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烃罐区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其对策
对液化烃罐区进行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分析了几起液化烃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并从领导监督、业务人员管理和单位检查制度三个方面入手,介绍了液化烃罐区的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液化烃罐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改进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液化烃是人们生活和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燃料,随着人们对液化烃需求量的增加,其带来的各种隐患也增加了,加之罐区消防设施和人员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一旦发生泄漏,遇火源,就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所带来的后果和损失是十分严重的。国内外曾多次发生液化烃泄漏并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如:****年*月*日*石化***罐区R***碳四球罐*号出料口弯头局部脆性开裂,导致碳四物料泄漏并扩散,遇污水焚烧炉的明火发生爆炸,由于火焰的热辐射和高温烘烤作用,使**个储罐相继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人死亡、*人受伤,厂区建筑受损严重,生产装置严重损毁。诸如这类事故还有很多,从这些事故中我们可以看出,液化烃泄漏后,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遇火源发生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可见,了解液化烃罐区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从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是预防和控制这类事故发生的关键。本文主要从液化烃罐区概况入手,重点指出了罐区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液化烃罐区概况
液化烃属于甲A类火灾危险性物质,其主要包括液化天然气、乙烷、乙烯、丙烷、丁二烯等轻质烃类及其混合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但为了方便储存和运输,常压缩成为原气体体积的几十至几百倍分之一的液体。
液化烃罐区是石化企业防火防爆工作的重点,火灾隐患大。本文首先从以下两个方面简要介绍液化烃罐区的基本情况。
*.* 液化烃储存方式
根据储存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常温高压和低温常压两种储存方式。常温高压储存投入少,运行成本低,但火灾危险性较大;低温常压储存投入大,运行成本高,但安全系数大[*]。目前,欧美发达国家一般采用低温常压储存方式,而我国主要采用常温高压储存方式,其根据储罐的形状又可分为球罐和卧式罐两种,其中又以球罐居多,其原因是球罐受压比较均衡,相对可承受压力的能力比圆柱形罐大,因此适合做压力储罐。
*.*液化烃罐区事故主要原因及类型
引起液化烃储罐火灾爆炸的直接原因有很多,分析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液化烃火灾爆炸事故,总结其原因主要有人员违规操作或误操作和设备损坏等。
不同的储存条件,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类型稍有不同,常温高压储存通常不会发生池火,而低温常压储存则容易产生池火[*]。总之,液化烃罐区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有:泄漏扩散、池火、喷射火、蒸气云爆炸、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
* 液化烃罐区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液化烃罐区属易燃易爆场所,是消防安全检查的重点。消防安全管理主要包括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检查和考核、领导重视消防安全的程度、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定期消防安全培训等,其中任何一项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通过对国内外液化烃事故案例的分析和实地调查,发现液化烃罐区的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不容乐观,认为以下三点问题比较突出,往往是导致液化烃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本原因。
*.* 领导重视不够
目前,有些领导者,在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方面普遍存着一些问题,如:虽制订了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但没有真正实施和落实到位,只是为了应付一时的消防队检查,对罐区存在的重大火灾隐患视而不见,不及时改正,存在侥幸心理,这些都是对消防安全工作不重视的表现。从发生在****年**月**日高桥石化炼油厂小凉山球罐区液化气爆炸事故可见一斑,这起爆炸事故是由违章操作、纪律松弛、管理混乱、领导的官僚主义引起的重大责任事故,但爆炸的直接原因是泄漏的液化气扩散到罐区附近的民工棚后遇炉灶内的明火引发的[*]。归根结底是该单位领导者对这种在罐区民工棚内安有炉灶的违反有关安全规定的行为,熟视无睹,不及时制止,是导致这起灾难事故的根本原因。
当然,有些事故除了领导者的重视不够,还与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关。
*.* 人员素质不高
液化烃罐区内的从业人员,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相关危险化学品知识和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不经专业岗前培训就直接上岗,由于知识水平有限,缺乏正确分析、判断和处理各种事故苗头的能力。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年**月**日小凉山球罐区液化气爆炸事故,其事故的原因是:操作工在对某液化石油气球罐进行开阀脱水操作时,未关闭球罐脱水包的上游阀,就打开脱水包的下游阀,在带压情况下,边进料边脱水,致使水和液化石油气一起排出,液化石油气向外扩散并积聚,遇火源引起爆燃。按规定,放水时进口阀和出口阀应切换开关,可是操作时阀门却全部打开,班长在接到门岗保安人员报告后,又麻痹大意,既不认证查找原因,又不向领导汇报,从而延误事故处置的时机,导致灾难事故的发生。同样类似的事故还有很多,****年**月*日抚顺市液化气公司因为操作工没有及时关闭放水阀门,致使**吨液化气泄漏,周围地区就像笼罩在大雾中一样,抚顺市紧急采取措施疏散人员,并将该地区隔离才没有引发更大的事故。只要操作人员的素质高一点,就不会出现这种低级错误。
*.* 定期检查不力
分析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事故都是由于设备损坏直接造成的。当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或腐蚀等造成的设备损坏情况是在所难免的,但是通过定期检查储罐、管道主要部件是否正常情况,检查固定消防设施的是否能正常运转情况,有些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如:****年*月*日西安液化气爆炸事故的原因是排污阀法兰密封垫片长期运行导致受力不均匀,使其与法兰密封面不能完全贴合,局部丧失密封功能,从而引发液化气泄漏[*]。对于这种情况,在定期检查的过程中是可以发现的,只要通过更换法兰密封垫片,就能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同样对于腐蚀或磨损情况,都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然后及时更换或修补。但是对于一些不能够预测和判断的情况,比如****年*月*日发生在*石化厂的球罐爆炸事故,原因是弯头脆性开裂导致液化气泄漏,通过定期检查也很难发现隐患,因为这种脆性开裂是一个瞬间的过程,没有明显的征兆,但是这种案例不是很多。总之,定期检查设备和设施是很有必要的。
* 液化烃罐区应采取的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 定制度 重落实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同样如此,建立和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实行消防工作责任制,是搞好消防工作的重要环节,其内容主要包括消防安全教育制度、消防安全检查制度、用火用电管理制度、消防设施管理制度、重点部位的应急预案制度和岗位防火责任制度等。高桥石化炼油厂液化气爆炸事故,正因为该厂把用火管理制度看成了一纸空文,才最终酿成爆炸这一恶果。但是如果平时注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在关键时刻就能够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年*月**日发生在洛阳石化总厂的液化气泄漏事故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案例,洛阳总厂在安全生产方面规章制度完善,特别是对石油化工管道等事故防范制定有切实可行的预案,当该厂领导在接到协助救援的通知后,能够采取有效地堵漏方式,及时堵漏,避免了一场恶性事故的发生。这一重落实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制度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消防安全,而不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
*.* 抓培训 强能力
加大消防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全体员工消防安全意识,是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分基础,使广大员工掌握必须的消防常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职岗位上能够查出存在隐患,同时能预测到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及时找出原因所在,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才是消防教育的最终目的。此外,还应对防火重点部位制定消防安全防范措施,对预案要定期组织岗位人员进行实战演练,让防火重点部位时刻处于受控状态。
*.* 勤检查 严考核
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定期对罐区进行综合检查,检查部位主要包括固定消防设施、重点部位(如阀门和压力表)、人员在岗情况、罐区是否存在火灾隐患情况等等。并对检查的内容和范围,做到有记录,隐患有整改、有措施、有报告。对员工只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宣传和业务知识的培训,这并不能加深他们的消防意识和提高业务知识,因此,还应对员工的进行岗位考核,因为岗位考核工作是一项强化管理的重要举措,它对提高罐区员工队伍综合素质、促进罐区消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对液化烃罐区,由于液化烃和一般的油品性质不同,在管理上存在着很大的特殊性,因此,更应该加强考核工作使液化烃知识深入人心。
* 结论
液化烃罐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贵在常抓不懈。其管理的范畴涉及到企业的领导者和每一名员工,与领导的重视程度、员工的素质水平息息相关。领导和员工需做到:*)
有效制定消防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并将其落实到位;*) 加强相关物业人员的消防培训,注重培养员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对罐区进行定期全面检查工作的力度,严格做好员工的考核工作。只有做到这三方面,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由于管理引起的相关液化烃事故的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