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稿助我进警营
正因为写稿,我有幸调进了*县公安局,走进警营当了一名警营里警察编外的工勤文职人员。
****年*月**日,我从一个乡镇文化站调进了县公安局,能走进警营,是因为自己经常在国家级、省级、州级等媒体报刊上发表了些小豆腐块的文章让我圆梦。
能调进公安局,对于刚转业到地方三年的我来说很幸运。工作后,也面对了不解和轻视的眼光,总认为部队当兵都是老大粗,转业回来只能给单位当当驾驶员,到单位跑跑腿的料。
刚到*乡文化站工作,第一次用相机照相,也有很多人挖苦过我,此时部队一位老连长“是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的话语在我耳里回响,在部队里我什么苦没吃过,什么累没受过,什么委屈没有尝过,我相信自己在部队曾经立过功,比武场上拿过全能冠军,到地方就还一定能行,就凭自己在部队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在别人下班沉浸在麻将桌、晚上浸泡在歌舞厅等休闲娱乐的时候,在夜深人静大多数人甘甜如梦的时候,我自己坚持每天看报写稿,在自己的努力下,我写的稿件在媒体报纸上也渐渐有了我的小豆腐块文字,在县新闻中心老师们的鼓励和引导帮教下,我在各媒体报社的小小豆腐文章块越来越多,****年底第一次被县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对于第一学历只有高中文化的我来说也是极大鼓舞,我对自己付出得到的回报感到很欣慰。正因为我的写稿,很多的领导和同志对我另眼相看,也不再把我当成只能跟别人打杂的勤务兵,只要乡里有重大活动我就成了宣传报道的主角,此时我手中拿的相机在活动现场,在乡村田间地头一闪一闪的拍照也是理所当然分内事情了,嘲讽的语言也渐渐消失。
就这样,凭着自己对写稿的执着投入,我几乎把隆里古城的文人地理都写过,在隆里古城正因为写稿,我结识了很多学者,结识了很多古城的民间艺人,结识了更多的酒友,在隆里古城三年的时光里,我对古城三街六巷几乎每家每户都走过,东西南北门都有数十多个酒友,真实的信息资料多数是在酒友的交流中获悉,随时间的推移,我见报的小小豆腐块逐渐增多,****年再一次被县委宣传部评为全县优秀通讯员,在县里通讯员之中也有了一席之地,很多单位也向我抛来了橄榄枝,但多数都是自己身份不合没有编制而告终。
好事多磨,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年*月份,一位熟人对我说现在公安局需要几个工勤人员编制,你愿不愿意去,当时我也并不什么在乎,多次的机会都因为身份问题擦肩而过,此时我也很不在乎,在熟人的劝导下,我写了一份自己的简历交到公安局,后来公安局政工部门到乡里来了解我的工作情况,知道我在乡里搞宣传和文化工作的,加上自己交上了二十来篇国家级、省级和州级不同体裁的铅字豆腐块,就这样,我*月**日正式调进了公安局工作。
到公安局,我被分到局政工室当一名文职工作员,主要负责外宣工作,刚接触公安局的外宣工作,一切都是从头开始,我只得从学习相关政法报道的相关规定开始,并向老民警请教,尽管如此,也出现了很多细节问题,也走过很多弯路,但我不能让关系我、关注我的人失望,更不能辜负单位对我的关系和厚爱,到县公安局工作近一年的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宣传公安工作和民警的好人好事,在自己一如既往的坚持写稿下,我****年又被县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自己写的稿件在黔东南人民广播电台用稿**篇,排在全州第二,被黔东南人民广播电视台评为全州优秀通讯员。
走进了警营,虽然自己不是一名正式的民警,但身在警营的我,作为一名负责外宣的文职人员,自己深知肩上责任更大,任务更重,在警营里,我要把民警们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斗争中大公无畏精神,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积极施救的奉献精神向世人展示,我要通过我的宣传报道,弘扬正能量,构建警营里的精神高地。为此,我与民警们“同呼吸、共命运”,要基层民警工作的点点滴滴宣传好,让更多的人更加了解警察,关心警察,支持警察的工作。这就是我作为一名警察编外--文职工勤人员在警营的责任和义务。
为此,我一直在路上。
相关文章