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读完的那本书
朋友借我一本书,是席慕蓉的一本散文集,拿书的时候,对朋友说:“两天看完,后天还你。”
书拿回来的第二日,或是新鲜感的刺激,或是为了证明自己爱读书吧,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开始逐字逐句地浏览品味。总之,我捧起了手里的书。 再一日,书刚刚捧起,一大堆“工作”拥挤而来,有需要写的材料,有需要分类的工作,还有上蹿下跳等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琐事,我便麻利地将书放一旁:“等忙完手头的工作再说吧!时间有的是。” 转眼间,书借来已经一周了。这天,我猛然间想到,还有本借来未读完的书,赶紧捧起。“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老郭,今天晚上,东北人家,不见不散,带上你家里的那瓶黑土地。”未来得及答复,电话已经挂断。我便“爽快”地放下手里的书,从墙角下拾起那瓶沉睡许久的黑土地,麻利地装袋,更衣,骑车,赴宴,一时间觥筹交错。归来时已是深夜。 夜,灯火辉煌,路上行人寥寥无几,我就这样一个人漫步走着。在这条走了几十年的路上,突然间,发现找不到了自己,迷失了自己,我该怎样走下去? 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我们匆匆行走。在觥筹交错的酒桌上彼此恭维,在虚幻的网络里沉迷,在纸醉金迷的霓虹里寻找“价值”,在左右逢源的社会里寻找“关系”。我们热衷于吸引眼球的花边新闻,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逐尔虞我诈的“现实”,我们的心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功利。 我满腹感慨地在路上走着,走着……就这样走下去吗? 好在,回家的路不算太远,时间不算太晚。我打开房门,明亮的书桌下,一个小不点——我的孩子,趴在书桌上,费着力气,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冒着:“大,小,阳。”或许,他根本没有看到我,手里捧起书,飞快地跑到母亲身边,大喊着:“妈妈,妈妈……还有生,这个字,爸爸名字里的这个字……” 他手里拿的,正是我未读完的那本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