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命档案
一晃就到了腊八,天气虽然寒冷,但街上还是热闹起来,过年的气息越来越浓,小区的住户也在大包小包往家里倒腾着年货。连轴转了十几天,*刚拿下两个案子,见他累得走路都打晃,队长心疼,特批了他两天假,让他回家收拾收拾屋子,养养精神。谁承想,一个懒觉还没来得及睡,队里的电话又把他招了回去。
“*,有个抢劫杀人案,和你办过的几个案子相似,要不还是你跟*一块审?”和队长共事多年,*知道,这种貌似的商量实际上就是最新的命令。 “甭管了,不过你可又欠了我两个懒觉啊!”*打着哈哈,带着搭档*进了审讯室。 “姓名?” “*,*。” “年龄?” “嗯,**岁。” 听着这怯生生的回答,*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他揉了揉因为长期熬夜而发红的双眼,使劲活动着脖颈,好让自己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犯罪嫌疑人*胆怯地坐在椅子上,低头垂眼,始终不敢和*的目光对视,回答问话的声音和他单薄的身材一样缺乏底气。*扫视了一眼卷宗首页,几个数字勾勒出案件的大致轮廓,此案一共*名犯罪嫌疑人,案发时间是去年的**月**日,*身份证显示的出生日期为**年前的**月*日。也就是说,案发时他已年满**周岁,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抬起头来。”*轻声命令道。从一进审讯室,一丝疑问就在他心头盘旋,这个满脸稚气未脱的*真的已满**岁了?按照刑法规定,已满**周岁不满**周岁的人犯罪,最后的量刑与一般成年人可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低声交代了作案过程。*梳理和比对了证据链条,证实口供无误。但他对*的生日仍然心存疑问,他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过,再准确的直觉离开证据的佐证也只能是猜测。他又问了一句:“你的出生日期?”“**月*号。”*说的日子与身份证上的日期完全一样。但沉默片刻,他又怯生生地补了一句:“其实,我妈说我是转年*月生的,当年,我爷爷想让我们家早分一块地,报户口时就把生日提前了。” “怪不得呢,你小子知道差这几个月的后果吗?”*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在迅速分析,如果*真是转年的*月出生,那么,他作案时年龄就未满**岁,判决时就会留下一命。 *最了解这个搭档老大哥的拧劲儿,看他反复纠缠着*的年龄,就知道他肯定又要节外生枝。其实,只要有身份证为证,一旦案情审理清楚,他们完全可以结案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随他去吧,*心想,任何存疑都要追究落实是预审员的规矩,也是*跟他说过无数次的话。再说,这么大的孩子,核实个出生日期,能是多难的事? *生在外省的一个偏僻山村,是家里的老二,也是偷偷摸摸生下来的超生儿。*和*拿着单位开的证明,开着警车直奔当地派出所。一查,*的出生底档竟是一片空白。又到*读过两年的小学查记录,也没有。校长说,顺利毕业的孩子才会有档案。那就查出生证吧。竟然没有医院出具的出生证,因为*是接生婆接生的。 见*一脸沮丧,*赶紧宽慰他,走,咱去村里看看。找到当年的接生婆,兴许还能做个旁证。 警车在村里的土道上左弯右转地转了半天,结果令他们大失所望,那位老婆婆早在五年前就去世了。*嘟囔了一句,*啊,你大概从小到大都没被人这么关注过吧。只有把你的生日搞清楚了,你才有未来啊。警车驶过一个门口标着红十字的小医院。*一拍大腿,对呀,孩子出生都要打预防针,卫生防疫站说不定会有底档。两人强打精神,找了几家防疫站。一家防疫站站长打开一个老旧的柜子,从一摞卡片中终于翻出了一张接种记录。捧着这张小小的奖状似的记录纸,*兴奋地搓着手。然而兴奋劲儿还没过去,*就发现了遗憾,记录中的父母姓名、住址等信息都能符合,唯有孩子姓名一栏填的是孩子的小名“亮亮”。 “*哥,你也太较真了吧?身份证难道不是咱公安局发的吗?信息有错跟咱有半毛钱关系呀?”*烦躁起来。 *的火腾地冒了起来:“跟命有关的,别说半毛钱了,就是一厘钱也得弄清楚。接着想办法。” 见老哥急了,*赶紧服软:“别价,我错了,都听你的,你说怎么查咱就怎么查!” “警察同志,您看看这个有用吗?”这时,*的姑姑递过来一张发黄票据,是*某家医院的一张收费单,“*两个月时得了肺炎,我陪着他爸妈去*这家医院住的院。” *两眼放光,接过票据。马不停蹄和*又奔了*。已经是腊月廿六了,年味儿在身边萦绕着,*顾不上许多,脑子里全是*那怯怯的眼神。一连两天,他们除了扒拉几口饭,睡个囫囵觉,就是埋在成摞的档案中一张张翻检。医院档案室的工作人员说,从没见过这么认真的警察。有了!*喊了一声,只见一张记录单上,*的名字赫然纸上,出生日期一栏里清晰写着*月*日。 腊月廿八这天才查到的档案意味着*即将受到法律的惩罚,但同时也能留住他宝贵的生命。 知道了民警为他默默做的这一切时,*抬起头来看了*和*一眼,哭了。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