人。
****年初,刘某顺利通过评估,信心百倍地走出戒毒所。儿子也实现了给父亲的承诺,考上了某省一所重点大学,现在也正在报考研究生。刘某开始做起了生意,在*县城关镇开了一家自助火锅店,生意不错。闲下来,刘某逢人便说:“毒品是祸害,千万沾不得。”
真心关怀 重树一个新生命
**岁是一个花一样的年龄,一个奋斗的年龄,更是一个书写人生的关键点。然而,就在**岁这年,吸毒人员熊某却经历了一次生与死的痛苦轮回。****年上半年,正在浙江打工的熊某因吸毒被当地公安机关查获并强制戒毒。不料进入戒毒所不到*天,戒毒所就让他出来了。原因是他的心脏有“问题”。惴惴不安的熊某回到老家*,毒瘾难除的他再一次吸毒时被公安机关查获送往戒毒所。*月**日,正在戒毒的熊某因疾病突发被戒毒所民警送到*县某医院检查。在经过多项检查后,熊某得到一个答案:其已经患上了陈旧性心肌梗塞。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本就骨瘦如柴的熊某,一下子从本来就很低的意志平台跌入了生命信念的深谷,开始奉行不吃、不喝、不睡六字“政策”。按照有关规定,戒毒所可以不让熊某所内戒毒。但是,眼看着一个年轻的生命可能会从此消沉,甚至凋谢。戒毒所民警们的心里真不是个滋味。戒毒所长*更是吃不下睡不着,摆在他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让熊某出所戒毒,这样所里不会承担任何安全风险,但出所后的熊某将可能因失去科学监管和照顾发生意外;二是继续让熊在所内戒毒,这样无形中戒毒所和他本人就像是坐上了一颗不定时炸弹。思量许久后,他作出了一个决定:让熊某继续留在所里戒毒。随后,他立即将自己的想法向分管副局长杨旭汇报,杨旭同意了他的想法并要求:“立即联系医院,竭尽全力检查救治。”得到局里支持后,*迅速组织民警一边给熊某作思想工作,劝导熊某:“你还年轻,才**岁,日子还长着呐,你的美好人生才刚刚起步,怎么能因一个不确定的答案就放弃自己,放弃生活呢,这样你怎么对得起关心你的家人呢?”一边忙着联系省内各大医院,确定检查时间。*天后,*带着民警将熊某送到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查治疗。一进医院,熊某问医生的第一句话便是“我还能活多久?”
然而就在问完这句话几个小时后,医生的一句却改变了熊某一生。“因为你的体质与一般人有所不同,在吸食海洛因后引起血管痉挛从而导致了心电图异常,可以排除心肌梗塞。”话音刚落,熊某便高兴的跳起来,抱住陪同民警不停地说:“我不会死了,我不会死了……”。回到戒毒所,熊某一见所里的人,不管平时认识不认识,第一句话便是“我不会死啦”。看着一个在死亡边缘徘徊的生命又恢复了青春活力,燃起了对幸福生活向往的火焰。*和民警们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终于被放了下来。
真情帮扶 花季少女重归校园
精美烟盒纸制烟灰缸、可爱的十字绣抱枕、栩栩如生的优美壁画……谁能想到这些是出自一个经历生死轮回的戒毒人员*的手工作品。****年*月,*因吸食毒品入所戒毒。刚入所时,*态度还比较积极乐观,配合医务人员戒毒。然而两个月后的*却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日精神沮丧,萎靡不振,时常不吃不喝,这可急坏了戒毒所的民警们。
民警们在和*几次谈话后得知,其在偏远的老家有一个*岁的儿子和一个在*城关某中学读高中的女儿小姗(化名),小姗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在校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家勤于家务。*染上毒瘾后,丈夫离家外出去向不明,家里所有的重担全都落到了**岁女儿弱小的肩膀上了。由于不堪重负,小姗在她入所后的第二个月便被迫辍学到*县城关一家酒店参加就业培训,准备在酒店打工。因为女儿几乎是*一家全部的希望,更是*生存的信念所在。突然得知女儿因为自己的原因辍学了,*如晴天霹雳,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变得越来越沮丧灰心。在了解情况后第二天,民警多次辗转*老家和女儿的学校,终于找到了正在酒店参加业务培训的*女儿小姗。耐心地和女孩交谈,告诉她:她是母亲唯一生活的信念,也是帮助母亲彻底戒除毒瘾的最大动力。只有她好好读书,考上好的大学,才能让这个家重获新生。
女孩没有说话,一边沉默一边低头看着自己陈旧的衣服,眼里不时涌出泪花。民警们明白了,*所长当即向小姗承诺:一定让她重返校园。随后,民警们采取了两条措施:一个是联系当地政府,民政、学校争取帮助解决*一家生活上的困难;二是在所内号召爱心捐款,帮助*解决燃眉之急。通过多方奔走协调,学校答应免除了小姗的全部学杂费用;当地政府也表示同意为骆家解决农村低保。此外,戒毒所积极募捐,共为小姗一家募捐了****元爱心款。当*告诉*其女儿小姗已经重返学校,家庭困难已经解决时,*泣不成声,当场就要下跪,连声说道:“谢谢,谢谢你们,我一定会好好改造,彻底戒毒的,谢谢你们……”在戒毒所民警的倾心帮助下,在*戒毒期间,女儿、学校老师曾多次到戒毒所探望*,并鼓励她一定要坚持,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所。****年底,*成功戒除毒瘾并在*县某服务公司顺利找到工作,其女儿小姗也成功考上大学。
真诚关怀 解决民警后顾之忧
*县公安局戒毒所人性化管理,不仅注重对在戒人员的治疗和教育,对困难民警的关爱也毫不松懈。年近**的老民警*某,家庭困难,****年妻子不幸患上了子宫肌瘤,由于老*整日忙着工作,几乎所有精力都用在了戒毒人员身上。妻子只能在*县某医院做保守治疗。然而,眼见妻子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整个人被病痛折磨得几乎自己都认不出了。所长*得知后找到老*:“老*哥,你放心,既然我们在一起工作,你我就是兄弟,你的亲人就是我*的亲人,同时也是我们全所民警的亲人,有什么困难大家一起挺过去……”
说干就干,*立即带领民警赶到医院看望老*的妻子。随后,*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和自己的社会关系,亲自带领民警辗转遵义、贵阳各大医院寻医,最终在省医联系上了一位著名的医生,并亲自驾车送往贵阳做手术。
此外,*动员所里的其他民警,轮流接下老*的班,让他在医院安心照顾病人。在此期间,即使所里工作很忙,事情较多,*特意抽出时间,组织民警多次驱车到贵阳对老*一家进行慰问,嘱咐老*悉心照顾妻子,一定要让她康复后才回单位。老*感动不已,表示将全身心投入工作,报答组织的厚爱。
两个星期不到,老*就回到工作岗位。面对同事们的责怪,老*憨厚地笑着说:“我放心不下我的病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