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警务管理 >> 禁毒大队 >> 浏览公安
  • 市公安局戒毒康复中心获得荣誉称号

    时间:2015年05月13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走进位于*市*乡的*市戒毒康复中心(阳光家园社区),宽敞的庭院,满眼绿荫,鲜花点缀。很难想象,这里是帮助吸毒人员脱离毒瘾,回归社会的一个服务性场所。在一片片花卉与草坪之间,行政楼、学员公寓、多功能楼、健身房、生产厂房等设施,组成了学员们人生的又一个新家。虽然没有高墙之隔,但他们每天安于在此学习、工作、娱乐,为的是有一天出去后,能挺起胸膛做一个正常人。

        在这里戒毒正由强制转为自愿

        *市戒毒康复中心(阳光家园社区),是*。****年*月经*建设,****年*月*日正式竣工启用。该中心占地面积近百亩,先后共投入建设资金****万元,是一所集生理脱毒、心理康复、融入社会功能于一体的戒毒康复场所。****年**月**日,国家总理温家宝在省州市各级领导陪同下,亲自到此视察戒毒康复工作,慰问管理民警、医务人员,看望戒毒康复学员。****年**月**日,*市戒毒康复中心被评为“*爱民模范先进集体”.

        中心投入使用近*年来,始终坚持“人性管理为基础,心理矫治为手段,技能培训为平台,生产劳动为依托,回归社会为目标”的管理宗旨,将戒毒康复中心与阳光家园社区有机融合在一起,为曾经误入歧途的吸毒人员铺就了一条重返社会的新生之路。先后入住康复学员****余人,现住有戒毒康复学员***余人。

        阳光家园小区是一个寓意着温暖、希望和明天的称谓。这里没有警官,只有父母、兄长、老师、医生和朋友,这里没有歧视,只有平等、尊重、理解、开导和帮助。

        *市戒毒康复中心主任马兴友向我们介绍说,戒毒中心现有戒毒康复管理工作人员**人,其中有公安民警、返聘退休民警、保安人员、医务人员,他们主要负责对中心的戒毒人员进行医疗、教育、帮扶方面的管理。但在中心的任何一个地方,管理人员从不称呼前来戒毒的康复人员为“戒毒人员”,而是亲切地称他们为“学员”。学员们可以在中心现有的电焊、油漆、手工生产车间、服务部、蔬菜种植园、家禽养殖园上班,也可以由中心管理人员联系选择在社会上工作。像其他上班族一样,学员们清晨*点出门上班,下午*点结束工作回到社区。

        只是由于他们背景特殊,自己联系工作会有一定困难,所以学员的外出工作一般是由社区警员联系。但无论是在中心内劳动还是外出工作,学员们都与其他社会人员一样享受同等的工作报酬。

        如今,戒毒康复中心成功引进了四家企业,为学员提供技术培训和劳动康复工作岗位****余个。*市区有*家洗车场接收戒毒康复中心学员,为**多人解决了长期就业。

        *年多以来,学员们通过承包菜园、服务部、养殖园,外出洗车、刷漆、卖票等就业途径,获得就业收益***多万元,为他们重返社会坚定了信心。

        为新生

        他自愿走进戒毒康复中心

        “初来的戒毒康复学员首先要从生理上摆脱毒瘾,那种经历是不死也要脱一层皮的考验。”在“*.**”国际禁毒日到来前夕,记者再次前往戒毒康复中心采访时,意外见到了*个月前还在街头苦苦寻找毒品的小健(化名)。

        小健是凉山人,今年**岁,因**岁时不慎染上毒品,**年间,他至少有**多年是在强戒所和劳教场度过的。转眼从一青春朝气的青年变成了面色蜡黄的瘾君子,体重从原有的***斤降到**斤,身边的人都称他们为“嘌药的”。即便如此,小健还是没有彻底摆脱毒品,从开始的吸食到后来的静脉注射,再到动脉注射,他称自己已没有了选择甘愿一步步滑向死亡。

        当天,小健在向一妇女购买毒品时被记者发现,他说只要不告发他,他会去戒毒的。当时,小健已经毒瘾发作,从妇女手中接过头痛粉大小的一个纸包后快速钻进路边的一个厕所。

        **多分钟后,小健拖着沉重的步子走了出来,他说这么多年自己主要吸食海洛因,以前父母做生意每天***元左右的毒资想方设法还能搞到手,后来父母的生意也拖垮了,他也发展到注射,身体每况愈下。“一旦发展到动脉注射,死是分分钟的事情,快**岁了,同龄人都事业有成娶妻生子,只有我众叛亲离,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无数次想一针打死,家人和我就彻底解脱了。”小健脚步摇晃,他说身体轻飘飘的想回家睡觉。

        “放心,我会去自愿戒毒的,与其被警察抓住后送去强戒,不如现在去自愿戒。”这是小健当天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小健说,进入康复中心已经一个多月了,对于吸毒史长的人来说,最初戒毒的那一个星期是最痛苦的,有时候各种戒毒综合症都会一并出现,那种感觉是生不如死。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每个学员初进中心的那几天,大家对他们会特别关心,从每天的饮食、睡眠到身体变化,无不牵挂焦虑。小健刚进康复中心没几天,他长期注射毒品的右手开始浮肿。这些在家时是早已习以为常的事,但中心的管理人员却格外重视,马上找车将他送到医院检查救治。

        “说实话,吸毒的人早是万念俱灰已把自己的生命抛于脑后了,突然间有这么一个人那么在乎你的生死,还是很受感动。”记者看到小健最大的变化就是脸色没有之前那么黑青,人也长胖了不少。他说戒毒后每天的生活都有规律了,体重也长了**斤。只是他很想和其他学员一样能外出劳动,但医生说目前他的身体还在康复阶段,暂时不给他安排工作。再过一段时间,会根据他的身体状况为他安排工作的。

        像小健这样自行进入康复中心自愿戒毒的学员,目前不安排工作,每月只需***元生活费就足够开销了,而这些钱只是他原来一天的毒资而已。三个月后,小健参加劳动或外出工作,每月就有****元-****元的工资,这些钱多数可存下来,等出中心后可以拿来做一点小买卖。

        相信爱

        他们结为社区里的特殊夫妻

        在没有见到小张和小李之前,很难想象两个曾经都吸过毒的人,为何能走在一起,甚至结为夫妻。看到他们后才知道,两个同样经历过不幸命运的人,会更加懂得珍惜眼下的幸福生活。

        小张今年**岁,记者见到他时刚好是吃过中午饭的时间,其他人放下饭碗走出食堂都开始休息了,只有他马上回到电焊车间对着一个大铁圈开始敲敲打打。

        “我们拿的是计件工资,多干点,工资多一点。”小张乐呵呵地与记者闲聊起来。当记者问他习不习惯康复中心生活时,他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消失了。小张说他是*樟木箐乡人,按照农村的规矩爹妈上了年纪都是分给兄弟些赡养。他父亲已经过世,有一母亲也快**岁了,**多年前弟兄两人分家后,母亲与小张一起生活。那时候农村生活本来就很困难,小张也尚未成家,母亲一直担起家庭的担子,长年累月在田间地头忙活。那时候,**岁的小张也梦想过赚很多的钱,让母亲不再辛苦,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然而就在他为自己的人生描绘蓝图那年,在与朋友聚会玩耍中他稀里糊涂染上了毒品。

        小张说染上毒品的人多是因生活不顺,思想消极,而且往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当时他以为没钱后断了毒资就慢慢把毒瘾戒掉了,没想毒瘾一发什么丧尽天良的事情都做得出来,所以也伤透了母亲的心。

        小张也是多次戒毒多次复吸,****年戒毒康复中心刚竣工,当时在州戒毒所接受强制戒毒的他被转来此继续戒毒。结果在中心待了不到一年时间,****年,由于他的强制戒毒期限已满,恢复自由回到家中。

        也就是那次回去,小张又和以前的“药友”走到了一起,并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小李。那时候,两人根本没有考虑过什么婚姻家庭,只为在一起分享嘌药时的快感,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两人在一起吸毒时被警察抓了一个正着,最后双双又被送到强戒所。

        后来,他们提出愿意自愿戒毒后,双双来到戒毒康复中心。小李因吸食毒品时间不长,很快就摆脱了毒瘾,后在中心民警帮助下到一家客运公司做售票员,每月有****余元的工资。

        小李外出上班后对小张也十分牵挂,随着两人感情不断升温,他们决定结为夫妻,相互监督彼此今后的生活决不再沾染毒品。****年,康复中心为这对特殊的患难夫妻举行了婚礼,还特别分给他们夫妻房。自此后,小李每天清早继续外出上班,小张则在中心工作,中午夫妻俩都在工作地吃工作餐。下午,小李下班后会买回小张平时喜欢吃的菜,在他们的夫妻房里简单炒上几个小炒,美美地享受宁静的幸福生活。

        如今,像小张、小李这样在康复中心结为夫妻的,已经有**对了。他们想起以前在外面的生活始终还有些心有余悸。但说到未来,他们会说,只要社区不撵我们走,我们愿意一辈子在这里生活下去。

        不言弃

        他是学员心中永远的大哥

        *,****年被评为*州公安机关首届 “*”人民满意(优秀)警察,被人们誉为“迷失者的引航人”。

        记者第一次到阳光家园社区,发现所有学员见到*都会立刻立正,并毕恭毕敬地称他为“大哥”时,一开始,心中还有些许的疑问和不解。

        直到深入采访,从学员及他们的家属那里,逐渐从这一声“大哥”里读懂了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情。

        “你们不要以为给他送点钱来就算是关心他了,他现在已经能自食其力,需要的不是钱,是你们亲人的理解与关怀。”吸毒人员明虎的姐姐因痛恨弟弟吸食毒品给家庭带来的不幸和灾难,数年与其不来往,后得知弟弟已经自愿到康复中心戒毒,她动了恻隐之心给弟弟打了***元钱后未见面就离开了。

        后来*得知,姐姐到了康复中心都不愿见弟弟的做法,对正在积极戒毒渴望新生的弟弟打击很大。为此,马兴友私下与*的姐姐联系。

        电话里他说,兄弟姊妹都只有今生没有来世,无论他之前做过什么伤害你们家人的事情,那都是因为毒魔缠身,心不由己。戒毒本身就是一件不易的事情,现在你弟弟既然已经决心戒毒,作为亲人,这种时候你们不给他关心和安慰,他很容易自暴自弃。亲人的关爱是他们戒毒的最大动力,希望你和家人常来看看明虎。按规定我们每月都定了一个探视时间,但只要你们愿意来看明虎,任何时候都可以给我打电话,哪怕我休息。

        “没想到这位警察大哥那么热心。”明虎的姐姐感动地说,弟弟多次戒毒,为此她也接触过不少管教民警,但如此语重心长地给家属做思想工作她还是第一次遇到。难怪弟弟进康复中心后与家人通电话说得最多的就是,不用担心我的生活,大哥对我们很好,就跟自己的亲人一样,我现在已经可以参加劳动,身体已经长好了。

        “自我吸毒后屡戒屡吸,连亲生母亲都绝望至极甚至与我断绝了母子关系。大哥知道此事后,在我母亲生日那天,自己掏钱订了一个生日蛋糕,陪着我回家给母亲庆祝生日。此后,母亲才不计前嫌再次原谅了我。”

        记者在学员那里了解到,中心现有许多学员其实已经一年、二年甚至三年都不碰毒品了,而且他们已经外出劳务,完全可以回家自食其力开始新的生活了。但不知为什么,多数人还是不愿意离开中心,他们已经把这里当自己真正的、永远的家了。

        “在你们眼里,他只是一名警察,在我们眼里,他是我们唯一可以信赖和依赖的亲人。”提起马兴友,几乎所有学员都会这么说。如今社会上还是有部分人会以一种歧视的眼光和避而远之的态度来对待吸毒人员,其中,包括他们的亲朋好友,甚至血脉相连的兄弟姊妹。而在康复中心,“大哥”永远不会嫌弃他的学员,他与他们在同一个食堂吃饭,在同一片土地上流汗,用知识教导,用情义感化,给予他们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勇气。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刀尖上的舞者
  • 下一篇:在这里,要跟毒贩斗勇更要斗智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