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防火谣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的一个小村庄里度过的。门前有一条小河,日夜唱着清亮亮的歌儿汩汩流向远方。我的童年就在这清亮亮的歌声里渐行渐远,一不小心儿,人生的列车驶向五十开外,有关童年的记忆也随着小河流水,模糊了,消失了……但有一件事我至今却仍然记得很清楚,那就是一九六九年冬天的一个傍晚,我曾见过的一张生产队妇女队长从公社“三干”会上带回的宣传画。
这张画很普通,如现在的年画一般大小,上面的图像好像是黑白的,对,就是黑白的!宣传画上一共有八张小图画,每张小图画下面配有一两句很简短的文字说明,有宣传婚姻法的,有宣传防触电小常识的,也有教农民怎样有效预防“六六六粉”中毒的,还有一张是宣传农家防火的。
那时候的农村,文化教育还没有普及,村子里能识字的人不多。妇女队长是**人,远嫁安徽成了我的远房婶子。她读过小学,算是相当有“文化”了,宣传画的发放和宣传工作这个任务就理所当然落在了她的肩上。她根据“三干”会的部署,挨家挨户发放,遇人便逐个解释每张图画的意思。
当时我只有七岁,刚上小学一年级,宣传画上的许多字都不认识,但想弄明白这画上到底有哪些新鲜事儿,就像跟屁虫似地跟在婶子的身后。
“一夫一妻制,就是男女搭配,成双配对。”婶子带着浓重的赣南口音讲解婚姻法宣传图片,这时正好有个叫三狗子的青年走过来,于是婶子就指着他笑着对大伙儿说,“比如三狗子,他只能娶一个老婆,两个或两个以上,就违反婚姻法了。”
大伙儿一听,笑得前抑后合,都说:“三狗子呀,不打光棍就不错了,叫他怎么违反婚姻法呀,梦里吧。”
三狗子被大伙儿笑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悻悻走了。但他忍不住好奇,又折回来。婶子通过他来打比方,使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婚姻法是咋回事。许多年后想起,觉得当时她的这种宣传方式方法真正是寓教于乐。
婶子见三狗子回来,接着讲解其它几幅图片,当讲解到农家防火这张时,我瞥了一眼,只见图片下面有一行小字:“穷锅底,富水缸”。
廖廖六个字,我竟有“锅”、“缸”两个字不认识,更不知道“穷”与“富”在这里是啥意思,羞于发问,只好等待婶子解释。
“穷是没有的意思,穷锅底,就是煮饭炒菜烧水之后,要把锅底里的柴禾清理干净;富是多的意思,富水缸,就是从早到晚要保持水缸里有足够的水,万一着火了,便于扑救。”婶子说,“我们这里,烧锅用的都是庄稼秸杆,做好一顿饭要用很多。秸杆不仅干燥,还占地方,稍不注意,就引发了火灾。”
“说的是。”大伙儿听后,都觉得在理,“是呀,火烧当日穷,现在日子刚刚好一点儿,千万不能起火呀。”
“大伙儿说得对,水火无情,只要我们平时小心一点、细心一点,煮饭烧水时多一个心眼儿,火灾是可以预防的。”婶子和蔼地对大家说,“政府发的宣传画要挂起来,经常瞅瞅,提醒自己,小心火烛。”
“说得对咧。”大伙儿指着宣传画说,“画上说得很清楚,我们就按着做呗。”
“那要怎么做呢?”婶子笑着问。
“穷锅底,富水缸。”大伙儿齐声回答。
“既然大家都懂了,我也回家做晚饭啦。”婶子故意提高了嗓门儿,大声说,“穷锅底,富水缸。”
“穷锅底,富水缸……”大伙儿马上回应,一个个反复念着这句防火谣,愉悦回到各自的家。
“穷锅底,富水缸。”言简意赅,好记好懂,就连我这个小孩子也一下子记住了。如今,过去了四十五年,许多人和事我都渐渐淡忘,而这句防火谣却始终没有忘记。特别是到消防部队工作后,曾模仿创作了一些防火谣或消防宣传标语,都觉得无法与之相比。
当然,现在的农村随着经济的发展,土锅土灶逐渐淡出农家,用电用气用油明显增多,还需要做到“穷锅底,富水缸”吗?
有一次回老家,我专程去看望婶子,婶子是这样回答我的:“时代的进步,农家做饭已不烧庄稼秸杆,水缸也很见了,穷锅底富水缸,也寓于了新的含义,就是电、气、油用后,开关、阀门要及时关闭,同时要保持自来水管畅通,还有家用灭火器、保险绳、手电筒、简易防烟面具,一样也不能少。”
“说得真好。”我朝婶子打了个胜利的手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