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微警务”搭建亲民“磁场”
今年以来,*县公安局城东派出所以“微警务”工作为抓手,从小事抓起,从百姓最关心的事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围绕“民情、民意、民生”主线,创新“爱民、便民、利民”理念,以“民意主导警务,以警务服务民生”为导向,着力在服务民生上做文章,以“护民安、随民心、民警真情为百姓”的“微小警务”谱写出“警爱民、民拥警、警民和谐一家亲”的“真情实感”。
“微服务”,打造亲民 “直通车”。
派出所户籍室作为公安机关服务群众的“窗口”,
*县公安局城东派出所户籍办证窗口不断创新创优便民“微举措”、做实做强利民“微服务”,以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回应群众新期待、新要求。在窗口办公区域,粘贴业务事项办理流程和所需材料,为群众提供事项办理的“第一手”资讯,减少因办理事项流程不明,而造成的奔波之苦,并且简化办事流程,以“不让群众多跑一趟路、少等一分钟”为目标,切实为群众办理户籍业务铺平道路。在一代身份证换发二代证的最后阶段,*县公安局城东派出所户籍民警排查出辖区****多个未换发二代证及年满十六周岁未办理二代证的群众,并利用休息时间,通过上门服务、张贴公告栏等形式逐个告知一代证自****年*月*日起即将作废,由于二代证自办理之日起*个月后才能领取,未办理二代证的群众需尽快携带户口本及相关证件前来派出所采集人像,办理二代证。同时,为了使“上班族”、“学生族”能顺利换发二代身份证,派出所户籍室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着手,推出“预约服务制”和“延时工作制”,竭诚提供“微服务”,打造民生“直通车”。在真诚服务、求真务实中赢得民心、提升口碑。
“微防控”,编织 “防护网”。
为了辖区群众生活更顺心、工作更安心、出行更放心,*县公安局城东派出所密切关注辖区及周边警情动态,针对辖区安全隐患、敏感舆情等问题,及时发布预警提示和防范知识,并及时通过网络、报刊等公示方式予以回应,不断强化治安防控力,全力提升群众满意度。*月**日,有网友在*论坛网发表名为《*县火电厂附近工地建材常被盗》的贴文,网民为当前治安环境堪忧,希望公安机关加大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稳定。针对这一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县公安局城东派出所在*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的配合下,积极有效施策,主动舆情应对,及时治安预警,在加强对现行盗窃案件侦破力度的基础上,多措并举实时“微防控”,编织安全“防护网,构筑全天候、立体化防控网络。增派*名警力加强对电厂附近的守护巡逻,同时加大“人防”力度,在重点地段、重要时间增加“红袖章”巡逻人数,并在现有的综治人员基础上,增加公益性岗位,动员小区居民建立居民自治委员会,正是通过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防控措施,牢牢筑起了辖区百姓安全的“安全防线”。
“微变革”,共筑 “和谐路”。
为更好地服务保障民生、密切警民关系、提升警务效能,*县公安局城东派出所主动顺应社会管理创新要求,积极探索实践社区警务新模式,在固有的社区警务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出“警务联调工作室”工作模式,并率先建立了全县首个警务联调工作室、防范和服务于一体的“警务联调工作室”,依托“警务联调工作室”,深入辖区开展安全防范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社情民意收集等警务活动,切实做到延伸触角,警务前移,为辖区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截止目前城东派出所“警务联调工作室”当场调处矛盾纠纷***起,接受紧急救助**起;组织集中宣传活动**场;收集各类动态信息***起,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余条,切实提升警务工作效能及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以变革创新铺平“和谐路”,用实际行动谱写“警民亲”。据统计,*县城关镇的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在**%以上,为毕节市各县市中心城镇之首。
“微互动”,搭建 “连心桥”。
*县公安局城东派出所以“警民亲”为平台,紧贴公安工作实际,围绕“民情、民意、民生”,坚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工作日”活动,积极搭建警民互动、沟通、交流的“连心桥”。日前,中小学校相继放假,为了让学生度过一个平安、愉快的假期,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月**日,*县公安局城东派出所借“千警进千家、惠民保平安”深入五龙村、电厂、薅寨村等社区,会同社区干部积极开展学生暑期安全教育活动,并与广大学生及家长真情互动,组织学生家长们纷纷就“学法用法,远离犯罪、从我做起”进行座谈,就学生暑假期间怎样遵纪守法、远离犯罪等主题与学生家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针对暑假中的安全知识,如游泳、旅游等户外运动的自身安全进行了宣传教育。通过此类相约警务室、广场述职会、警民恳谈会、警营开放日等“微互动”进一步关注民生热点、倾听百姓诉求、回答群众疑虑,拉近了警民距离,搭建起了警民互动“连心桥”,真正让“警民亲”成为了贴近民生民意的“磁场”,而不是夸夸其谈的“秀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