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警务文艺 >> 诗歌散文 >> 浏览公安
  • 茶水铺子

    时间:2015年06月14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老*人应该依稀有些印象,九十年代末,*靠绿杨二村的沿街店铺,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杂货铺”对面,有一对谈吐间流露着浓重苏北口音的中年夫妇,经营着一爿茶馆兼泡水的铺子。

        平日里,这茶水铺子,来来往往泡水的人是不少,喝茶的却是三三两两,但每到周六下午,定是座无虚席。来喝茶的大多是改革开放前,镇上四大国企里颇有些“声望”的人物。幼年没有什么玩伴的我,也常常屁颠屁颠爬上外公的自行车后座,执拗着要跟他同去。

        茶客约定的时间是一点半,明明还差一刻钟,这铺子里却早已人头攒动,茶香四溢。照例我是要从门口开始,一路向每一位外公的故友问过好,才能在最靠西北角的那张桌子落座,上学前我都是坐在外公的腿上,上学后外公再要抱我,我反倒有些矫情地自己搬了矮凳坐在旁边。

        茶水铺子供应的茶有5元一杯,也有稍好些10元一杯的,但大多数茶客嫌茶叶不正宗、茶品太次,宁可自己带上杯子和茶叶,进门的时候付1元开水钱,一坐便是一个下午。到了清明时节,也会有几位对饮茶颇有讲究的老茶客预先电话通知,让大伙儿带上空茶杯,一起到茶水铺子品一品明前新茶。

        茶客差不多到齐了,开始派烟。派烟是个规矩活,因为谁先起身派烟是大有讲究的。一般都是老烟枪、且家底殷实的茶客先派,口中“李四、王五”吆喝着,一根接一根,扔得满铺子飞。烟瘾不大或者生怕自己的香烟价格及不上别人的,就等着大伙茶喝得淡了,才从口袋里掏出烟来,嘴里说着“破烟、破烟”,点头哈腰地派上一圈。

        茶间谈资的面很广,从当天清早镇子上几个菜场里各种蔬菜的价格比较,到几个大厂里领导班子的更迭替换,再到国家近来又出台了哪些新政策……只要寥寥几句,就能勾起源源不断的话题,并延伸开去。有时候一个人的某句话,会引得众人不禁感叹共鸣,也会有一句话刚出口便遭到众人严词批评的,当然,没有人会把这些放在心上,低头呷一口茶、吸一口烟就过去了。

        其他多数茶客家的孩子对这大人间的谈话没多少兴趣,早早跑在茶水铺子门口扎堆玩开了,玩到口渴了才冲进来猛地喝上几口又出去疯。而坐在一旁的我,像是在台下看话剧一般,安静却又认真地把眼神从这一张说话的脸庞转到另一张说话的脸庞,即使我压根不知道大家在说什么,也装得像听懂了似的跟着一起点头,再捧着外公的茶杯小心翼翼地喝上一小口。

        会有那么些好意的茶客,招呼来自己的孙子、孙女,给了些零钱让他们领着我出去玩,外公倒也不介意地回应:“就是,你老黏着我做什么,和哥哥姐姐一道去玩罢!”便半推着,叫我放心地跟他们走。其实他们不知道,我这人是出去了,可心和耳朵还是紧紧“贴着”茶水铺子的门窗,一个高声就能把我所有的注意力到集中到铺子里去,全然不顾小伙伴们催促着“加入战斗”。

        由于我总是最先“阵亡”的那一个,几局游戏下来大家对我可有可无的角色也就不那么在意了,我就可以假借着有点累了,飞快地回到属于我的小矮凳上,向外公讨一口茶喝了,继续津津有味地听着茶客们讲述各种奇闻逸事。

        归家的信号在一位年纪不大,却已经满头银发的茶客上衣口袋里那只老式怀表里面,在下午四点三刻准时发出的闹铃声。外公常说那是一块好表,说的时候眼神里还带着些许羡慕,但很遗憾我至今没能看到那块怀表长得什么模样。这时,大家会不约而同拿起茶杯,喝掉杯子里最后那一口,虽然这茶已经泡得几乎喝不出味道来了。然后站起身来,掸掸衣裤上的烟灰,陆陆续续走出茶水铺子,招呼着孙辈,迎着西沉的太阳踏上回家的路。

        而今,这家茶水铺子关掉已经有些年头了,茶客们聚会的地点也一改再改。可每到周六下午,*镇的某些个茶水铺子里仍会充斥着他们的声音,诉说着*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即使来喝茶的人越来越老、越来越少……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贵宾”待遇
  • 下一篇:白劳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