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警务文艺 >> 诗歌散文 >> 浏览公安
  • 名侦探的忧伤

    时间:2015年06月09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英国作家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的开头说:“探索一个艺术家的秘密,颇有些阅读侦探小说的迷人劲儿。”侦探小说又称为推理小说,故事通常以一具尸体开头,或者从一个即将变成尸体的人写起。无辜善良的人一个接一个被残忍杀害,凶手逍遥法外,警察却被耍得团团转,束手无策。这时大侦探闪亮登场,抽丝剥茧,斗智斗勇,各种曲折离奇。

        随着调查深入,案情愈发扑朔迷离。凶手是谁?当你猜了N次均告失败,并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时,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大侦探干咳一声,朗声道:“各位,凶手就在我们中间。”毫无疑问,大家喜欢这样的故事,超级喜欢。

        早晨走进写字楼,你刚打开电脑,一个女同事拉住你说,昨天看到一个邻居走路摔了一跤。你确定这个女人不是在暗恋你,没话找话,多半会把她当成长舌妇,顶多礼貌地笑一笑,就低头忙自个儿的事去了。假如她说的是另外一件事——她的隔壁邻居昨晚被杀了,你还认为这个女人闲得慌?

        大多数人的反应是这样的:再要紧的工作也要先放一放,迅速向她靠拢,迫不及待地追问:死者什么身份,为何被杀,作案手法是什么,凶手是谁,抓到没有?

        如果你有兴趣研究各大报刊网站的社会新闻版,就知道凶杀案有多受读者欢迎了,干过新闻记者的想必了然于心。最早发现这个秘密的,是美国人埃德加•爱伦•坡。此人本来是个诗人,正经的职业是编辑,这个重口味的发现,让他成为推理小说的开山鼻祖。

        1841年,爱伦•坡写出了第一部密室推理小说《莫格街谋杀案》。故事写一对母女被杀死在房间内,犯罪现场却是个完全密闭的房间,外人根本无法进入。他首次把谋杀和解谜相结合,开创了“不可能犯罪”小说类型,一经推出大受欢迎。推理小说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又暗中迎合了人们潜藏心底的暴力情结和英雄情结,凭借这股天然的“迷人劲儿”,迅速风靡世界。

        自从爱伦•坡开宗立派之后,一大批追随者将推理小说继续发扬光大,逐渐发展出两大门派:本格派和社会派。这有点类似于华山派的剑宗和气宗之分:本格派讲究技巧,注重诡计的设置,一招一式精妙华丽,以解谜为终极目标,并不追求社会意义;社会派更加注重内功,把案件放到真实的社会背景中,探究人性和犯罪心理,揭示社会深层次问题。

        起初本格派占绝对优势,之后盛极而衰。原因有二:一是本格派脱离社会现实,缺乏真实感和厚重感,华而不实;二是本格派出了几个宗师级的超级牛人,几乎穷尽了所有的“杀人诡计”,逼得徒子徒孙无路可走,难以创新。

        本格派未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社会派随之崛起,推理小说的主场从欧美东移至日本。日本作家东野圭吾早期作品多为精巧细致的本格推理,后来也意识到这条路走不下去了,积极向社会派转型。

        1997年,东野圭吾写出了短篇小说集《名侦探的守则》,算是对本格推理的总结。名侦探天下一大五郎作为贯穿全书的主角,时而煞有介事地推理破案,时而跳到故事之外即兴点评,将本格派的武功秘籍悉数抖搂:密室杀人、暴风雪山庄、不在场证明、时刻表诡计、无头尸、预告杀人、死前留言……毫无保留,别出心裁。

        书中写某公司社长被人杀死在书房内,名侦探天下一大五郎赶到现场,展开调查。凶手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被害人在临死之前,用尽最后的力气在地毯上写下了三个字迹模糊的英文字母,这是本案的唯一线索。故事按照“死前留言”模式展开,只要破译出这份“死亡密码”,杀人凶手就将浮出水面。名侦探研究了被害人临死前的心理状态和笔迹变化,缜密推理,分析了各种可能,却毫无进展。最后侥幸破案,误打误撞找出凶手,“死亡密码”终于破译。地毯上那三个字母的意思是:快叫医生。

        《名侦探的守则》以幽默讽刺的口吻,解构本格推理的创作套路,将历来耳熟能详的诡计与作案手法彻底颠覆,兼具魔术揭秘和文学评论的双重功效。书中的最后一个故事,名侦探天下一大五郎为了不让读者猜出凶手是谁,不惜亲自动手杀人,然后举枪自尽。“这样,本格推理就得救了?会不会呢?”东野圭吾借主人公之口,尽情自嘲了一番,充满了忧伤和无奈。他用小说家独有的方式,宣告与本格推理决裂。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推理小说最辉煌的时代,名家辈出,经典无数。那是一个名侦探满街走的时代,大侦探们不在犯罪现场,就在赶往现场的路上。柯南•道尔笔下的大侦探福尔摩斯,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小个子侦探波罗,至今活跃在银幕上,成为无法超越的经典。

        近几年看过的国产小成本电影中,侦探推理题材类型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苏有朋主演的《密室之不可告人》,作案手法照搬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毫无新意,索然无味。《致命请柬》拍得沉闷无聊也就罢了,猜了半天凶手,谜底揭开,死者竟是自杀身亡,无节操无底线,难怪有观众悲愤地表示要起诉导演。正如《名侦探的守则》所指出,如果推理作家还在啃老,从前人的故纸堆里挖矿,则气数已尽。

        相对于前辈们带来的压力,现代推理作家遇到的更大麻烦,来自于科技进步。现代刑事科学技术条件下,古典本格推理常用的障眼法都成了浮云,想要构思一个逻辑严密的“不可能犯罪”越来越难。即便如东野圭吾这样的推理大师,也难免百密一疏。

        东野圭吾在《嫌疑人X的献身》中写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诡计。沉默寡言的数学天才石神,暗恋上了隔壁邻居靖子。一日,靖子失手杀死了前来纠缠的前夫,石神为保护女神,主动提出为靖子处理善后。他设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局,警方在外围左冲右突,却始终无法进入案件的核心……

        为了让故事自圆其说,东野圭吾不得不花费大量篇幅向读者解释,为什么警方不能通过DNA技术识破石神的掉包计。可是,这样的解释非常牵强,无法令人信服。小说写到警方监听靖子电话的一段情节,漏洞就更加明显,稍懂刑侦常识的读者就能看出破绽。当然,这点瑕疵并不妨碍小说大获成功。2006年,东野圭吾凭借《嫌疑人X的献身》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拿奖拿到手软。

        时至今日,科技成为第一“破案力”,破案不再是大侦探的个人表演。这是一个不需要名侦探的时代,可是读者依然需要名侦探。未来,推理小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且行且珍惜。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三过生日
  • 下一篇:小城青山镇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